張貼日期:2013/12/2 上午 07:47:01
2009-02 親子天下雜誌 作者:周慧菁
在全球學校多元化的浪潮下,為改革公立學校,許多非主流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被引進,做為改革參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就像慢食、慢活,帶領我們重新思索生活意義,主張「慢學」的華德福教育,也刺激主流教育界重新思索教育的意義與方式。
與 現今社會學得愈多、學得愈早愈好的想法相比,華德福走的是一條很不一樣的道路。走進華德福的幼稚園,只見小朋友在色調柔美、由自然素材布置的教室裡,歌 唱、畫圖遊戲、聽故事、做律動,不學電腦、不學寫字、也不學算術。華德福要求家長不要讓小孩看電視,學校也到中學階段才介紹電腦。
這個看似「很跟不上時代」的教育方式,卻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獨立教育體系。
目 前全世界約有一千所華德福學校及一千四百所華德福幼稚園分布在八十三個國家,並持續增加中。亞洲第一所華德福小學,就位於宜蘭冬山鄉的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 學校,屬於公辦民營。連比爾.蓋茲的基金會最近也捐助美國加州沙加緬度成立華德福學校。而同時,歐美有愈來愈多的公立學校老師接受華德福教育的在職訓練, 希望將華德福特殊的教育方式引進自己的課堂。
英國教育與技能部二○○五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其中建議公立學校可向華德福教育學習:及早引進及學習外國語的方法;統整的教學法;重視口語發展;強調節奏,課程步調良好;所有課程設計都依據孩童發展;藝術與創意的教學法。
豐富孩子的美感體驗
華 德福教育理念源自於「人智學」(Anthroposophy),人智學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身心靈全面發展,成為真正自由的人。一九一九年人智學創立者史丹 納(Rudolf Steiner)應一位德國工業家之邀,為他在司圖卡特華德福工廠的員工子女創辦一所小學到高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也為社會開啟了一道很不同的教育視野。
點燃每個小孩與生俱有的學習熱情,並終生持續,是華德福老師的一個基本任務。
「當學習與小孩的經驗相連結,他們就會產生興趣並變得主動積極,所學的就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華德福學校就是要培養這樣的學習。」北美華德福學校聯盟前主席巴那斯表示。
為了豐富孩子的感官體驗,讓他們的手腦心能均衡發展,並培養創造力與想像力,華德福學校有大量的美術、音樂、戲劇、手工藝等藝術課程。而且所有學科如自然、數學、語文、地理、歷史等,都是統整教學,並儘量啟發孩子的美感經驗。
華德福學校沒有考試、不打分數,每個學生紀錄下自己的學習過程與成果,並與大家分享。這讓孩子了解,學習是要對自己負責,而不是與別人比較。
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設計,是配合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需要循序漸進,特別注重打好基礎,絕不求孩子學得快。例如華德福小學一年級還沒開始學寫字,只是聽大量故事並朗誦大量詩歌;學會寫字後,到三年級才開始學閱讀。
「我 們是在重複人類學習書寫的過程,」資深華德福教師、目前在美國加州從事師資培訓工作的史瓦茲解釋,「先是口語傳述、故事,然後是洞穴圖畫或神廟圖畫,那是 圖像。接著是象形或表意文字,最後才是字母的發展。」有許多華德福家長回憶,自己小孩一開始時似乎落後於他們就讀其他學校的朋友,但到三、四年級時就趕上 了,而且變得超愛閱讀。
這是因為在教閱讀之前,華德福老師努力建構讓孩子喜愛語言的基礎。美國約翰摩斯小學老師華倫,兩年前將華德福教學法 引進她四年級班上。「一開始我並沒有讓他們讀的更多,而是講故事、朗誦詩詞。他們從傾聽而非閱讀中學習。他們變得很會聆聽。」現在她班上學生的閱讀能力達 到標準的人數從四五%跳升到八五%。
為了避免孩童過早接觸電腦,會被剝奪許多對這世界「活生生」的體驗,華德福學校要到中學階段才有電腦課程。在介紹電腦之前,學生已學了電力與磁力,也學了為什麼在電子環境裡二進位數字系統運作得最好。
此外,他們也認識了那些使電腦成為可能的偉大科學家與數學家,如巴貝其、維納、愛因斯坦、巴斯卡等。
之後在課堂上,老師也會跟他們討論電腦帶來的改變與影響。所以電腦課不是教學生如何用電腦而已,是讓學生學習從更深、更廣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
不重升學但能力更好
雖然華德福教育完全不以升學為目的,也不注重學業成績。但當學生具有了學習的能力,也熱愛學習,各方面表現都不會是問題。
澳洲一項比較大學生學業表現的研究發現,華德福畢業的學生無論在人文或科學上的表現都優於非華德福畢業生。美國華德福學生的SAT成績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德國華德福畢業生通過大學入學測驗的比例是公立中學的二至三倍。
培養學生責任感是華德福教育很重視的一環。英國麥克候學校老師羅拉認為:「在華德福教育下,學生認識到自己是整體的一個部分,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個人對群體、對大自然負有責任。」
在加拿大一項對學生道德判斷所做的測試裡,華德福學生得分遠高於公立高中與教會學校。
「華德福教育一直激勵我努力做個更好的人,」挪威總理史多騰柏格是華德福校友,兩個小孩也就讀華德福,他的經驗之談正是華德福教育最好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