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穴位
養生資訊分享
養生資訊分享
人體的神經系統有調控身體各機能的功能,分為:
ㄧ、中樞神經系統
主要以腦(大腦、間腦、中腦、小腦、延腦)、腦神經與脊髓所構成。
二、末梢神經系統
以「脊髓神經系統」與『自律神經系統」所構成。
而自律神經系統支配與人體生命相關臟腑,如心臟、肺臟、胃腸、血管、腺體、生殖器官等各種生理活動的神經系統,透過經絡按摩,管好人體臟腑經絡的氣 。
針對皮膚表面經絡
能適當調理
讓體內臟腑得到緩解
預防勝於治療
當一個人心念
愈趨平和、安寧、愉悅
身體五臟六腑與氣血循環間
就愈通暢
氣血共振能力愈強
十二經脈的振盪共鳴愈強。
不論是從中醫全人醫學角度而論
或是許多宗教哲學唯心論來看
一切皆由心性著手
以提高自體機轉的狀態
藉由修心來靜心、定心。
因此
古人養身、調氣、治內傷
都是經由禪坐的方式達到身心統一
從而產生體內能量的強化。
人體經絡體系分為「經脈」與「絡脈」
經脈中的十二經脈貫穿人體全身自頭至腳
任脈,位於腹部中央 督脈,位於背部中央
在奇經八脈中任督二脈較為重要
因此常與十二經脈合為十四經脈
經絡穴位按摩,
結合觸動神經的撫觸療法
深入人體結構
讓人體知道痠痛不舒服的主因
才能解決根本的不舒服問題
有效的恢復身體的機能
採取十二經脈、任脈及督脈共十四條經絡
依按摩的部位與走向
刺激十四條經絡及其重要穴位
從基本的肌肉層按摩,結合深層的經絡穴位按摩
最具有實際放鬆與舒緩身體緊繃的效果
能量紓壓,搭配深層呼吸、鬆筋推拿,可調理經脈、全身氣血運行,協調身體陰陽,重視人體自然的傳導感應、調整虛實,增加人體抵抗力。
現在人們為了生活
天天都得疲於奔命
容易頭痛、頭暈、平衡失調
頸肩 就像人體的「十字路口」
承擔著「氣血供應通道」的職責
頸肩經絡不通 則大腦供血不足
就會引發頭痛、頭暈、偏頭痛
記憶力減退、健忘
睡眠質量差,多夢、易醒、難以入睡等
按摩緩解肩頸痛的4穴位:
●風池穴:位處頸後,髮際角之凹陷處,左右各一。
●大椎穴:低頭時,頸部最凹椎體(即第七頸椎)下之凹陷處。
●肩井穴:肩外側緣和大椎穴之中間點,左右各一。
●膏肓穴:位於肩胛骨內側;第四脊下旁開四指寬的肩胛骨邊,約位於肩胛骨側邊的中間,左右各一。
你知道身體裡累積了多少毒素嗎?
環境污染、殘餘農藥、食品添加物種種外來毒素………
定期進行「體內排毒」有助於改善免疫系統,加速身體清除廢棄物的速度。
☆按摩『太衝穴』:
位在大腳趾與食指的中間點下方。
此穴有幫助肝臟排毒,改善視力,緩解月經疼痛、腰痛、睡眠障礙等效果。
按摩方法:取太衝穴按摩2~3分鐘,左右腳各一次。
☆按摩『三陰交穴』:
位於內腳踝向上四手指寬處,掌管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
此穴有減少膝關節疼痛、腰背痛、月經失調,頭暈目眩,緩解焦慮等效果。
按摩方法:取三陰交穴,以大拇指腹旋轉揉壓2~3分鐘,左右三陰交穴各一次。
☆按摩『合谷穴』:
位於大拇指與食指相交之處,是全身反應最大刺激處。
此穴有助於腸道排毒,治療皮膚病、改善過敏、頭痛、發熱及眼睛保健。
按摩方式:取合谷穴後按壓40次,間隔兩秒後換另一隻手進行。
每天只要花幾分鐘進行按摩,就能改善過敏、失眠、關節痛,並且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排毒的效果喔!
發燒是因為免疫力調節紊亂
免疫力低導致的
脾經較弱的人
容易造成發燒
脾為後天之本
通過補充脾臟
能進行補氣血
提高免疫力
大拇指對應脾經 食指對應肝經
中指對應心經 無名指對應肺經
小拇指對應腎經
現代人最大的瓶頸
就是肝不好、太操勞
按摩太衝穴與三陰交穴
可以舒肝解鬱 養肝血 補脾氣 滋腎陰
足夠的睡眠
能使肝得到完整的修復
「人臥則血歸於肝」
大牛哥教你擺脫瓶頸的撇步
大牛哥告訴你
經絡不通的情緒故事
膽經不通→多焦慮
肝經不通→易發怒
肺經不通→悲傷過度
大腸經不通→懊惱悔恨
胃經不通→性急躁
脾經不通→抱怨事務
心經不通→會記仇恨
小腸經不通→哀愁感傷
膀胱經不通→意志消沉
腎經不通→抗壓力差
心包經不通→喜歡壓抑
三焦經不通→緊張怕事
經絡通暢 心情好
諸事順利 沒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