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能源轉型以及動物福利,更是城市之本,期待創造友善環境的海洋基隆!
#協和電廠填海造陸
#能源轉型與能源教育
#樹木保護
#國家新城山區偷倒垃圾巡查
#工程前評估制度
#光污染防治
#監督滅鼠藥減量使用
協和電廠填海造陸案
2020年工作成果
發起「拒絕協和電廠填海造陸」連署,超過3,000位民眾響應連署
於立法院籌辦「我國燃氣發電規劃與環境永續公聽會」與經濟部和台電對話
製作議題懶人包、於網路媒體投書訴求「台電提出生態衝擊較小之替代方案」
於立法院召開「『向海致敬』還是『替海送終』?拒絕協和電廠填海造陸!──環評審查會成立專家小組嚴格審查,勿讓能源轉型成海洋生態劊子手!」記者會,與經濟部、環保署、海洋委員會對話
於環保署前召開「環評審查專業升級、守護基隆外木山海岸!環評初審會議前記者會」向環保署及環評委員喊話
多次於議會提案要求環保局、產發處、觀銷處、都發處評估填海造陸對本市海洋環境、產業、景觀與觀光資源的衝擊,並監督開發單位
參與協和電廠環評兩次公聽會、二階環評初審會議,強烈要求台電:
政府應進行能源轉型整體擘劃,勿以暫時性天然氣附屬設施作為傷害海洋和環境之手段,要求回歸能源轉型本質,勿成海岸與生態劊子手。
台電針對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提出低生態衝擊、低環境影響的替代方案,包含以現有港口作為接收站、浮動式再氣化儲存槽(FSRU)等。
環評委員會對LNG接氣站相關替代方案及技術並不熟悉,恐難為本案生態環境把關,環保署應成立「專家小組」進行專業審查與評估
應「向海致敬」而不是「替海送終」以填海造陸的永久性破壞,並葬送基隆的海洋生態、自然海岸、漁業資源以及外木山居民的生活環境與品質
拒絕協和電廠填海造陸,守護基隆外木山海岸
🔥🔥一分鐘簽連署,行動守護外木山 https://forms.gle/Sr4oyGDvxoiyU9eT7
基隆協和電廠即將改建為天然氣電廠,作為基隆市民,我和團隊以及多數市民非常支持改建天然氣電廠、降低空氣污染,以完成階段性能源轉型目標。
然而,協和電廠為了接收天然氣要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天然氣附屬設施)——卸收碼頭、儲氣槽,為此將在協和電廠外(基隆外木山海岸)填上「443」個籃球場面積的土方、和長達數百公尺的巨大堤防,整個填海造陸工期約10年,期間除了工程階段超過30萬台土方大卡車造成基隆市區堵車外,更將破壞底下七萬多株珊瑚和保育類綠蠵龜等海洋生物棲息地,犧牲外木山自然海岸與基隆沿岸甚至北方三島漁業,於執政黨「向海致敬」、「自然海岸零損失」背道而馳。
永遠破壞外木山海岸、向海爭地的填海造陸所得來的碼頭與附屬設施,在2050淨零碳排政策評估以及國際能源和產業規範下,從興建完成的2032年開始只能使用「20年不到」。我們不希望暫時性的能源政策永久地破壞海洋永續,因此四處請教工程與環境專家,經由民間的研究下,維持北東電網用電平衡,而讓接收碼頭(發電附屬設施)以「替代方案」來執行——例如使用台北港既有空間再由海底輸送天然氣,或是搭配既有儲油槽改建並使用國際趨勢且成本低、工期短的「浮動式接收碼頭」。
僅作為暫時性手段的天然氣附屬設施,台電仍堅持要以「永久式」的填海造陸送入環評,目前已經來到環評最後一關。一旦環評通過,外木山美麗海岸、生態與沿岸豐富的漁業資源,將被判下萬劫不復的死刑,「永遠」地消失。用電與環境不該是二選一,能源轉型應該回歸環境初衷。因此,不論是國土劃分、環評、替代方案研究並在台電公聽會提出質疑,和王醒之議員一起號召實體與線上連署,與時代力量黨團舉辦公聽會與記者會,我和團隊持續捍衛陪著我們長大的外木山海岸。
我們還是會持續行動與戰鬥,也希望關心外木山海岸的朋友一起來連署要求台電協和電廠使用國際趨勢的替代方案,降低環境與生態影響,讓能源「轉型」落實「環境正義」,並為世代留下一片生生不休、美麗的海洋。
外木山填海造陸懶人包:https://npptw.org/EsREi9
2020/12/22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評初審:https://npptw.org/KZvq9m
2020/12/18「向海致敬」還是「替海送終」記者會:https://npptw.org/UPPJSv
2020/11/24第四次定期會總質詢討論協和議題:https://npptw.org/zWPPWw
2020/10/06本末倒置的重大能源建設投書:https://npptw.org/SLWbX3
2020/09/18能源轉型說清楚立法院公聽會:https://npptw.org/jqblsI
2002/09/01協和改建第二階段環評公聽會(場次二):https://npptw.org/dJkyZv
2020/05/30協和改建第二階段環評公聽會(場次一):https://npptw.org/nI9HjT
能源轉型與能源教育
2020年工作成果
要求市府設置能源轉型專責單位並提出具體政策與目標,提案獲議會通過
提案要求市府進行能源政策與2020年相關計畫成效總檢討提案獲議會通過,市府預計於2021年盤點各計畫並檢視目標達成狀況
提案要求市府訂定低碳永續自治條例獲議會通過,市府預計於2021年擬定《基隆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草案)
監督「國中小班班有冷氣」落實節能、降溫、能源教育與太陽光電屋頂配套政策
要求社會處與工務處合作改善「能源弱勢」問題
本市能源轉型政策規劃?
2020年是台灣能源轉型相關政策與討論十分蓬勃的一年,國際上各大城市已經紛紛訂出100%再生能源的目標,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也承諾啟動2030零碳排的評估,能源轉型不只是中央的責任,除了基隆市政府也責無旁貸外,如何帶動每一位市民一起參與更是關鍵。但我們基隆是否跟上了全台、全球的能源轉型的腳步了呢?答案是,還離的有點遠⋯⋯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在2018年公佈的「縣市能源政策評比」中,基隆市於此評比中排名D組,換言之就是「最後一名」,也就是能源治理較為被動,且對於能源轉型的理解和動力都有待加強」。並得到以下建議:
1.必須建立能量更強的治理平台:妥善確認政策細節、讓各局處有效分工
2.應考慮將能源管理納入智慧城市中的重要一環
3.拉高能源業務治理層級,建立長期穩定的政策規劃,使基層公務員有足夠能量設計能捲動參與之政策措施
2020年我把握每一次議會會期,就這三個方向和市長及市府相關單位討論,市長也承認目前市府並無能源政策的專責單位,因此我的兩次總質詢及提案都要求市府針對能源治理及轉型政策,立即指派或設置專責單位統籌、擘劃全市整體能源政策,並著手擬訂「低碳永續自治條例」,同時,針對目前散落於各局處中的能源轉型計畫,進行成效總檢討作為未來計畫及政策訂定的參考。
總質詢內容與市長答覆請參考:https://npptw.org/zWPPWw
能源教育與能源弱勢
除了整體的能源政策外,我也要求教育處必須完善執行行政院「國中小班班有冷氣」計畫的配套政策,包含節能設施、冷氣外的隔熱降溫設施(水務、循環扇等),以及除了節流外更要開源的屋頂太陽能板裝設,還有將「裝冷氣」作為落實「能源教育」的契機,深化能源教育,並提供第一線教師足夠的支援。並建議教育處應針對各校進行「用電健檢」,找出校內的耗電電器,並以創意的方式進行節能改善(例如:建德國中將每班教室都放一個蒸飯箱改為一層樓共用一個蒸飯箱)。
進一步內容請參考:https://npptw.org/vltldU
除了學校是能源教育場域外,家庭也是能源治理的重要所在,我在議會和社會處及工務處討論,希望能結合兩處的相關業務,來改善「能源弱勢」家庭的困境。工研院在2015年曾經和家扶中心合作,針對新竹縣市的低收入家庭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63%的低收入戶家庭,「能源支出」占比超過全戶所得10%。這些能源弱勢家庭很多是因為經濟狀況難以負擔購買新、「節能」的電器,所以持續使用很耗能的二手或老舊電器,卻反而讓能源支出增加,並導致其他不利影響。我建議兩處可結合業務在家訪弱勢家庭進行「用電健檢」,或是結合既有的社區節電種子、低碳社區業務和家電汰換補助計畫內容,一起來改善能源弱勢及用電安全問題。
相關討論請參考:https://npptw.org/Jj5uzk
樹木保護
2020年工作成果
監督麥金路道路改善工程不當修剪路樹問題,舉辦現勘會議、會勘、行文敦促主管單位針對未依法送申請、修剪廠商開罰,並持續監督、追蹤(詳情請見「交通監督」篇)
要求進行行道樹盤點與資料建置,都發處已發包請專業團體進行調查與資料建置
要求建立行道樹巡查與維管機制SOP,都發處已邀集專家討論公園及路樹維護SOP
要求修正完善《基隆市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都發處已修正提送法制單位審查,俟林務局上位法規修訂後將再細修維護辦法
要求修正完善《基隆市政府行道樹及喬木修剪規範》,都發處將依法源重新修訂
要求補足業務人力與巡查人力,業務人力部分都發處已上網開缺,巡查人力後續將規劃以駐點人員協辦
基隆市有許多大大小小工程正在進行中,但經常因為施工單位不具修剪或移植樹木的園藝專業,因此導致錯誤的修剪或種植,導致樹木傷口過大細菌入侵、體質弱化造成傾倒與公安疑慮。2020年,市府維護管理的行道樹,至少三次在在主管單位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承包施工單位不當修剪。
在工程施作前,《基隆市政府行道樹及喬木修剪作業規範》中規定公有地的樹木修剪或移植分別要向產發處、都發處申請修剪,但此規範為10年前制定,有多處不符現狀,也無專業指引、圖說與案例供工程承辦單位依循。事實上,產發處從2018~2020年兩年間只收到30件修剪申請,顯示許多承包單位根本不知道要依規送修剪申請,而市府也難以主動查報送審狀況。而工程施作後,本市訂有《基隆市行道樹維護管理辦法》,若確實有工程作為或不當修剪導致樹木損壞,市府可依損壞程度開罰。
傷害造成後的處罰絕對比不上事前預防機制有效,因此,我多次在議會要求市府應盡速修正不合時宜且主管單位及裁罰狀況混亂的法規,並要求進行公有地上樹木普查後建置資料庫,另外參考其他縣市做法在樹木上掛牌,供工程單位辨識且認知須有核准才能夠修剪。目前,都發處已在進行修法及樹木普查建置資料庫工作。
除此之外外,我認為要有專業修剪規範作指引及市府內教育訓練,來提升樹木修剪及移植品質。目前,都發處已經開始執行相關教育訓練,希望未來產發處進行協作並投入資源,提升府內對樹木保護認知。最後,在實務操作上,必須落實法規規定的修剪申請,適時引入專業者協助,並補足人力搭配巡檢以減少其他單位不當管養。目前,都發處已召開會議討論維護管理SOP並規劃補足巡檢人力。
詳細內容與建議請參考:https://npptw.org/zWPPWw
國家新城山區偷倒垃圾巡查
2020年工作成果
接獲陳情後通報環保局現場勘查,協助釐清地籍及權屬
辦理會勘邀請環保局、國產署、警察局及當地里長
環保局將以防汛期的經費發包處理並加強稽查、警察局將會加強巡守
要求增設移動式監視器巡查山區偷倒熱點,提案獲議會通過,環保局預計於2021年將新增購置2部移動式監視器
國家新城後山的自強產業道路是國家新城朋友(包含我)散步與運動的好去處,但若大家仔細看,可以看到路邊、山坡邊有非常多的垃圾,雖然部分被草遮住但還是能看到被惡意傾倒的裝潢、消防設備等廢棄物。當地五福里舒瑞利里長也說,長年以來這邊的偷倒垃圾量非常多,很難清除,也破壞山坡景觀。本辦從2020年2月接獲陳情後,於3月時邀請環保局現場勘查,並協助釐清地籍及產權,並請環保局協助處理或通知清運事宜。環保局將以防汛期的經費發包處理並加強稽查、警察局將會加強巡守。
詳細內容請參考:https://npptw.org/Jj5uzk
但針對頻繁發生的非法棄置廢棄物問題,我認為預防機制的建立刻不容緩。偷倒垃圾的棄置熱點多半位於人煙較少的山區發生(例如:自強、七安產業道路),警察局很難進行巡邏,監視器也可能因為線路問題而較難裝設。且僅依靠產業道路出入口監視器,可能無法精確掌握可疑車輛。我認為應針對棄置熱點,加裝移動式電眼,除了能精確掌握犯罪證據,也較能有效嚇阻非法棄置行為。
詳細內容及局處回應請參考:https://npptw.org/Jj5uzk
工程前評估制度
2020年工作成果
於議會總質詢呼應王醒之議員「生態總顧問」概念,要求各部門確實依照生態檢核方法進行工程前評估與遵守生態概念
參與基隆市議會生態檢核講座,持續關注與監督生態檢核落實
2020年夏天於鷺鷥、夜鷺育雛期,工務處西定河清淤工程不當修剪樹木,包商直接強力砍除樹枝、不顧鳥巢,造成雛鳥掉落西定河。依此事件我發現,市政府各局處主管的小型工程或鄰里零星工程——如下水道清淤、河道清淤疏浚、人行道和公園甚至是各項里長、議員建議工程等,經常因為僅編列工程費和公務單位的例行公事,而忽略完整工程前評估,如民眾參與納入規劃設計、生態觀點等,而造成後續使用或維護問題。
更重要的是,目前基隆市府正在大興土木開啟各種大型改善工程如大武崙公園、中正公園、希望之丘、國門廣場等,若僅是以「工程」思維,忽略了參與與資訊公開、生態環境平衡的觀點,則很可能忽略更深層的市民參與才是城市改善的主體,即使這些施工地點是人為開發許久的地區,還是會影響樹木和城市微生態,因此我積極在議會各種質詢中與各部門討論相關程序嚴謹以及包商的「生態」專業性,培養承辦人員生態相關知能。目前也得到市長針對特定工程的「前期嚴謹規劃」回應,我和團隊也會繼續努力監督。
詳細內容與討論請參考:https://npptw.org/1PXwMH
光汙染防治
2020年工作成果
第三次定期會提案要求市府跨局處依照環保署《光害防制指引》進行公用光源管理與裝設準則
要求產發處、環保局與工務處將生態、觀星與降低光害等觀點納入光害防治準則,並提供降低光害之照明選擇,持續監督
建請環保局於水環境工程景觀設計降低不必要景觀燈,以維護城市微生態
降低光害!智慧路燈裝設及評估
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都市與邊陲來自廣告看板、LED及路燈之光污染對於生態和動物生理機制之傷害,而夜間過多的光污染也會造成人類身心健康之問題如內分泌失調、失眠以及壓力、焦慮等,此外,過多不必要的光源使用亦可能造成能源浪費與經費耗損。行政院環保署今年三月發布《光害防制指引》,提供各縣市主管單位處理光害問題時參考運用。
我在幾次的議會討論都以「降低光害」為目的,和公用光源(路燈)的主管機關工務處公用事業管理科討論到調整路燈照射範圍和亮度。目前基隆只有暖暖區和中山區都有裝設可調亮度的智慧路燈,卻又全面關閉調光功能,讓人無法明白花了錢卻又不用智慧裝置,然而工務處回覆說因為相關規範有因道路基準而不同的照明輝度及照度,因此全面關閉調光功能。
然而《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中其實有規範到路燈在不同區域(人少或車流少)會規範不同的趙明輝度。我建議工務處應盡快建立裝設路燈的機制,並提供不同的工具,例如降低照明面積、依據時間季節調整照度的智慧路燈、建立遮光罩,並使用低色溫路燈,而人行道照明可以使用矮燈柱減少散射,產業道路可以多使用反射的指向條,讓路燈的裝設不是只在裝與不裝的二元對立中(或在傳統民意代表的「路一定要亮」的思維中持續降低光害敏感度),而可以建立機制搭配善用工具來減少光害與能源浪費,更有效進行路燈的裝設的評估與管理。我也持續請教相關專業者,並持續推動基隆市府對光污染的正視。
詳細內容與討論請參考:
2020/06/03臉書發文:https://npptw.org/etmHL9
2020/06/07臉書發文:https://npptw.org/1PXwMH
2020/11/20臉書發文:https://npptw.org/2tMsPT
監督滅鼠藥減量使用
2020年工作成果
以科學證據監督對環境生態與動物福利有害的鼠藥與黏鼠板預算
面對漢他病毒疾病,要求衛生局與環保局落實疾管署「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三不措施
第19屆第四次定期會要求環保局提出降低鼠藥與黏鼠板規劃,並提出社區居家「防鼠」宣傳計畫
預防漢他病毒或相關鼠疫的重點就是如疾管署宣導的——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三不措施,民眾應隨時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我也在議會和相關局處討論多次:投鼠藥滅鼠雖然可以在短期達成老鼠族群減少,但長期幾乎難以看到成效,因為鼠類族群的數目在投藥的3到6個月就會恢復。而目前市面上多數使用的鼠藥是第二代抗凝血的鼠藥,放置在公共場所很容易讓貓狗等社區動物誤食而死亡,而在水溝放置鼠藥或有因鼠藥死亡的老鼠屍體進入河港系統,則容易讓基隆的市鳥黑鳶誤食有毒物質而死亡。我一直不斷要求相關單位盡速宣導「保持住家與公共場所衛生才是防堵老鼠傳播疾病的第一要務!
然而,環保局在先前的討論都允諾會逐年降低鼠藥編列,在2021預算審查中,仍然以「漢他病毒」作為藉口,增加了鼠藥預算。然而我以「功效不彰」、「製造環境毒素」以及「公部門補助造成」等強烈批評環保局的預算政策,並明確提案要求該局遵守疾管署提示防鼠工作為優先之原則,提出評估減少滅鼠藥、黏鼠板經費與正確防鼠宣傳規劃。
詳細內容與討論請參考:
2020/05/06臉書發文:https://npptw.org/TFojEr
2020/05/26臉書發文:https://npptw.org/3mzBcI
2020/11/04臉書發文: https://npptw.org/GDQ26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