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帳號、MotionGen Pro帳號(可參閱自學區)、chrome外掛-側邊翻譯
MotionGen Pro教學與介紹(可參閱自學區)
直拳機構模擬觀察與探究
先下載 直拳機構模擬檔
搭配上圖編號作為後續線段的討論與標示。
先開啟每個原點的路徑線條(Curve),以便即時觀察。
隨意改變線段長度與位置,觀察對路徑(Curve)的影響
Notion準備事宜:老師的工程設計與製作專題筆記在這裡,先複製,再設定同組的同學為群組共編。
※想要製作自己個人的學習歷程者,可以在小組作業完成後,再複製,再自行排版添增個人省思與延伸。
探究報告編撰。
1. 設定條件限制,決定主要異動的零件,並說明條件選擇的原由。(注意連接零件的長度是否有被間接改變!!)
2. 至少截圖三張不同程度/位置的改變,來說明你們的發現與結論。(下方有教學)
3. 試著綜合整個討論過程小組內的所有發現,並延伸思考到如果應用在PK賽,你們應該可以如何修改。
(進階題目提供給想要製作個人學習歷程,或可延伸思考的方向)
所以我到底要做什麼啦???
先到MotionGen調整一個零件長度或是一個活動點的位置。
試著描述該零件對機構運作的影響。(描述事實就好)
利用PPT或CANVA,製作一張類似老師範本的三欄位圖表,底圖背景隨意。※老師的CANVA範本連結 → 點這裡
按「PrintScreen(F8)」鍵擷取桌面,貼上Notion後再裁切。
先繪製一個實物的Boxing直拳模擬檔。
正拍一個作品的直拳側邊正視圖,Import到MotionGen裡面當背景。
按照圖片零件繪製一個可以轉動的機構模擬。/也可以用我的原版檔案放新背景,再重新拉位置。
「務必調整圖片大小至正確尺寸」,原版的側板上下長度是112mm。
在Export匯出gif動畫。Notion中也可以放GIF,但要自己降到5M以下,問一下谷哥。
將側邊正視圖照片、機構gif動畫都上傳到作業區。
MotionGen Pro可輸出的資料或數據。
路徑可以開啟顯示向量箭頭。(應該是方向與加速度)
匯出PDF檔,可以列印真實尺寸、每個點的座標、每個連桿的長度與角度。
開啟Joint Graph面板,點選連接點,可以顯示該點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你有想到以前學過的什麼公式??或理論??
工程怎麼看??
請示著推估你的最大攻擊點。 → 一樣,請把發現結果在notion筆記中記錄下來。
【好工具分享】windows內建《剪取功能》有直尺/角度工具,粉好用喔!!!
所以今天有作業有什麼啦???
gif動畫檔要上傳google classroom。
機構的動畫要貼到NOTION筆記。(如果直接貼不上去,請上傳到Youtube,再設定連結)
找出機構力量傳輸最佳點。(兩條紅線最靠近直角處)
先簡易計算F2應該是多少。
從MotionGen Pro機構模擬找出最佳攻擊位置與角度,試著估算F值(單位kgf)。
TT馬達力矩用0.8kgf.cm計算。
馬達 → GH距離 → BA與AC距離
科學理論探討-動能、動量與衝量。磅秤比較像是衝量。
透過磅秤,找出最大衝量位置。
先試著移動磅秤找到最佳衝量處(注意零件會壞掉,你要重做喔!)
加強固定磅秤架,同學要幫忙壓著,注意腳的零件要讓它騰空旋轉。
錄影時要一鏡到底。
畫面一:對著磅秤儀表連續拍攝15秒,關閉按鈕開關。
畫面二:畫面帶到側邊,能看到磅秤的位置與角度。
步驟三:將影片上傳到作業區。
製圖,並紀錄量測最大值與15秒平均值。
Notion也可以放影片,建議透過YouTube管道。
透過磅秤,試著量測瞬間kgf值。(可能是最小值/取四個最小值平均)
錄影時要一鏡到底。
畫面一:你找到最大力矩傳動位置的模擬檔畫面。(有直角的)
畫面二:畫面帶到Boxing側邊,磅秤對照模擬檔位置並準備就位。
畫面三:對著磅秤儀表連續拍攝15秒。
步驟四:將影片上傳到作業區。
製圖,紀錄經計算的kgf值,與所測得的可能值。
Notion也可以放影片,建議透過YouTube管道。
將結果紀錄於Notion筆記中。
機構介紹與複習。
三種機構的啟動與比較。 --活動討論一 ORID(miro)
任務說明:乒乓球旋轉塔。
作品限制與發想。--活動討論二 4F(miro)
小組分工:董事長、研發部、生產部、行銷部、品管
〔第一週〕加工同學最容易茫然,以下為建議執行項目:
整組要先對未來作品的發展方向有共識!!
生產部可以先製作一份原版作品。(可鎖定機構) -->原版的RLD檔下載
研發部可能需要花點時間研究原圖的繪圖安排。 原始檔在onshape的左側欄位「課堂」的作業中
行銷部應該對報告的呈現有自己的一套邏輯設計,在編寫的過程中能發現目前內容的缺漏,最後當然是要有完整的美編設計。
參考教師提供的Notion範本,如實記錄。
〔第二週〕
齒輪繪製說明影片。
Onshape的動畫。
補零件切小料。生產部
塔式吊車介紹、吊車結構介紹、滑輪設計與應用、分享教師數位檔案建模與利用
小組討論吊車優化目標、條件設定、設計方向,並記錄在Miro線上白板。
小組分工:董事長、研發部、生產部、行銷部、品管
第一週同學最容易茫然,以下為建議執行項目:
生產部可以先製作一份原版作品。
品管應針對檢測方式有更細緻的規範與設計,是否需要設計測試道具?
行銷部應該先對報告的整體設計美編有想像。
參考教師提供的Notion範本,如實記錄。
啟動方式千千萬萬種,可以先用老師提供的測試網頁試試感應效能。別傻傻地走到最後才發現失敗 >.<。
程式說明:按下1、2、3、4的時候,會呈現不同的驚訝貌!!
機構原理先搜尋是否有公式或設計原則。傳動效能、穩定性、選材、感受真實度。
機構的支撐結構,精準度會影響機構運作效能,穩定度會影響耐用性。設計組裝方式、緊卡榫、方便維修。
強化作品整體的堅固性與耐用性,承受打壓的部位、結構脆弱處。
啟動裝置的穩定性與耐用性,軟支撐、運作穩定性、選材。
平板的尺寸(下圖)、置入方式、穩固性、螢幕保護。
晶片的安裝位置、鎖螺絲、接線配置、方便拆卸與維修。
設計稿努力方向 → 立體圖、零件爆炸圖、尺寸標註
STEAM的Aesthetics -- 是把必要存在的物件,裝飾成設計的一環 / 重視整體設計。
效能測試為第一優先,資料蒐集後先試驗是否能成功,請善用老師提供的按鈕測試網頁。
機構運作才是實作的重點,從會動的、要感應的地方出發!! 善用Linkage模擬軟體,3D建模支撐零件。
電腦繪圖的重點是機構支撐架的尺寸確定、各部位尺寸的確定(善用點與點的關係設定)、協助初判結構穩定性。
Scratch程式先求有再求精美,可以修改別人的遊戲。(這個人應該要摸過Scratch)
工程筆記、過程記錄、進度安排、溝通協調。
※我們很容易先從最不重要的地方開始下手。
分工方式建議:只有他會的(最擅長)、可能很多事情會需要問他的(最了解) → 先分給他。
第一次試作抓兩週時間,第二階段試作時間請抓不滿三週。中間會有一節進度報告時間。(時間評估)
抓一個機構的試驗就好,其實實作大概只有2-3個人在作喔!! 現在的你就要有八成把握喔!!
電腦畫圖的那位從第一節你就要開始畫電子檔了,後續有修改尺寸再調整,後面的數位加工會等你。
寫報告那位最晚第二階段一開始就要開始寫了,不然你壓力會很大!!
遊戲程式那位可以先找類似的開始修改,畫面、角色、音樂、音效、動畫,可以著手的點很多。
所以!! 今天要下單買零件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