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來想考警專,還要自主學習嗎?
就讀警專時會不會遇到課本中沒有出現過的問題呢?遇到問題你要怎麼處理?警專畢業後呢?甚至是學校畢業後,如果你要直接就業,會不會遇到課本中沒寫到的問題呢?如果有可能,那就需要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計畫有沒有抄襲的可能?教授看得出來嗎?
抄襲跟叫AI寫都是某種方法,但是完成後你可能會遇到的是如果你順利進入第二階段的面試,教授們或許會問你關於你的自主學習,你是基於那些想法觸動你做自主學習的動機?你在學習過程遇過甚麼問題?你怎麼解決?解決後有什麼收穫或是省思?這個時候如果你是抄襲的,你覺得你可以處理這些詢問嗎?你覺得教授無法判斷嗎?
如果高中三年都不做學習歷程,是不是就沒學校讀?
一定會有學校可以讀,不過關於學習歷程這件事情。不是只有大學入學的階段,你可能以後要唸研究所,參加甄試時需不需要整理你的檔案,跟甄選委員介紹你自己?你要去應徵工作,需要告訴別人你做過什麼證明你很符合他們用人的需求?如果你是專業工作者,你更需要不時地整理你做過的東西,不斷的重複盤點,思考更好或是其他的做法,這也會為你的專業生涯加分,一個有反思能力且常常覆盤、不斷更新自己思維與做法的工作者,在專業能力的成長上會比一班人來得更快速。
如果申請的大學科系很多人競爭,教授會認真看完那麼多份的學習檔案嗎?還是就看個標題就草率給分?
大學教授在看資料時為了避免產生誤差,它們都會訂定一定的規準,雖然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差異,但是在同樣的規準下,差異會變小。不過一份資料的好壞還是看得出來的。以自主學習來說,你的動機、你的學習目標、你的規劃,都可以看出撰寫者是不是足夠用心。
覺得自主學習計畫似乎無法減輕我們學生的升學壓力
你們的學長有回饋,在學校好好學習並且做完自主學習課程後,對於大學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我同意自主學習或許會增加一點壓力,但是相對的,自主學習也會增加你的能力。例如查詢資料的能力、規劃學習時間的能力以及省思的能力。
不知道主題怎麼寫?
可以用”觀察””和舊經驗的連結””疑惑””要做些什麼來解決問題”用這樣來思考主題。當然完全沒有想法的話建議可以到plp.at.tw網站觀看探究與實作年會還有自主學習年會裡面有些範例看看可不可以激發自己的想法
不知道18週以後能否做完?
可能做得完也可能做不完,但是這也可以考驗自己規劃與執行的能力。如果做不完,可以透過這次的事件進行反思,提供自己後續學習的參考。
不知道要如何展現18週的成品?
自主學習應該研究自己的興趣還是以學科為主?
在二階段送審時,學習表現與課程的紀錄都會呈現在學習歷程中,但是關於課業之外的你,就呈現的比較少一點。所以如果你以自己的興趣為主來做自主學習,一方面是可以讓你的個人拼圖,呈現得更完整,另外一方面從自己興趣出發,也可以讓自己更能持續做好自主學習。當然如果是以學科為主也未嘗不可,但是仍建議從自己的興趣著手比較好。
如何記錄下自己的學習過程?
所有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做過的事情都可以記錄下來,不過在記錄這些內容時,我會建議可以用CODE來思考,可以參考這裏
什麼才是大學教授想看的?
每個教授都有不同的取向,所以建議只要好好呈現自己,呈現自己規劃和執行學習的能力就好。
資料怎麼找?
如果是學術類的資料,會建議查詢相關資料庫。如果不熟悉的話,可以到學校圖書館請求支援,或是參考我們整理的資料。目前會建議大家可以善用學校幫大家申請的國資圖借書證,查詢 華藝資料庫,也可以辦理北市圖借書證,查詢 hyread台灣全文資料庫。如果是實作類的自主學習,不管是利用網頁或是YouTube,甚至是社群網路,Discord都可以喔!
資料的真假如何確認?
一種做法是你需要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判斷。另外一類的做法是找尋具有公信力的資料庫,例如學術資料庫或是具有公信力的媒體所提供的資料,這樣可以減少偽資料的可能性。
外文資料如何正確翻譯?
完全正確的可能性低,以我自己的作法,我會尋求AI的協助,我自己比較常用的工具是Claude 3、Gemini、ChatGpt、DeepL。
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對自主學習不瞭解如何有實質成效。
不知道每一週的進度是?
做這些事情可以得到什麼東西?
1. 我們設計了一份表單,可以參考
2. 人的生活實質上隨時需要學習,在自主學習裏主要要學會探索、跟自己對話、規劃自己的學習、學習相關的方法
3. 未必要排每周進度,但是可以透過進度表好好規劃自己的時間與資源。不過也像大多數的專案一樣,變因很多,需要邊執行邊調整。
4. 知道怎麼學習、學會跟自己對話
自主學習18週真的學的完嗎?
如果18週學不完自主學習又有何用意?
如果時間不夠,可以把議題縮小。另外有些同學是真心喜歡自己自主學習的議題,所以會花很多時間去做。
歷程,只要走過就會有收穫。或許是跟自己對話、或許是找資料的方法、或許是省思作為下次自主學習的能量。
計畫執行到一半常常會自我懷疑。
計畫趕不上變化。
懷疑自己的主題是否和化學有關。
有懷疑是正常的,修正調整也是,但都會變成後續其他事件的養分。
很正常,唯一的不變就是改變。
透過重複的盤點來確認自己真正要的主題也是很重要的功課。另外,在進行主題前需要先蒐集資料,也可以在那個階段確認。
簡單計畫的自主學習歷程跟複雜計畫的自主學習檔案,在申請大學時,簡單的是不是一定輸給複雜的?
不一定。有沒有系統化、有沒有個人特質,符不符合科系對能力或是特質的需求才是(可以參考Collego)
如何呈現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
大學審查教授想看哪些內容?
學習歷程和自主學習的呈現有何不同?
在製作報告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學習歷程包括了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多元表現的一部分,可以讓大學知道課業外的你的樣貌。學習歷程中還有其他學習表現的資料,這個部分就跟學科比較相關。不過兩者的共同點大致上都有紀錄、省思。
建議參考這個基本架構準備資料,成果/簡介/動機/目錄/學習規劃/歷程/反思 。但自己有想法的,不在此限。
若自主學習無法在課堂上進行,能否進行其他科目的內捲
我個人建議自主學習比較偏向呈現學科表現以外的個人面貌,以及自我規畫學習的能力,學科的表現可以透過學習中的學習表現來呈現。
自主學習的寫作內容跟我未來想考的大學科系不一樣,這樣對升學有幫助嗎?
自主學習的內容未必要和未來大考科系相關,但是如果還是很擔心的話,可以觀看歷年的校系分則和collego來抓一下科系要觀看的能力與特質做為參考。
自主學習的意義在哪?
1. 短期-通過大學甄選入學理想科系
2. 中期-透過自主學習培養日後大學學習時需要的能力
1. 經過訓練的學生進入大學後,返校對師長提起這樣的訓練對大學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3. 長期
1. 為變化加劇的世界做準備
1. 當世界變化越來越快,我們可以做的是持續不斷學習來因應挑戰
2. 提問
1. 你想當個完成被指定任務的人?
2. 你想當個面對及解決問題的人?
2. 為了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自己
1.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