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細胞胞器螢光分析
Live Cell Imaging
Live Cell Imaging
窺探細胞底下數以萬計的精細構造
大部分的細胞皆為無色透明的,利用螢光蛋白質標定所要觀察的胞器,再利用螢光顯微鏡觀察。
胞器的秘密
螢光蛋白質喜歡特定波長光,使用特定波長的光線能夠激發不同的蛋白質。
胺基酸鍊由不同的胺基酸組成,因此可以呈現不同的顏色的螢光蛋白質。
舉例來說,若要使照出來的胞器是紅色的,那就要用橘色或是黃色的光照;若要使照出來的胞器是藍色。則要使用紫色的光照。(像是彩虹的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
在老師的示範操作與教學下,我們看見了語課本上繪製的圖片截然不同的胞器。也親自用肉眼看了顯微鏡下的畫面。
圖中老師拿著的是養在顯微鏡中的細胞,細胞放置在一片玻片上。
螢光顯微鏡下的胞器
在今日的觀察中,老師提供了猴子腎臟上皮細胞來觀察胞器。
因為這種細胞扁平易攤開,比較好觀察胞器。若是使用其他的細胞可能就沒辦法觀察到內部的胞器。
螢光顯微鏡下
呈現綠色的胞器為粒線體。
螢光顯微鏡下
呈現紅色的胞器為內質網。
螢光顯微鏡下
呈現藍色的胞器為高基氏體。
老師跟我們分享,粒線體會震動的頻率以及原因到現在都是科學家未知的領域。
老師也在和兒子的相處過程中想到了:如果粒線體停止震動會怎麼樣?的研究主題,而這也是老師正在研究的項目之一。
經過今天的觀察後親眼看見了細胞膜與核膜相連的現象。
圖片中深色的部分為細胞核,而在外頭的紅色區域及室內質網。不過粗糙內質網及平滑內質網需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出。
即使影像內看見的高基氏體看起來很小,事實上卻有數以萬計顆。
在影像中我們能夠發現高基氏體皆往同一方向集中一側靠近。這可以解釋許多現象像是人類有前後側以及動物的不對稱性。
使用顯微鏡拍攝的結果
載玻片於顯微鏡下的樣子
進行疊圖分析的粒線體與高基氏體
3D立體拍攝
胞器隨時間的運動狀況
課程心得
我們了解的只是課本上的淺短知識
有更多深入的知識及奧秘等待著我們去發掘
儘管只是一顆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細胞背後的奧秘卻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