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al staining
在課程中,我們運用了兩種染色法,分別是簡單染色(Simple staining)與革蘭氏染色(Gram's staining)
簡單染色(Simple staining)
實驗原理:透過帶正電的單種染劑,觀察菌種型態。
熱固定法:用酒精燈燒紅
實驗步驟:
菌種:大腸桿菌 E.coli
1.使用熱固定法製備細菌抹片
2.使用Crystal violet停留於細菌上40秒。
3.使用二次水沖洗。
4.使用擦手紙將玻片擦乾。
5.顯微鏡下使用100X油鏡觀察。
使用100X油鏡觀察
實驗成果:
染色後的大腸桿菌於100X油鏡下呈現紫色
於100X油鏡下呈現
於40X顯微鏡下呈現
格蘭氏染色(Gram's staining)
實驗原理:
因細菌細胞壁的成分不同,
利用格蘭氏色法可初步鑑別細菌。
格蘭氏陰性菌:細胞壁肽聚醣較厚,染劑保留在菌體內而呈現紫色。
格蘭氏陽性菌:細胞壁肽聚醣較薄,染劑不易保留在菌體內而呈現紅色。
二次水沖洗
實驗步驟:
菌種:大腸桿菌 E.coli、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
1.使用熱固定法製備細菌抹片
2.初染:結晶紫(Crystal violet),10秒後沖洗擦乾。
3.媒染:碘液(Gram's iodine),10秒後沖洗。
4.去色:95% 酒精,10秒後沖洗。
5.回染:番紅,10秒後沖洗。
6.蓋上蓋玻片後顯微鏡下使用100X油鏡觀察。
結晶紫染色
實驗成果:
大腸桿菌E.coli
在格蘭氏染色後呈現藍紫色
可推論為格蘭氏陰性菌
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
在格蘭氏染色後呈現紅色
可推論為格蘭氏陽性菌
大腸桿菌E.coli
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