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成大學社會責任深耕在地協助區域轉型發展行動目標,本校結合高教深耕與校務發展方向,制訂「回饋社區服務,推動樂活養生理念」、「推動在地認同,實踐社會多元關懷」、「強化區域連結,推動產業創新升級」及「培育原鄉人才,注入地方創生能量」等四項重點推動策略。希冀透過校務拓展與社會參與,學校充分運用知識、智慧、技術,扮演推動在地之原動力,積極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投入學界能量,充分發揮在地深耕精神,強化本校與區域連結合作,攜手共同成長,形成互惠互利、共贏共生之榮景。
子計畫2-1-回饋社區服務,推動樂活養生理念
本校人文與設計學院為落實跨領域學習、培養多元化人才理念,以「美麗、健康、快樂、實用」為主軸,結合時尚、運管、多遊、商語四系特色,推動社會實踐行動,回饋社區服務,推動樂活養生理念,以提升身心健康為主要議題,進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宗旨。
子計畫2-2-推動在地認同,實踐社會多元關懷
本計畫由服務產業學院主導,規劃推動「打造桃竹苗地區綠色永續校園實踐計畫」。以「綠色永續校園」作為推動目標,結合本校師生、非營利幼兒園、樂齡大學、桃竹苗地區技高端,共同合作致力於減少環境影響、節約資源,並促進綠色永續學習和教學的發展,培養師生對環境和社會責任的關注。
本計畫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第14項指標:「水下生物」(Life Below Water),規劃推動「新豐海廢再生海洋守護計畫」。本計畫除鏈結新竹縣政府環保局、鄰近社區環保巡守隊外,並與「Micro PC 點點塑環保科技公司」社會企業合作,結合校內專業課程,帶領學生進行海廢再利用行動,並與春池玻璃、穀室農產行等新竹在地產業攜手合作,將海洋廢棄物再生生產,進而帶動產業創新升級,提升企業價值。
子計畫2-4-培育原鄉人才,注入地方創生能量
新竹縣原住民約22153人(111/8月),原住民族群具有傳統故事、文化與服飾等特性,但相對在經濟上較為弱勢,如何結合本校工程學院所專長的數位科技技術與原住民傳統故事、文化與服飾等特性,規劃推動「原民文化結合數位科技之創生應用計畫」,創新出一種新穎的生活體驗,為地方注入創生能量,是本計畫所關注與聚焦之所在。本計畫將培育原住民熟悉相關數位科技技術之人才,運用現代數位科技技術結合原住民傳統文化以及現有露營客源注入地方創生能量,提高原住民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