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
為了不想在臉書發心得文洗版,所以決定將師門指導學生的相關事宜放到我的網頁,以後就不再每年重貼。
因為這學期在12月底就會結束,為了讓有興趣申請本師門的同學可以先準備,所以特別發此篇甄選公告文,以供大家參考。
首先必須向各位道歉,因為近年我共有10多位碩士生畢業或尚未畢業,且目前仍指導6位博士生中,故沒有心力指導太多學生。今年度預計最多收4-6位學生 (有可能會小於這個數字),大概就是全職生2-3位、專班生2-3位的規模;勢必會有遺珠之憾。未能獲選絕對不是因為你/妳不好,而是老師的心力精力有限,真的沒辦法指導太多學生,由於本所目前有許多新老師加入、同學們的選擇更多,我也希望新老師們都可以收到學生,所以希望同學們優先考慮新老師談看看。
另外,最近這幾年指導的過程中,常發現同學跟老師都覺得很辛苦+彼此似乎不適合的狀態,為了避免這種失望與落差產生,我希望讓大家多些瞭解以免誤上賊船 XD 想講的事情大概有以下幾點:
1. 我收學生看的是志同道合:如果我們對於做研究的態度以及學習自我要求是相似的 (願意挑戰新的題目、想要做一篇好的論文),我們可以一起來做些有趣的議題當論文,相信我們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而且相處愉快。但前提是你/妳得先有勇氣挑戰這一切。
2. 除了指導學生的知識外,我更在意學生的做事態度以及原則,所以你/妳也會遇到一位會對著你/妳碎碎唸,提醒東提醒西的老闆。與其說師生上對下的關係,我更期待的是因為我們志同道合,所以可以成為亦師亦友的夥伴。當然做錯事時,你/妳可能會被我唸個幾句、或是唸得慘兮兮,或被罵一頓 (依事情錯的程度而定);不過我也相信這些都可以成為你/妳未來到職場做事時更為謹慎小心的養份,可以培養自己更認真負責的態度。這兩年我也有遇到進師門後,相處狀況不如預期的學生,所以我會蠻在意彼此互動時的狀況,以及學生受不受教、是否會堅持己見不聽老師建議。
3. 我也收在職的同學,我們通常會利用平常日某天的中午休息時間,用遠距軟體討論一下進度、即時回答問題,如果時間兜的上,也會約實體meeting討論。在職組的同學雖然不一定可以參與meeting課,但指定閱讀的英文文章還是希望大家要唸。不過在職組同學要兼顧工作、課業跟我的論文要求會非常辛苦,而且需要額外學習mplus等進階統計軟體與技術。所以基於real job preview的原則,要先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想清楚再來。當你/妳想清楚準備燃燒一下、認同老師的學習原則也做好心理準備,我有很多方式促進學習成效 (指定閱讀文獻、youtube統計分析教學影片、Meeting課影片記錄、遠距軟體線上討論等)。
4. 加入我們師門後,因為老師研究領域的關係,你/妳要學一些很複雜的統計軟體、要跟同門一起收一些很難收的資料 (雖然老師會贊助商品卡獎勵等),這可能會有點辛苦,請你/妳們要先做好心理建設。
5. 加入我們師門,你/妳會在2下時被老師要求要參加論文比賽;若入選,你會在短期內北上在幾位委員面前,在10分鐘內完成決賽簡報,面臨這輩子最刺激的挑戰之一。我們師門目前有個連續13年入選得獎的紀錄在持續中 (2024年有三位學姐獲得優勝、2025年也有兩位學姐分別得到優等、最佳實務應用與佳作獎),我也希望這個偉大的紀錄可以在各位的手中傳遞下去,所以也請做好參加論文比賽的準備。
6. 加入我們師門,老師會給大家3次重複失敗的機會。但老師如果發現你/妳沒有很認真把老師給的建議放在心上,或是持續犯同樣的錯誤 (ex: meeting持續沒進度、缺席討論等),老師對你的態度就會越來越嚴格。如果你不喜歡被唸,不喜歡別人要求你做什麼,不喜歡別人用很嚴肅的態度糾正你,或是被師長念了之後會有點害怕想躲起來,或是希望做事要求不要那麼多、希望碩士生涯開開心心不要壓力那麼大的人,我想也許我不是很適合的指導教授。
========================
如果看完上面幾點,你/妳覺得已做好心理準備+接受紀老師的挑戰, 而且深信自己可以通過紀老師的考驗,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今年的申請資訊吧:
※ 請各位最晚在2025/12/27 (六),23:59前,寄以下4類的申請資料到紀老師的信箱:
(1) 個人履歷表+申請紀老師研究團隊的動機與想法: 請盡量想清楚為什麼要找我,試著說明"你/妳是適合我們團隊的人”以及 “為什麼”。 因為變成指導教授後我人會變得嚴格、龜毛很多喔!(笑) 。
(2) 附上1頁的論文想法 ,簡述你/妳有興趣的研究主題 (**這個主題必須跟我的研究領域有關)、為什麼想做這個主題、有何貢獻、以及你/妳手邊的資源如何協助完成這個主題的研究: 這裡想要測試一下大家的研究sense跟寫作能力,頁數以1頁為限 (中英文皆可),希望大家發揮研方課所學、並展現你/妳對於我們研究團隊的瞭解。
(3) 英文成績:不管TOEFL或TOEIC,有英文相關的證照成績請附上,此部份會做為重要的評分依據之一。 往年師門很多同學因為紀老師會規定閱讀最新的英文期刊,且紀老師對論文的要求又很高,導致進退兩難,最後越來越害怕老師不敢跟老師見面。 所以英文成績會是主要參考依據之一,因為英文成績會幫助你/妳在這部份適應的快些。
****(4) 向歷屆紀家班學長姐請益:由於許多同學並沒有想清楚進來之後可能面對的挑戰 (ex: 每週要唸paper、要跟老師研討、論文要自動自發有進度,要學複雜的統計軟體、要達到老師的要求、以及不小心踩到老師的地雷等),以及沒預期到紀老師的「認真模式」竟然無法承受,到最後適應不良甚至休學的都有。 因此,我希望大家在提出申請前,需先向任何一位紀家班的學長姐請益 (在職生一般生都可以),針對老師的指導方式、老師的嚴格要求/感覺到痛苦的經驗 (問越清楚越好)、老師成為指導教授後與授課教師的不同之處、老師不喜歡學生犯的錯等加以瞭解,踩到老師的地雷會怎麼辦、應該注意什麼事情等,並在申請時「註記請益的學長姐姓名」,簡單寫1頁與學長姐請益完之後的心得與感想,以供老師做reference check。
除了上述資料外,老師還會以底下幾點做為甄選依據:
(a) 老師基於平時與我互動、從旁觀察的評價: 帶了本師門的研究團隊15年了,累積了許多師生互動的經驗, 對於"fit”我們師門的人該是怎樣的個性、特質與態度已經了然於胸。 所以對於有興趣申請的同學們,老師平常在上課中、私下討論、幫我做事、 LINE/FB討論時,都陸續在觀察你/妳並累積評價。 老師也不斷透過各種管道驗證對你/ 妳的評價, 故這部份資訊老師心裡有底,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如果平常幾乎沒有跟我互動過,很可能你/妳對我的瞭解也非常有限,我未必是適合的指導教授。
(b) 課堂表現:在修老師課時,課堂考試成績、整體表現、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發言的品質與深度,課堂中的態度與活力等。
很謝謝各位願意把龜毛的我定下的規矩看到完,謝謝!
人管所粉專小編+之前的學生有整理了一篇「乃粉師門大揭密」,主要是從她們"當事人"的角度來分享,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