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Publications
翻譯與跨文化流動:知識建構、文本與文體的傳播
Translation and Transcultural Movement: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exts and Literary Style
彭小妍 主編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5.10
漢語漢文化曾經是文化輸出的大帝國。對西方文明而言,中國形象迭經變革(Chinese Chameleon),對東亞其他國家又何獨不然。我們選擇十七世紀至廿世紀的日本與中國的交流,作為討論漢語漢文學所具有的「他者」力量此一問題的起點。 本書嘗試在語言學、白話文學、詩學、文化交流史、思想史方面,就東亞漢語漢文學在各個不同場域的文化展演嘗試進行深入的探索,相關的問題意識在台灣學界尚屬先驅。 本書除了日本學者外,也邀請了著名的韓國古典漢文小說專家,高麗大學的崔溶徹教授,提供朝鮮半島上的經驗與觀察,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這是一個重要的嘗試,也是與國際學界對話接軌的重要契機。
本書目次
序 /彭小妍
導言 /彭小妍
一、文本及概念的傳播
1.《剪燈新話》在朝鮮的傳播方式──論《句解本》 /崔溶澈
2.元雜劇的東渡與日本能樂關係重探──以「儺戲」為切入點 /大木康
3.學術翻譯與文化交流──青木正兒原著、王古魯譯著《中國近世戲曲史》書後 /蔡毅
4.廚川白村對中國現代文藝的影響──以《近代的戀愛觀》在中國的翻譯傳播為中心 /王成
二、語言、文體與知識建構
5.荻生徂徠的漢文學習方法論──訓讀與「譯學」 /藍弘岳
6.明末翻譯與清末文學新知的建構 /李奭學
7.晚清「國語」問題與單一語言制──以政治外交為中心 /村田雄二郎
8.民初美育運動的「情感」與「理性」辯證:跨文化觀點 /彭小妍
9.翻譯主體的身分和語言問題──以魯迅與梁實秋的翻譯論爭為中心 /董炳月
10.「直譯文體」的漢語要素與書寫的自覺──論橫光利一的新感覺文體 /王志松
三、通事與譯者
11.琉球通事的正統與長崎通事的忠誠──從兩地「通事書」的差別談起 /木津祐子
12.領水人的忠誠與反逆──十七世紀日本唐通事的知識結構與人生圖像 /廖肇亨
13.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 /衣若芬
14.關於宮島誠一郎文書中的筆談資料 /陳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