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Publications
大江健三郎:從自我到世界
Oe Kenzaburo: from Self to World
彭小妍 主編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1.7
二○○九年十月,大江首度訪問台灣,親自參與「國際視野下的大江健三郎」研討會,是台灣文學界難得的盛事;本書即為此次會議成果。大江的作品在現實人生與虛構想像之間擺盪,樹立了一個獨特的創作典範。他擅長引用各國文學作品,建立了天馬行空的獨特互文性風格。由跨文化視野來解讀大江的創作理念,最能切中關鍵。本書收錄的研究文章,皆依循此概念,歸納為四個主題:一九六○年代、中國淵源、小說的方法、互文性與二十一世紀。每個主題之後,均有大江親自作的講評,研究者與作家的詞鋒相對,精彩絕倫,均在本書中留下見證。台北大江會議的知性饗宴仍歷歷在目,謹以此書祝福年逾七十五的大江健三郎持續創作生涯,勇敢「面對崩壞」、「阻止自己崩壞」。
本書目次
序/彭小妍
導言/彭小妍
來自「晚期工作」的現場/大江健三郎
一九六〇年代
1.向左轉?向右轉?─ 大江健三郎的「純粹天皇」作品群/吳佩珍
1.最高貴的痛苦—《廣島札記》和《沖繩札記》中的日本鄉愁/吳叡人
1.《個人的體驗》試論/林水福
大江講評
中國淵源
1.「始自於絕望的希望」—大江文學中的魯迅影響/許金龍
2.大江健三郎與《世界文學》/余中先
大江講評
小說的方法
3.自己的讀者— 大江健三郎的想像與自我改寫/黃冠閔
4.大江健三郎與俄國現代文論/吳曉都
5.真實與虛構 —大江文學想像力芻議/陳眾議
大江講評
互文性與二十一世紀
6.音樂的陌生化與可聆性—與大江健三郎一起傾聽武滿徹和大江光的音樂/連憲升
7.互文性、信仰及其他— 讀大江健三郎《再見!我的書》/陸建德
大江講評
8.小說的設計—《優美的安娜貝爾‧李 寒徹顫慄早逝去》/小森陽一
9.反抗中的希望/李永平
10.邊緣性與跨文化現代性— 大江健三郎的安娜貝爾.李/彭小妍
大江講評
讀者提問
對談:大江、朱天文
對談:大江、莫言
對談:大江、劉慕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