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圖所示:本團隊於102年提案興建草蝦核心育種中心,103年本團隊利用成大校務基金及科技部自由型卓越計畫(103-107年),成立蝦類疾病控制與育種中心,並以草蝦為研究標的,開始興建草蝦育種核心設施,105年於成大安南校區完成建築佔地0.5公頃的蝦類疾病控制與育種中心的核心設施,做為繁殖和保種,研究、應用、教學場域。在設施建置期間,本團隊暫借成大安南校區石斑魚養殖設施進行創新研究,使室內馴養草蝦技術得以在106年研發成功,使台灣未來能有穩定的SPF草蝦蝦苗及種蝦產量,足以供應企業/青農所需。本團隊於107年起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107-111年) 補助,並更名為前膽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持續以三級制檢疫策略建立臺灣沿海SPF草蝦種原庫(109年起本中心滾動式維持30個SPF草蝦家),並開始規劃建置花蓮三公頃SPF草蝦種蝦擴增場,以量產商用種蝦。109年當花蓮草蝦種蝦擴增場部分完工時,本團隊即開始試量產草蝦種蝦,並於一年後成功養成100克以上的草蝦種蝦供民間合約孵化場生產商用蝦苗,逐步達成定穩定供應養殖業者健康蝦苗的目標。本中心是臺灣唯一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蝦類疾病:白點病(white spot disease;WSD) 及 及急性肝胰腺壞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 的參考實驗室,團隊成員積極參與全球蝦類疾病防疫工作,成果深國際肯定,109年獲頒OIE傑出貢獻獎,是臺灣台灣第一人獲此殊榮。總結:本中心不只是精進水產養殖產業技術,更是嘗試解決氣侯變遷問題、以因應未來世界發展,在永續環境前提下,讓人們得以享用到純淨、價格合理的健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