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商用種擴增試驗場(shrimp multiplication Center)主要為溫室型養殖池等用商用種蝦及食用蝦量產場域。
為學術界和蝦類水產養殖業發展科學化企業化之技術平臺:為因應全球極端氣候變遷,我們將利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及科技部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經費之挹注,除了在安南校區的本中心內持續進行養殖蝦的育種計劃之外,並於花蓮地區開闢三公頃之高生物安全科學化蝦類養殖專區,該設施不僅能夠利用綠色養殖策略生產高食品安全之食用蝦,且能夠提早因應極端環境所造成的衝擊(例如強風、酷熱、嚴寒等養殖逆境變化)。歷經多年規劃與多期建設工程後,終於在2020年開闢出三大養殖池區及儲水池(包括:450噸HDPE養殖池的2池區、50噸FRP養殖池的6池區、450噸HDPE養殖池的12池區及四座600噸儲水池)。
近年來極端氣候常重創養殖產業,且威脅與日劇增,是養殖產業必須面對的問題。除考慮生物保全措施外,亦提早因應極端氣候對養殖的威脅,故在花蓮擴增場建立經濟型新式室內養殖設施,提早準備能因應極端環境變遷議題(例如:強風、酷熱、嚴寒等養殖逆境變化),各池區搭建溫棚式室內養殖池,規劃智慧化環控系統,並利用淺層/深層海水調節水溫,具遮陽/蓄熱/耐寒及高生物保全(防鳥、防蟹)功能,為全新設計之高防護低能耗設施。本設施保護花蓮場的草蝦安全度過2022年初來襲的霸王寒流及夏天熱浪。
本中心在花蓮商用種蝦/食用蝦擴增場開發科學性草蝦養殖技術,建立養殖標準流程。養殖草蝦過程完全不用抗生素,將不同環境益生菌種分別添加於飼料中(水試所黃美瑩研究員研發之Bacillus pumilus D5、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B4、達邦公司開發的免疫複方5.0)及養殖水體內(光細菌及5種芽孢桿菌),以使草蝦生長更加健康。本中心將所使用的環境益生菌及飼料添加物,完整建立配方表、產品簡歷、物料清點、產品登存及施用評估等資訊。
本中心亦與中山大學黃英哲教授的水下攝影設備團隊及臺大資訊團隊進行跨校跨域合作,在花蓮擴增場2池區嘗試引進黃教授團隊開發的水下攝影監控設備及雲端AI影像監測系統,以收集池區養殖池的蝦體進食及活動等影像訊息資料進行判讀分析,積極開發整合型智能養殖系統。
本中心計畫性量產草蝦種蝦,並於100年度計畫成功生產成熟草蝦種蝦(重量:公蝦>70 g,母蝦>100 g),除持續優化量產商業苗的技術外,亦將與民間孵化育苗場合作,以本團隊所建立的草蝦種蝦家族與技術,量產商業用SPF 草蝦蝦苗,以供國內產草蝦養殖業使用。
在花蓮擴增場我們亦生產食用草蝦,以提供國人真正具有食品安全的食用蝦,造福社會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