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動物疫病防控國際研討會
-2019/12/7-
-2019/12/7-
(1) 學術交流經過及結果
2019年 12 月 7 日由成大安南校區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和生科產業系王涵青老師與其研究團隊共同舉辦的水生生物防疫國際研討會,期間邀請了國際 12 位專精水生生物的國際知名學 者,以及產業界的 CEO 階級擔任講者,給予與會的人員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演說,其中 12 位國 際學者在水生生物議題中,皆是不可多得的專家;而不單講者名單令人驚艷,就連聽眾我們也 邀請到了許多國內與水生生物相關之不同單位共襄盛舉,真的是盛況空前。在 12 為國際學者 中,從泰國來的包括了 Anchalee Tassankajon、Kunlaya Somboonwiwat、Phattarunda Jaree 等,本次很慶幸能夠邀請到這三位國際學者參與水生生物防疫國際研討會,其中 Anchalee Tassankajon 以及 Kunlaya Somboonwiwat 皆是在魚類及蝦類疾病中研究的翹楚,而 Phattarunda Jaree 則是在此研究領域中的後起新秀,在研究上初綻光芒,相信對於未來的魚類 及蝦類疾病研究之突破有極大的潛力;此三位學者的關係為師生,更一連貫串三個世代,真的 是讓人由衷欽佩,讓人看見了他們在研究上的熱忱。
三位學者於於本年 12 月 5 日下午時分分別抵達台灣,我們派了人員及專車前往高雄小港機 場接到講者後,帶領他們先至成大會館放置行李並休息片刻後;緊接著,我們帶著他們參觀成 大的校園。而第一站,莫過於成大博物館,他們對於成大的歷史十分感興趣,在博物館中度過 了下午的優閒時光,緊接著,我們陪著他們去到大學路 18 巷中品嘗了義式美食,在餐桌上我們 聊得很開心,從介紹菜單到實驗的討論,甚至聊到了先前的國際合作,感謝泰國方面願意給予 我們合作的機會,而上一次的合作結果十分成功,不單在泰國學習到的酵母菌雙雜合技術已成 功在台灣的實驗室建立,而他們的學生也將於 109 年 1 月 6 日前來台灣,將進行為期 9 月的合 作,真的是令人萬分期待。
12 月 6 日,我們邀請了所有講者們前往安南蝦類疾病控制與育種研究中心進行蝦場參觀, 了解目前中心對於如何維護生物安全的詳細內容:如水質檢測、微生物監測、疾病的預防、以 及種蝦的培育等工作內容。而在參觀完安南蝦類疾病控制與育種研究中心後,我們還開了一個 小型的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安南團隊的研究成果分享,以及蝦場目前的營運及擴建,會議中提 到蝦類疾病控制與育種研究中心將會在花蓮建立新廠,而新廠的結構複雜、規模巨大,目前進 度十分樂觀,聽聞花蓮新廠的設立這項消息,讓許多講者們雀躍不已,甚至希望能夠親臨花 蓮,參觀目前正在建立的蝦場,只可惜他們來台的時間並不長,時間不足因此沒能引領他們去 往花蓮新廠,真的很遺憾;不過在會議中對於花蓮新廠的詳細介紹,讓學者們對於花蓮新廠的 完工萬分期待,他們也給了我們許多的建議,而有了他們的建議,相信新廠的建立能夠更加的 全面及完善。希望未來國際學者們能夠有機會再來台灣,一睹花蓮新廠的樣貌,也希望能有機 會與外國學者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關係。而在下午的會議結束後,我們帶領講者們去到安平 品嘗了台南的道地美食,獲得了講者們的一致好評,真的很開心能和講者們共度美好的一天, 也期待研討會時,講者們的精采演說,以及經驗分享。
日子過得飛快,距離學者們來到台灣,已經過了兩天,眾所矚目的水生生物防疫國際研討 會於 12 月 7 日正式展開,水生生物健康防疫的問題在世界上經過多年的探討,目前全世界終於 意識到生物安全在水產養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此次研討會中,許多傑出的國際專家將針 對水生動物疾病的控制進行探討,並分享他們在策略應用中的經驗。其中三位講者們在研討會 中,都提供了精采的演說,Anchalee Tassankajon 教授的演說題目為「在甲殼動物中透過非致 命性熱誘導抗病性之前在機制」、Kunlaya Somboonwiwat 教授的演說題目為「在白蝦中透過 pmo-miR-750 下調肌漿鈣結合蛋白會幫助白點症病毒的感染」、Phattarunda Jaree 博士的演說 題目則為「在白蝦血液動態平衡中 pmVRP15 所扮演的角色」,三位講者的演說都十分精彩,充 分介紹了各自在蝦類疾病中的近期研究。其中 Anchalee Tassankajon 教授以及 Kunlaya Somboonwiwat 教授的演說皆十分的具有深度及豐富度,尤其顯現在問題討論的時間,不單國 際講者對其研究非常感興趣,就連與會的學生們以都十分熱情提問;而在 Phattarunda Jaree 的演說方面,則十分的活潑有趣,不單充分介紹他的研究內容,也充分向我們展現其對研究的熱 忱及興趣。能夠邀約到這三位演講者,真的是非常的開心以及榮幸;而在會議中的熱烈討論, 給水生動物防疫領域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新思維,也讓我們對於台灣水產養殖的知識以及觀念有 了轉變及升級。本次研討會的成功,主要歸功於成大給予的支持、安南蝦類疾病控制與育種研 究中心的全力配合,以及生科產業系與會同學以及轉譯生物學實驗室的全全力支援;也謝謝國 際學者們給予我們如此正向的回饋,希望未來能夠有機會再舉辦一次更為盛大的研討會,期待 能夠獲得更多、更廣、更新奇的知識,也期待這些知識能夠與水生產養殖業結合,讓整個水生 生物養殖業更上層樓。
12 月 8 日,因三位國際講者的回國航班,皆是在下午 3 點至 4 點間,因此,我們安排了一 個小型會議和他們分享我們實驗室的進度,以及討論未來合作相關事項,雖然會議時間十分短 暫,但是我們對於彼此的研究方向及目標卻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接著,帶著他們簡單享用過 午餐後,我們派專車送三位學者前往機場。經過了幾天的相處,雖然有點依依不捨,但是天下 無不散的筵席,期待明年的合作事項,也希望彼此的研究能夠順利、成功,並在水產養殖業上 做出貢獻。
(2) 檢討及建議
希望學者們若是未來有機會再次來台參與研討會,能夠有更充裕的時間,不單是有精彩的學術交流,也希望能夠有文化上的交流活動。例如台南一日遊,讓他們體驗一下台灣的文化以 及台灣人民的熱情,也希望學校能夠給予我們更多的支持,因本次研討會邀請的國際講者來自 於各個國家,而學校的補助經費有限,有時並不能補助講者們的機票全額,且報帳的過程十分 繁複,導致於文件處理上十分困難,希望學校有機會能夠整合並改善經費處理部分;以及,在 場地租借的部分,目的為國際研討會,但是卻需要特別支付場地使用金,且時間上的限制十分 嚴格,希望學校能夠給予國際研討會場地租用的優待,以及在使用時間上更加的寬容。最後, 本次研討會十分的成功,受到各個學者們的大力稱揚,再次由衷感謝校長以及許多高階長官願 意參與本次研討會,以及給予我們經費上的支持,讓我們共同努力,相信下一次的研討會我們 將會舉辦得更好。
感謝 Dr. Jeff A Cowley同意將演講現況上傳至本網站供大家閱讀,暸解澳洲政府與民間組合對抗蝦白點症疫病的爆發
此次研討會,我們不單邀請的國際學者們陣容十分堅強。同時,我們更開設了前瞻水生生物科技課程 (2學分以及微學分),其中本次參與2學分課程的學生,主要來自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而微學分的同學則來自於成大各個科系,他們個個都是外語能力十分優秀,同時具備極力想要充實自己的人才。在這一門課程中,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們了解國際研討會中各個層面,從零到有,再到完美落幕的各項細節,並嘗試讓學生們參與其中。而在本次研討會中,學生們將承擔許多前所未有的重大責任,諸如研討會中的會議主持人、會議時間的掌控、coffee break以及午餐廠商的聯絡及現場的規劃、與講者的聯繫及在會議中對於講者的介紹、甚至是部分即時翻譯等等……。首先,在確立了與會講者並排定好演講順序後,我們將學生們分成四個大組,每一位學生必須負責介紹一位講者,其中包含講者的生平、獲得之國際殊榮、論文發表的影響力等等,且各個組別中,必須有人員負責在講者結束其演說後,提出專業領域之相關問題,以進行學術交流討論;而在會議過程中的時間掌控,則分別有人進行精準的計時及響鈴,而其中碩士生在調節時間上會給予學生們提示,有時講者演說時間延遲,會彈性調整Q&A的時間及後續流程,如壓縮coffee break的時間,以利研討會順利進行,期望能夠給予大家一場精彩的國際研討會盛宴。
在正式的研討會開始前,我們一共開了八次與研討會流程相關的會議,其中參與會議人員有老師以及行政助理和碩士生們,從研討會的時間、邀請的講者、coffee break的廠商討論、會議流程等等進行規劃及發信對講者進行邀請,並在最後的三至四次會議,我們邀請了學生總召以及司儀人員參與會議,期望大家能夠更加的瞭解會議的各個細節。
在正式的研討會開始前,我們一共開了六次與研討會報告相關的前瞻水生生物課程,期間老師與研究生共同培育大學生,主要針對學生們在課程中介紹講者們的報告進行訓練、修改以及精進,有時將分成兩個大組,一部份由老師掌控,另一部份則留兩位碩士生操刀,有時則是同時進行。在過程中老師及碩士生不吝給予各個學生在簡報以及報告方式各種建議,因材施教,希望學生們的報告能夠更加的引人入勝。萬事起頭難,因此在第一次會議中,我們邀請了參與前一次國際研討會的研究生進行經驗分享,讓學生們對於之後的準備能夠更有方向性,以期學生們能夠準備的更加全面及精彩。在先前幾次會議中,學生們對於講者的資訊匱乏,且簡報及口條能力也十分的生澀及緊張,在老師以及碩士生們給予具體建議後,他們嘗試主動利用網絡的各個平台與講者進行聯繫與溝通,進而能夠深入了解各個講者,並拉近與講者的距離感,且口條能力,也從一開始的生澀緊張,不知如何妥善利用手中的簡報筆引領觀眾,到後來漸漸地成長茁壯,有了大將之風。在倒數幾次會議中,碩士生們將會議的流程及詳細分工表,交給了學生們,並讓學生們熟知自己於研討會當天的各項工作,以相互提醒,並在會議中帶領學生們練習會議串場的各個場景,期望在會議當天能夠完美的進行,而學生們從一開始的侷促緊張,到最後一次會議時,已經有了良好的台風及信心,對於這六次的會議功不可沒。
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我們從過程中看到了學生們的努力以及極大的進步,到研討會當天,正式上場時的表現,真的令人萬分驚艷,不單是講者們在學生們介紹時眼睛裡以及臉上綻放的喜悅光芒,甚至有講者要求存取學生對於其公司介紹的簡報,這等殊榮讓學生以及我們十分的感動及驕傲。其中老師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果沒有老師創立的課程,學生們根本沒有機會參與組織研討會以及接觸到國際學者;沒有老師在課程中的指導,學生也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在報告方面達到如此的高度;而老師在研討會當天安定大家的內心,對於研討會能否順利功成功不可沒。還記得,在研討會當天,各位學者到達會場時,學生們的熱情讓講者們忘卻了旅途的勞頓,看到學生和講者們在研討會開始前的熱絡,赫然發現這次的研討會,獲益最多的莫過於與會的學生以及碩士生們,因為在介紹講者們的過程中,他們不單瞭解了講者們的各項科學研究、傑出事蹟、更和講者們有了良好的溝通,大大的增加了學生們的國際觀以及自信心。很慶幸能夠開設這麼一門課程,並舉辦如此成功的研討會,我們將在人才培育這部分持續深耕,期待未來從成功大學畢業的莘莘學子們能夠爬得更高、走得更遠,邁向成功的未來。
在這一堂課裡,我覺得我自己學到東西應該是最多的,這也許是因為我有學生總召的身分吧,我有機會參與許多研討會規劃的會議,從中發現許多小細節是需要被關注和處理而不是因為它只是小東西而帶過。在當天研討會的時候,許多講者也因為我們的細膩一直稱讚我們,當下我們聽到的時候內心真的就只有喜悅!😆
而在準備introduction的ppt和講稿的時候,我很慶幸這一堂課的形式是每一個禮拜都能在大家面前報告自己的ppt的內容和設計以及講稿的內容,因為這樣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或者可以進步的地方在哪裡,如果這一堂課是放手讓學生自己準備,我不敢想像自己的ppt會多麼的難看。這一段時間真的很幸運有大家的回饋和幫忙,我這一份ppt和講稿沒有大家的幫忙就不會這麼的完整。
在這裡也要再謝謝一次老師,讓我們成為研討會的一部分。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真的沒有想過自己能夠參與籌辦研討會而不是一名參加者。這個機會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很寶貴的,我們不只是學習了如何籌辦研討會,也認識了許多experts。我不知道我自己之後會不會往這一次研討會的領域前進,但是和Dr.Pray的對話中,讓我學習到的不只是專業領域的知識,也了解到一些待人處事的道理。Dr.Pray 真的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前輩,和她對談會讓我覺得受益良多,我也相信其他人也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覺!真的很感謝能有一個機會認識到speakers們。
最後,在晚餐的時候,我有一種和跑完iGEM一樣的感覺。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前瞻的學生最後完成了一大壯舉,然後現在是結束的階段,那段心情有點複雜,有開心、有不捨也有一些期待。開心是因為大家成功把我們準備那麼久的事情完成了!不捨是因為這一段一起共事的時間來到了尾聲而期待則是在想我們這一批人之後還有沒有機會再聚在一起共事。
很幸運身邊有這一群人,在研討會當天不是只是我一個人在規劃大家和提醒大家要做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大家在互相關注,互相提醒著我和身邊的人,所以認識他們和他們一起共事真的是我最幸運最幸運的事情。
以上的種種都是老師給我們的機會,準備過程中老師和實驗室學長姐的幫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很大很大的,在研討會當天老師也一直給我們很大的肯定和鼓勵,這就像定海神針一樣穩住我們,真的很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