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督教中華聖潔會教會行政規則

第 一 章 總則              

第 一 條                         

基督教中華聖潔會教會行政規則〈以下簡稱本規則〉係根據基督教中華聖潔會

〈以下簡稱本會〉組織章程第十四條至第十七條設置。

第 二 條                         

本規則所規定之事項,適用於本會所屬各教會。

                        

第 二 章 教會

第三條

 本會所屬教會均需定名為基督教中華聖潔會______教會。

第四條

教會以組織形態區分為佈道所,未自立堂會及自立堂會,於每年年議會確立調整之。

第五條

自立堂會之條件為:

         1.已有執事會組織者。

         2.聘有傳道人者。

         3.經濟上自立者。

        仍接受開拓經費輔助者為佈道所,若缺上述一條件者為未自立堂會。


第六條

教會皆隸屬執行委員會。非本會教會欲申請加入時,應檢附堂會資料向本會執行委員會提出申請,經審核交由年議會通過後,正式接納為本會堂會。加入後其不動產應登記在本會財團法人名下。


第七條

堂會若無傳道人或傳道人請假超過半年,執行委員會應派輔導牧師關懷之,並參與執事會及主領聖餐。


第八條

教會不能繼續存在時,得由教會或執行委員會向年議會申請停辦;經通過後以適當方法處理之。


第九條

教會違背聖經教訓、本會法規、年議會或執行委員會之決議時;執行委員會必須勸告之。不聽從勸告者,得命令解散,並以適當方法處理之。 

                                           

第 三 章 會友及會籍管理               

第 十 條                         

凡具有下列資格之一者,需立籍歸本會所屬之教會。                    

1. 經本會所屬教會引導歸主,且領受浸(洗)禮被接納為各該教會會友者。                   

2. 經本會聘派至該教會任職之傳道職者。                   

3. 依本會規定由他教會(或教派)申請轉籍入會,經核准接納者。                       

4. 喪失會籍者,依本會規定申請復籍,經核准接納者。                   

5. 革除會籍者依本會規定申請重予會籍者。                       

第 十一 條                     

在籍之會友均需設立會籍,由各教會妥善保存。                    

第 十二 條                     

立籍隸屬本會而在本會所屬教會間遷徒其居所時,應遷籍於新居住地之教會。

第 十三 條                     

具有本會會籍而離世者,註銷其會籍,但仍保存其資料。

第 十四 條 

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喪失本會會籍。

1. 遷居他處,而未遷籍於本會所屬之教會者。

2. 無故連續停止各種聚會達一年以上者。

3. 非因遷居而任意往非所屬教會聚會經勸不歸達一年以上者。

4. 自願轉籍離會,並經手續事者。

其屬一至三款者,需經執事會確認其事實,並記錄有案,給予銷籍。

第 十五 條 

轉籍入會之申請,需先經常在本會所屬教會參加聚會,並履行本會規定之各種義務半年以上,經教會執事會同意,教會主管傳道人員核准即可立籍。

第 十六 條 

前條之申請,需檢具原屬教會會籍卡之影印本,或其他足資證明申請人確具基督徒身分之文件。

第 十七 條 

如申人原屬教會拒絕,或因其他事由無法獲具前條所列證明文件,而申請人確具基督徒身分經查證無訛時,得在申請書上敘明事由以代附具證明文件,唯須出具致送原屬教會通知書,連同轉籍入會申請副本一份,由受理申請教會轉達。

第 十八 條                     

經格除會籍而卻重新或轉籍入會者,除援用十五、十六條規定外,需由教會二位執事之保薦,並在公眾前表面悔改之意始得入籍。                        

第 十九 條                     

喪失會籍者之復籍申請,需先返會經常參加聚會,履行各種義務,經執事會同意始得復籍。

第 二十 條                     

本會會籍之管理由教會執事會行之,所需各項表格,申請書等,由執行委員會規定之。

                        

第 四 章 教會之組織與職權                 

第 二十一 條                         

各教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友大會。會友大會由在籍會友組成。

第 二十二 條                         

會友大會之任務如下:                        

1. 聽取教務報告及計畫。                       

2. 選舉執事。                   

3. 聘用傳道人員。           

4. 決定教會重大興革建設。           

5. 決定教會之續存及發展。           

第 二十三 條                 

會友大會須有在籍會友二分之一以上出席始得召開,出席會友二分之一以上同意始得議決。                

第 二十四 條                 

佈道所或無傳道人之教會召開會友大會、執事會、或商討教會重大事務之會議,需由執行委員會 指派人員列席始得成立。            

第 二十五 條                 

教會無法成立執事會時,得由主管傳道人員指派會友若干人成立會友代表會,其任務比照執事會。            

第 二十六 條                 

執事會之任務如下:            

1. 協助傳道人員推行傳道事工。           

2. 管理教會財務及保管教會財產。               

3. 遴聘,解聘傳道人員。               

4. 選派代表參加年議會,並提供議案。               

5. 輔導教會內部各團體之工作及幹部之選舉。

6. 審核預算及決算。

7. 會籍之審核管理。

第 二十七 條 

執事會為推行會務得分任下列工作:

1. 文書:擔任記錄、保管資料、聯絡事務、辦理會籍及各項教會報告書表。

2. 會計:編製預算、報告決算及登錄收支。

3. 總務:辦理教會物品購置、修繕及財產登錄與管理、婚喪喜慶服務、會堂佈置。

4. 訪問:協助傳道人員及分派會友探訪。

5. 教育:辦理會友教育及訓練事項。

第 二十八 條 

執事在任期中途出缺時由候補執事依次遞補。

第 二十九 條 

執事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喪失執事資格:

1. 請辭經核准者。

2. 遷徙他處而不能經常聚會者。

3. 犯懲戒法規經執事會議決除名者。                   

第 三十 條                     

執事遷籍本會其他教會自然喪失執事資格。                    

                        

第 五 章 教會金錢與財產管理             

第 三十一 條                         

教會金錢應由司庫司帳二人共同管理。司庫管理教會金錢之出納;司帳管理教會帳目及預、決算之提出。傳道人應負監督之表並稽核財務收支。                    

第 三十二 條                         

司庫、司帳二人對保管金錢有所減失時,除由執事會證明係因不可抗力所致而免責外,應負賠償之責。                    

第 三十三 條                         

司庫不得隨意挪用公款或私自借出。                        

第 三十四 條                         

教會財務收支報告由司庫、司帳按月提出,經傳道人稽核後公佈之。                        

第 三十五 條                         

現金結存除留為臨時應用外,應以教會名義存於政府金融機構或銀行。                    

第 三十六 條                         

教會之預算應由執事會審議通過實施;其流用、追加、更正亦同。                    

第 三十七 條                         

教會之收支應以傳票登錄為之。支出之傳票應附有發票、收據、或任何足供證明支出之單據。

第 三十八 條                         

教會應繳納每月主日、什一及感恩獻奉之十分之一至執行委員會。

第 三十九 條                         

司庫、司帳之帳目需登記清楚妥善保管,以備執行委員會派員查核。                        

第 四十 條                     

教會財物應逐項登記列冊,並每年清查。如有異動,經執事會同意後登錄或註銷之。                    

                        

第 六 章 教會懲戒             

第 四十一 條                         

凡會友、執事、傳道人違背聖經或本會組織章程者均應受懲戒。                        

第 四十二 條                         

會友、執事之懲戒由所屬教會辦理,傳道人及任職於本會所屬單位者由執行委員會辦理。

第 四十三 條                         

凡違反下列規定之一,屢勸不改者,得暫停其領受聖餐及教會事奉,嚴重者得革除會籍。

1. 信仰違背聖經,陷入異端思想者。                   

2. 行為有辱主名者。                       

3. 詆毀教會、傳道人、並破壞教會合一見證者。                 

第 四十四 條                         

執事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暫停其職務,嚴重者免職。                        

1. 未經請假不參加執事會達四次以上者。                   

2. 擔任教會職務,使教會金錢虧損或致帳務無法交接者。                       

3. 公然抗拒或違反本會法規及各項命令者。                       

第 四十五 條                         

傳道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以暫停其職務,嚴重者免職。                        

1. 有明顯之犯罪事實,經查證屬實者。                       

2. 傳講信息不合聖經,有異端思想者。                       

3. 非因不可抗拒之原因而不參加年議會者。                       

4. 未請假而無故不參加同工會每年四次以上者。                       

5. 公然抗拒或違反本會法規及各項命令者。                       

6. 擅自脫離本會或轉屬他教派者。                       

7. 無故離職或廢弛教務者。                     

第 四十六 條                         

傳道人遭免職處分者,得由傳道職者離職退修辦法另行訂之。                    

第 四十七 條                         

會友、執事不服執事會之處理,可向執行委員會申訴。                        

第 四十八 條                         

傳道人不服執行委員會之處理,得提出書面意見,交由執行委員會重行審理,以一次為限。

(101年3月31日修章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