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經濟非常依賴工業、採礦和農業,特別是木材、魚類、咖啡、可可和橡膠。目前,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25%,且全國 80% 以上的人口賴以維生。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內生產毛額也從2015年的10.5%,以每年2%的幅度,穩定增長中。
雖然大多數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但在萊城和首都莫爾茲比港等城市,人口也有顯著的增加。1960 年,全國僅有 3.75%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化地區;到了2016 年已有 13% 的人口遷移到城市化地區。(註1)
巴布亞新幾內亞自從成為澳大利亞殖民地以來,經歷了巨大的經濟增長,儘管如此,島上的許多人仍然處於極度貧困之中。巴布亞新幾內亞 80% 的人生活在幾乎沒有現代便利設施的偏遠社區,39.9%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註2)
導致巴布亞新幾內亞貧窮的主要原因
1.經濟增長跟不上人口增長,導致貧窮不均的現象加劇。
2.政府對於基礎建設缺乏整體且長遠的規劃,導致國家長期處於貧富不均的景況中。
3.眾多手中掌握資金的政府官員不將資金用於改善問題,反而將之中飽私囊。
截至 2017 年,全國祇有 20% 的人口有電可用。大部份的百姓仍然生活在黑暗中。(註3)
暴力是貧窮的副作用。身體虐待和性虐待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很常見,很多事件都是警察自己犯下的。根據某人權組織的觀察,2019年 5 月在首都莫爾茲比港發生街頭鬥毆後,警察毆打了 74 名男子並割傷了他們的腳踝。(註4)
資料來源:
(註1)https://borgenproject.org/media-misrepresents-papua-new-guinea/
(註2)https://borgenproject.org/why-is-papua-new-guinea-poor/
(註3)https://borgenproject.org/top-10-facts-about-living-conditions-in-papua-new-guinea/
(註4)https://borgenproject.org/top-10-facts-about-living-conditions-in-papua-new-gui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