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亞新幾內亞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令人窒息的經濟狀況和持續存在的性別不平等。這兩個因素連同其他因素一起導致巴布亞新幾內亞女童教育率低。
巴布亞新幾內亞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令人窒息的經濟狀況和持續存在的性別不平等。這兩個因素連同其他因素一起導致巴布亞新幾內亞女童教育率低。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只有 73% 的小學適齡女孩和 30% 的中學適齡女孩得以上學。若了解該國普遍的教育處境,就可以理解這些低得驚人的數字;巴布亞新幾內亞科技大學的Ravinder Rena 教授表示,許多學校缺乏有品質的設備,雖然接受過足夠培訓的老師數量稀少,但幾乎所有學校的教室都是人滿為患。因此,小學和中學的總淨入學率分別為 76% 和 33%。
儘管如此,巴布亞新幾內亞男孩比她們的女性同齡人更有可能入學。根據聯合國的性別均等指數,巴布亞新幾內亞最近的小學和中學的學生女對男比例分別為 0.91 和 0.76。這種性別差距危及巴布亞新幾內亞女孩獲得至關重要的識字、算術和社交技能的機會。反過來,該國的大部分經濟機會,尤其是在正規部門,都屬於男性。
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婦女而言,經濟差距加劇了其它使她們難以翻身的性別不公待遇。可悲的是,大多數巴布亞新幾內亞婦女一生中都成為強姦或性侵犯的受害者,而該國的警察部隊卻忽視了她們的大部分案件。此外,傳統的、基於性別的期望通常意味著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女性缺乏自主權,那裡幾乎四分之一的女孩在 18 歲之前結婚。
這種對婦女的壓制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女童教育直接相關。正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Carolyn Benson 所說,“入學就必須離開家人也是部分導致女性入學率持低的因素,因為許多家庭擔心她們的女兒離開家人會更容易受到性侵犯。”(註1)
女孩上學意味著要待在校園裡與那些有可能侵犯她們的男教師和男同學在一起,這個因素使得許多家庭質疑該不該允許女童接受教育。最後,鼓勵和/或強制早婚的社會規範導致了貶低女性教育的傳統觀點陷入僵化。因此,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女童教育陷入了惡性循環,因為男女入學率之間的差距導致壓迫性的性別關係繼續存在,這反過來又使得促進女童上學的任務更加困難。
導致性別不平等的因素
政治因素——巴布亞新幾內亞女性的社會地位低於男性,限制了女性擔任領導職位。為了消除這種不平等,該國試圖制定為女性保留席位的立法,但在議會中被否決。因此,促進性別平等的舉措往往難以獲得資金。
經濟因素——學費使父母不願讓女兒入學,因為他們認為讓兒子入學更有利。儘管如此,許多男孩也沒有接受教育:大約 64% 的男孩和 57% 的女孩上小學。飢餓也有影響,因為飢餓的學生不太可能上學。在城市地區,由於農業用地較少,糧食短缺很普遍。營養不良的兒童經常生病,也導致他們無法上學。此外,缺乏適當的水和衛生設施對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女童教育產生負面影響. 衛生設施往往不夠私密,有時甚至沒有自來水。一旦女孩進入青春期,她們往往會因為無法在學校保持經期衛生而離開學校。
社會和文化因素——女孩不上學是因為她們需要在父母工作時照顧年幼的兄弟姐妹。童婚也導致巴布亞新幾內亞女童的教育狀況不佳。已婚女孩不再繼續上學,巴布亞新幾內亞約有 22% 的女孩在 18 歲之前結婚。
安全是女孩們的另一個嚴重議題。基於性別的暴力和騷擾在學校中很普遍。不到 50% 的女孩表示在學校感到安全,31%的女孩感到不安全。這些感覺在廁所、運動場和學校門口附近最為強烈,只有 2% 的女孩在廁所周圍感到安全。(註2)
女孩受到男學生和老師的騷擾,因此害怕身體和性侵犯。男教師人數多導致入學率低,小學男教師多於女教師。雖然 2002 年至 2012 年間女教師人數翻倍成長,但仍然嚴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