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獲得乾淨的水是導致兒童在 5 歲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就巴布亞新幾內亞而言,缺水絕對不是因為缺錢;20多年來,巴布亞新幾內亞一直是澳洲主要援助的國家之一,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在這個比紐西蘭更靠近澳洲的國家,只有五分之二的人可以獲得乾淨的水。全國沒有乾淨的水可以飲用的人口比例一直維持在60%,居高不下。(註1)
澳洲金援的首要目標是發展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經濟,然而,因為採礦和工業活動增加產生的污染物,卻變成導致水資源缺乏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絕對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確保每個人都有乾淨的飲用水,
尤其是當援助資金「以人為本」而非「以經濟優先」時,它是有可能實現的。
因此「無法獲得乾淨的水」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優先考量」的問題。
由於超過 80% 的人口居住在幾乎沒有現代化設施的偏遠地區,巴布亞新幾內亞難以解決水質不佳的問題,而且人民缺乏基本衛生知識。乾淨用水取得不易,使得衛生條件不佳,以及疾病猖獗。
獲得安全用水和衛生設施對於基本健康需求至關重要,該地區的人口處於危險之中。衛生條件差會導致健康狀況不佳以及霍亂和腹瀉等疾病,這些疾病每天都會導致人們死亡。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許多城鎮都沒有中央供水系統。孩子們必須長途跋涉才能汲水帶回給他們的家人。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巴布亞新幾內亞可獲取的飲用水增加了 6%,但是其整體衛生指數下降了 1%,在太平洋島國15 個發展中國家中,巴布亞新幾內亞整體的水和衛生設施獲得指數最低。此外,缺水正在影響兒童的教育。尤其是在旱季,學生們被提前放學回家(大約下午 12 點),以幫助他們的父母取水。在旱季,學生經常一次缺課幾天。 (註2)
以下是有關巴布亞新幾內亞水質的幾項事實:(註3)
1.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清潔用水供應水平是世界上最差的,超過 60%的人口無法獲得清潔用水。85% 的人口生活在偏遠地區,將近80%的人口沒有基本的廁所。
2.自 1990 年以來,獲得清潔水的機會僅增加了 6%,而改善的衛生設施(廁所及污水處理系統…等)覆蓋率實際上下降了 1%。
3.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 每50 公升水(人類每日基本所需的最低水量)的平均成本為 1.84 英鎊(約台幣71元),是平均日薪(3.61 英鎊,約台幣139元)的一半。
4.由於缺乏衛生設施和乾淨的水,巴布亞新幾內亞每年有 200 多名兒童死於腹瀉。
巴布亞新幾內亞不僅獲取水源困難。自 1990 年以來,在獲得水和衛生設施方面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必須依靠外國捐助者和國內領導人來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