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亞新幾內亞於 1975 年脫離澳洲獨立,但獨立後的巴布亞新幾內亞仍然從澳洲得到可觀的經濟、地緣和教育方面的援助。然而,從澳洲政府的報告卻指出,儘管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經濟增長和中等收入國家地位相彷(由於農業和礦產豐富),但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社會指標是亞太地區最差的。巴布亞新幾內亞主要農村人口中約有 85% 為貧困人口,估計有 18%的人口為極端貧困人口。
巴布亞新幾內亞在地處偏遠和語言數量方面也面臨著“令人煩惱”的情況。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社區彼此之間非常封閉,陸路旅行很困難。全境有 563 個機場,航空旅行已被證實是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的常用方式。
巴布亞新幾內亞擁有800多種語言,被公認為“世界上語言最多樣化的國家”。由於交通跟語言多樣化的因素,他們的教育系統面臨著各種挑戰。(註1)
在一項測試中發現,一些教師可能由於無法獲得教學材料或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而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賓夕法尼亞大學的Daniel A. Wagner和他的同事在他們的論文中詳細說明了在教育或教育材料最少的國家使用科技促進掃盲的重要性。(註2)
甚至有些計劃開始使用電視、網際網路、印刷品和手機提供三分鐘的音頻課程,然而基礎建設的缺乏,現代科技在電力缺乏的地區窒礙難行。
雖然如此,世界各地透過科技掃盲的各項計劃,正在努力利用科技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識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