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抗藥性機制和微生物檢測
Microbial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Microbial detection
Microbial resistance mechanisms
and Microbial detection
實驗步驟:
1.接種環在酒精燈上以火焰燒紅(火红)後,冷卻
2.接種環沾取單一菌落後開始塗培養基,以鋸齒狀於培
養基上(重複3次,接種環每次都需燒紅,冷卻)(全程無菌
狀態)
3.將培養皿倒置於37℃培養箱中培養16小時
4.隔天觀察結果
實驗步驟:
1.將稀釋的液取100μl,加在已凝固的培養基表面上
2.三角玻璃棒(95%酒精中浸泡),取出過火,冷卻後塗培養基
3.塗抹均後將玻璃棒過火,放回95%酒精中(需確定無火),將培養皿倒置於37℃培養箱中培養16小時
4.隔天觀察結果,並計算菌落數
實驗步驟:
1.P200接tip,沾取單一菌落
2.僅tip尖端伸入離心管,將tip退入至培養液,蓋回蓋子(全程無菌狀態)
3.將離心管置於37℃培養箱中震盪培養16小時,隔天觀察結果
大腸桿菌原液
實驗結果:混濁
實驗步驟:
1.取2個LB plate(先做標示)。
2.分別取100稀釋菌液於LB plate上,使用塗抹法均勻塗開(需塗2盤)。
3.將塗好菌之LB plate,置於太陽光下,並將蓋子打開。
4.以太陽光照射,分別作用5分鐘與20分鐘,對照組0分鐘則使用上一個實驗的塗抹法plate。
5.將培養倒放置於37℃培養16hr,隔天觀察並計算菌落數,討論紫外光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實驗步驟:
1.使用塗抹法塗菌再放入紙錠(用鑷子)
2.每使用一次鑷子後沾95%酒精後過火
3.用p20分別加入萃取液15μL
實驗步驟:
1.使用pipette吸取1ml Water Sample滴入
2.每使用一次鑷子後沾95%酒精後過火
3.用p20分別加入萃取液15μL
1ml
0.1ml
10ml
總圖
第二天下午的課是由高茂傑教授來帶我們進行,這次的實驗是讓我們體驗如何培養細菌跟進行不同物質對抗藥性的探討。我們一開始先學習塗抹法、劃線法、液態培養法三種實驗室會用來培養細菌的方法,緊接著進階探討照射紫外光時長對於細菌生長的影響,各種化學藥劑的感受性試驗以及自備手搖飲的水質分析,並在隔天觀察、記錄增生的菌落數、形態,抑菌圈大小及加入不同ml手搖飲試管之氣泡產生情形,我們發現在紫外光照射實驗中,紫外光的照射時長與單一菌落數呈正相關,而在化學藥劑感受性試驗中,Amp、漱口水與蒜頭萃取液周圍則呈現明顯抑菌圈,而水質分析實驗試管中的氣泡則是加入手搖飲的量越多,氣泡抑越多。
在這堂課程中,我們了解到實驗室中會使用的不同檢測方法,也實際操作了其中三種,並依不同的操作變因去觀察其應變結果,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平時看似清澈的手搖飲,其實暗藏著許多我們看不見的細菌,這著實令我們十分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