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儀
比色管
燈卡
水
樣品
光譜儀
比色管
光譜儀 & 燈卡
將比色館放入光譜儀
燈卡:405nm
燈卡:515nm
燈卡:648nm
燈卡:615nm
燈卡:590nm
取水2ml 至入比色管並放入光譜儀 調整穿透率至100並歸零
放入樣品2ml 至入比色管並放入光譜儀 並測量吸光值
透過穿透率的數值比較,了解葉綠體在有無光照下的光反應效率。我們加入DCIP作為NADP+的替代品,當DCIP被還原時顏色將由藍色轉為透明,穿透率將升高,吸光值下降。另外我們加入DCMU(光合作用抑制劑,會阻礙電子從光系統 II 到輔酶的流動),並觀察光反應的效率。(下圖為DCIP還原反應)
光譜儀
590nm 燈卡
含葉綠素之葉片
鹽缽
DCIP
茶葉袋
手電筒
比色管
pipetmen
DCMU
以蔗糖水溶液作為等張溶液,從植物中分離出葉綠體並過濾
以蔗糖水溶液作為溶劑,調出適合的濃度:依序以cuvette每次稀釋2倍,直至Abs.值(吸光值) 0.4-0.6
完成後加入100μL DCPIP混合均勻,測量於 590 nm 的吸光值 (使用 590 nm 的燈卡)
依照四個欲探討的項目各操作不同的變因 (詳見底下結果紀錄)
【全黑】: 將cuvette留在光譜儀中,每30秒記錄一次A590
【照光】: 重複步驟2和3,用手電筒從上方貼附cuvette照射,每30秒記錄一次A590
【加DCMU】: 重複步驟2和3,但在加入DCIP前,先加入100μLDCMU反應2min,再用手電筒照射cuvette,每30秒記錄一次A590
最後一節實驗課由林立元教授來帶我們進行課程,早上我們先學如何操作光譜儀,校正並訓練滴定技術:通過固定稀釋倍率,使吸光值符合線性函數。我們還有去看連續光譜儀,那台跟我們用的光譜儀差在:連續光譜儀可以呈現連續波長的光源,而我們使用的光譜儀只能用燈卡配合機器計算吸光值,所以連續光譜儀的結果呈現比較直觀。下午的實驗出現了一些波折,我們的實驗數據與理論不符,導致三次實驗均須重做。幸好有助教和教授的指導與提問,還有組員間的互相鼓勵與支持,我們最終發現實驗的誤差所在。經過再次過濾濾液,實驗結果終於符合假說。經過充實的一節課,我們有幸體驗到實驗失敗的滋味,我們重新審視每個步驟,發現問題並加以改正。最終成功完成實驗,這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堅持和細心的重要性,並重拾信心。
https://zh.wikipedia.org/zh-tw/2,6-%E4%BA%8C%E6%B0%AF%E9%9D%9B%E9%85%9A#/media/File:DCPIP-reduction-2D-skeletal.png
自行拍攝
自行製作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