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 Introduction 自我介紹
This is BC, an e-learning, ESG, SDGs and language education practitioner.
Specialities: 永續發展教育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詞彙語意學 Lexical Semantics 、數位教學 eLearning、雙語議題教學Bilingual Education、學術與商務英文閱讀與寫作 (專業英文 EAP & ESP)
榮譽: 最佳論文發表獎 (最佳論文發表獎 (2025 SFIC 國際永續大師高峰論壇與研討會)
112學年私教協會模範教師
Note: This website will provide you different types of education tools and information.
If education cannot lead to humans' proper pathways to ESG and SDGs, why do we need education?
「當雙手與大腦分離,蒙受其害的是大腦。」 — 《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Richard Sennett
三日不讀書就面目可憎,僅僅10天不運動, 耍廢十天就對大腦有害 [科學人雜誌]
科學快訊
三日不讀書就面目可憎,耍廢十天就對大腦有害
僅僅10天不運動,就可能對大腦造成負面影響,顯示運動對維持腦部健康的重要性。
[腦 用進廢退]
[腦膜淋巴管(圖) 失智相關]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發現,肌肉不僅僅影響身體的健康,還會影響大腦的健康。
你可能會說,我只是最近比較忙,過一陣子就會去運動了。長期缺乏運動對身體的損害已無需贅言,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肌肉只是閒置幾天,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就清晰可見。
10天不運動的危險
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僅僅10天不運動,大腦胰島素抗性和海馬回的活性氧類物質就會增加。
運動期間,大腦的許多區域都會積極參與,這直接影響我們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如果長時間不運動,大腦中這些與認知功能相關的能力便會下降。
耍廢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
研究發現,肌肉怠惰10天,大腦中與阿茲海默症強相關的特定蛋白質指標就會提高。這些發現證實了許多人從經驗中累積的生活智慧:保持身體活動不僅對你的身體健康有益,對你的大腦健康也有益。運動可能預防或延遲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展。
如何保持腦部健康
這項研究的召集人,是81歲的布斯(Frank Booth)教授。雖然布斯教授常開玩笑說他的職業生涯已經近尾聲,但他卻依然充滿能量,三不五時就會在跑步機上跑一跑。
布斯教授提到:「儘管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有所提高,但平均健康壽命(無疾病生活的年數)往往在65歲之後會下降。如果我們比較 1940年代到今天就會發現,平均壽命從60多歲到70多歲,但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卻急劇上升。我們開始關注疏於使用肌肉與大腦中胰島素抗性之間的聯繫。顯然,體力不足與身體的胰島素抗性有深刻的連結。」
布斯教授接著說:「除此之外,許多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神經變化是在40~50歲時發生,但通常在65歲或之後才會做出阿茲海默症的正式診斷。所以如果能提早培養運動的生活習慣,你的大腦會在未來感謝你年輕時候的付出。」
幸運的是,要改變現狀並不難
健康狀況改善幅度最大的人,是那些從從來不運動,轉為偶爾運動的人,甚至比那些從偶爾運動轉為規律運動的人,改善的幅度更多。因此最重要的步驟,就是開始運動。
別再坐著了,趕快動起來吧!
參考資料:
Kerr, Nathan R., et al. "Hindlimb immobilization in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elevates mitochondrial ROS product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female rat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37.3 (2024): 512-526.
New Study Reveals Just 10 Days of Inactivity Can Harm Your Brain
brain images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343c81e9422d
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淋巴管vol.46原來你一直都在551 期
Author 作者張荷清。李立仁。
中樞神經免疫細胞淋巴系統腦膜腦脊髓液蜘蛛網膜抗原呈現
原本中樞神經系統的特徵之一,就是缺乏淋巴系統。雖然先前已知在腦膜腔室間,有獨特的免疫功能,但仍無法解釋免疫細胞是如何進出腦部。為了尋找T細胞進出腦膜的閘門,Louveau等人發現腦膜內竟有一套具備正常功能的淋巴管。這些結構具有典型淋巴內皮細胞的特殊蛋白,也能承載從腦脊髓液來的組織液及免疫細胞,更能連通深層頸部淋巴結。因為這些淋巴管的位置很獨特,使得它到最近才被發現。這即將改寫以往教科書的內容,相關的研究也將更重視淋巴系統。
看到文章時,不知讀者們是否覺得奇怪,神經科學也算古老,為什麼一直到今天才發現淋巴系統的存在?其實也不能怪科學家們不細心,實在是它的位置太隱密了,就像是公鮟鱇魚貼在母鮟鱇魚身上時小到會被忽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反應確實與周邊組織不同,所以如今才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在介紹這個大發現之前,先向讀者簡單說明腦膜構造、中樞神經系統的廢物清除機制和免疫系統的運作。
腦膜構造
從頭骨到腦組織中間的實體結構為腦膜,由外而內依序為硬膜、蜘蛛網膜和軟膜所組成。其中有兩處腔室,一是硬膜間的硬膜靜脈竇,是靜脈血流動的地方;二是蜘蛛網膜下腔,是腦脊髓液循環流動的空間。蜘蛛網膜上突出的部分,稱為蜘蛛網膜絨毛,這是腦脊髓液排出到靜脈血的地方。
腦脊髓液循環
腦脊髓液在第三腦室的脈絡叢生成,並和脈絡叢上的微血管交換物質,之後展開它的「環腦之旅」。腦脊髓液經大腦導水管到第四腦室後,再經由側孔和中央孔進入蜘蛛網膜下腔。腦脊髓液不僅可作為碰撞時的緩衝,它還能帶走腦組織的廢物。在蜘蛛網膜下腔時,腦脊髓液會經由蜘蛛網膜絨毛排出至靜脈竇,絨毛上有瓣膜可擋住回流的血液,加上腦脊髓液壓大於靜脈血壓,所以血液不會流到蜘蛛網膜下腔。
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是體內獨立運作的循環系統,是白血球成熟及流通的地方,各種白血球都會表現特殊的蛋白質,做為身份證,像是T細胞有其特殊蛋白為CD3e。當外來者入侵時,免疫系統會啟動抵禦機制,甚至記住敵人的樣子,以便下次再被入侵時能更快反應。而被記住的過程中,敵人的臉就會被昭告天下,這個動作就是抗原呈現(antigen presenting)。本文的研究對象就是T細胞。......【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51期】
三日不讀書就面目可憎,僅僅10天不運動, 耍廢十天就對大腦有害 [科學人雜誌]
科學快訊
三日不讀書就面目可憎,耍廢十天就對大腦有害
僅僅10天不運動,就可能對大腦造成負面影響,顯示運動對維持腦部健康的重要性。
[腦 用進廢退]
[腦膜淋巴管(圖) 失智相關]
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發現,肌肉不僅僅影響身體的健康,還會影響大腦的健康。
你可能會說,我只是最近比較忙,過一陣子就會去運動了。長期缺乏運動對身體的損害已無需贅言,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肌肉只是閒置幾天,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就清晰可見。
10天不運動的危險
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僅僅10天不運動,大腦胰島素抗性和海馬回的活性氧類物質就會增加。
運動期間,大腦的許多區域都會積極參與,這直接影響我們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如果長時間不運動,大腦中這些與認知功能相關的能力便會下降。
耍廢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
研究發現,肌肉怠惰10天,大腦中與阿茲海默症強相關的特定蛋白質指標就會提高。這些發現證實了許多人從經驗中累積的生活智慧:保持身體活動不僅對你的身體健康有益,對你的大腦健康也有益。運動可能預防或延遲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展。
如何保持腦部健康
這項研究的召集人,是81歲的布斯(Frank Booth)教授。雖然布斯教授常開玩笑說他的職業生涯已經近尾聲,但他卻依然充滿能量,三不五時就會在跑步機上跑一跑。
布斯教授提到:「儘管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有所提高,但平均健康壽命(無疾病生活的年數)往往在65歲之後會下降。如果我們比較 1940年代到今天就會發現,平均壽命從60多歲到70多歲,但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卻急劇上升。我們開始關注疏於使用肌肉與大腦中胰島素抗性之間的聯繫。顯然,體力不足與身體的胰島素抗性有深刻的連結。」
布斯教授接著說:「除此之外,許多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神經變化是在40~50歲時發生,但通常在65歲或之後才會做出阿茲海默症的正式診斷。所以如果能提早培養運動的生活習慣,你的大腦會在未來感謝你年輕時候的付出。」
幸運的是,要改變現狀並不難
健康狀況改善幅度最大的人,是那些從從來不運動,轉為偶爾運動的人,甚至比那些從偶爾運動轉為規律運動的人,改善的幅度更多。因此最重要的步驟,就是開始運動。
別再坐著了,趕快動起來吧!
參考資料:
Kerr, Nathan R., et al. "Hindlimb immobilization in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elevates mitochondrial ROS product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female rat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37.3 (2024): 512-526.
New Study Reveals Just 10 Days of Inactivity Can Harm Your Brain
brain images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343c81e9422d
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淋巴管vol.46原來你一直都在551 期
Author 作者張荷清。李立仁。
中樞神經免疫細胞淋巴系統腦膜腦脊髓液蜘蛛網膜抗原呈現
原本中樞神經系統的特徵之一,就是缺乏淋巴系統。雖然先前已知在腦膜腔室間,有獨特的免疫功能,但仍無法解釋免疫細胞是如何進出腦部。為了尋找T細胞進出腦膜的閘門,Louveau等人發現腦膜內竟有一套具備正常功能的淋巴管。這些結構具有典型淋巴內皮細胞的特殊蛋白,也能承載從腦脊髓液來的組織液及免疫細胞,更能連通深層頸部淋巴結。因為這些淋巴管的位置很獨特,使得它到最近才被發現。這即將改寫以往教科書的內容,相關的研究也將更重視淋巴系統。
看到文章時,不知讀者們是否覺得奇怪,神經科學也算古老,為什麼一直到今天才發現淋巴系統的存在?其實也不能怪科學家們不細心,實在是它的位置太隱密了,就像是公鮟鱇魚貼在母鮟鱇魚身上時小到會被忽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反應確實與周邊組織不同,所以如今才揭開它的神祕面紗。在介紹這個大發現之前,先向讀者簡單說明腦膜構造、中樞神經系統的廢物清除機制和免疫系統的運作。
腦膜構造
從頭骨到腦組織中間的實體結構為腦膜,由外而內依序為硬膜、蜘蛛網膜和軟膜所組成。其中有兩處腔室,一是硬膜間的硬膜靜脈竇,是靜脈血流動的地方;二是蜘蛛網膜下腔,是腦脊髓液循環流動的空間。蜘蛛網膜上突出的部分,稱為蜘蛛網膜絨毛,這是腦脊髓液排出到靜脈血的地方。
腦脊髓液循環
腦脊髓液在第三腦室的脈絡叢生成,並和脈絡叢上的微血管交換物質,之後展開它的「環腦之旅」。腦脊髓液經大腦導水管到第四腦室後,再經由側孔和中央孔進入蜘蛛網膜下腔。腦脊髓液不僅可作為碰撞時的緩衝,它還能帶走腦組織的廢物。在蜘蛛網膜下腔時,腦脊髓液會經由蜘蛛網膜絨毛排出至靜脈竇,絨毛上有瓣膜可擋住回流的血液,加上腦脊髓液壓大於靜脈血壓,所以血液不會流到蜘蛛網膜下腔。
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是體內獨立運作的循環系統,是白血球成熟及流通的地方,各種白血球都會表現特殊的蛋白質,做為身份證,像是T細胞有其特殊蛋白為CD3e。當外來者入侵時,免疫系統會啟動抵禦機制,甚至記住敵人的樣子,以便下次再被入侵時能更快反應。而被記住的過程中,敵人的臉就會被昭告天下,這個動作就是抗原呈現(antigen presenting)。本文的研究對象就是T細胞。......【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51期】
Social stratification will be further enlarged, and the digital divide will lead to wider gaps on earth.
Despite the belief in AI's power, human suffers brain damages or malfunctions by using AI; we cannot activate our pre-frontal cortex then.
Note: This website will provide you different types of education tool information.
網站說明 Website Descriptions
This website is an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sources linking to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but related domains: technology, media and learning, language education,education in genearal, life & well-being.
The part on e-Learning links to instructional design principles, methods, media and software to design technology-enhanced presentation materials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Apply rich and different forms & functions of media/ software in education or workplaces.
This website has sub-pages linking 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and mother nature as well as reflections and information related.
Collection of Resources 資源
This website is a collection of resources for several dimensions and purp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