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nd Human Life - Medium Workshop Reflection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張潔平-「當機器讓人們喪失了經由重複練習來學習的過程,機器就是被濫用了。智慧機器把人類心智的理解活動與反覆的、具啟發性的、親自實作的學習切斷了。」 「當雙手與大腦分離,蒙受其害的是大腦。」 — — 《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Richard Sennett
https://medium.com/@ericweichun/生成式ai衝擊工作坊心得-3-18-19-4f646f4750a
張潔平-AI帶來的宗教時刻:我是誰?我為什麼存在?我將走向何方?部分工作可以一人成軍,e.g.繪本
· 當手裡只有錘子的時候,看什麼都是釘子;但具體需求(痛點)是什麼才是關鍵
· AI時代我(們)需要做什麼?
1. 新的工作定義
2. 新的練習方法:哪些「1萬小時」是不可省去的?embodied knowledge
3. 判斷和參與,而不是見證與消費
4. 尋找意義、尋找志業
5. 重建生活、重建社群
「當機器讓人們喪失了經由重複練習來學習的過程,機器就是被濫用了。智慧機器把人類心智的理解活動與反覆的、具啟發性的、親自實作的學習切斷了。」 「當雙手與大腦分離,蒙受其害的是大腦。」 — — 《匠人•創造者的技藝與追求》Richard Sennett
2025 C-LAB年度大展盛大開幕 從語言出發開展多樣的想像與討論 2025.06.05(四)
Quotes:「Sounds of Babel」不只意味著語言的紛雜與多樣化,也隱喻難以溝通、意見分歧跟嘈雜的聲音;而語言的核心更在於如何去承載文化生產的意義與歷史的集體經驗,語言也是我們彼此溝通與建構認同的工具,希望透過展覽讓觀眾理解語言背後的意識形態,以及語言如何展現文化的複雜多元,跟作品產生更深刻的共鳴。
BC comments: AI is making many things including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o decompose and restructure. AI 的好與不好都是它的作用 我們是不是只能被動的去接受這些衝擊?!
「AI教父」辛頓最新專訪:沒有什麼人類的能力是AI不能複製的 | 科技 | 鉅亨號 | Anue鉅亨
Quotes: 劃重點
AI推理能力激增,錯誤率大幅下降,正逐步超越人類。
AI掌握的資訊量遠超過任何個體,在多個領域比人更聰明。
醫療、教育等產業即將被AI重塑,革命性改變已在發生。
人類能力沒有「不可複製」的部分,AI終將全面勝任創意、判斷與情感表達。
AI也能類比、學習、調整,甚至展現「情緒」與「意識」式行為。
風險並非AI無法控制,而是「誰擁有控制權」和「誰受益」。
未來不止是失業威脅,更是人類被少數掌控AI者「系統性剝奪」的風險。
ChatGPT related tech companies and ETF/stocks 1, 遠見雜誌 2. News Econ.
Resources for exploring ChatGPT and higher education | Bryan Alexander
roberta-base-openai-detector · Hugging Face
AI Content Detector | GPT-3 | GPT-4 | ChatGPT - Writer
3.pdf N-Grams model-Standford prof. paper
PPT-ChatGPT & Education Slide Deck
AI Text Generators: Sources to Stimulate Discussion Among Teachers
Chatgpt
Resources for exploring ChatGPT and higher education | Bryan Alexander
roberta-base-openai-detector · Hugging Face
AI Content Detector | GPT-3 | GPT-4 | ChatGPT - Writer
3.pdf N-Grams model-Standford prof. paper
PPT-ChatGPT & Education Slide Deck
利用 ChatGPT 提示語突破字數限制教學,深入分析摘要2萬字資料
ZeroGPT - Chat GPT, Open AI and AI text detector Free Tool
ZeroGPT 辨識文章是 AI 還是真人寫的,98% 準確率線上工具
李宏毅教授-ChatGPT人工智慧應用分享-20230411_120317-會議錄製.mp4
當哈佛大學人文社科都導入AI,台灣呢? | 馮紹恩 | 遠見雜誌
AI Text Generators: Sources to Stimulate Discussion Among Teachers
Bookmark Bar
Circuit Construction Kit: AC_電路組裝套件:交流電
https://phet.colorado.edu/zh_TW/simulations/browse
Edge
🐹倉鼠週報01:AI 佔據了我們的生活,準備好接受它了嗎 - by 李元魁 - 🐹 知識倉鼠
AI-900:Microsoft Azure AI 基本概念例題 | Microsoft Learn
click up Home | BC's Workspace
ChatGPT Cheat Sheet & Quick Reference
100+ Teachers Prompt Templates
Chatbase | Build a custom ChatGPT trained on your data
https://twitter.com/garryflix/status/1609867159286554625?s=20&t=pX67Dt62rIpyL7Yr3Tn44A
ChatGPT crossed 1,000,000 users in less than a week. But 99% of writers don't know how to use most of it. Here are 20 Ways to use 𝘾𝙝𝙖𝙩𝙂𝙋𝙏 for Copywriting (with prompts):
TurnItin- AI Glossary by
用ChatGPT做出獨特學習歷程檔案!掌握3大原則|翻轉教育 (parenting.com.tw)
ChatGPT links shared by me3 only.
AI風暴襲來:五大行業將於2026年前全面被AI接管!你的工作安全嗎?
圖靈學院 科楠 2025-6-24
根據《Forbes》與《Goldman Sachs》預測,全球將有高達3億個工作面臨被AI取代的風險。這場無聲無息的變革,正在從「科幻預言」變成「現實倒數」。
英國作家 Tony Momoh 在其2025年6月的觀察文章〈5 Industries AI Will Completely Take Over by 2026〉中直言:「機器人不再是未來式,它們已經開始領薪水。」本文將以他提出的五大受衝擊行業為主軸,結合實際案例與市場趨勢,剖析AI如何正悄悄吞噬整個職場生態。
1.法律與合規:律師的對手不再是對手,而是演算法
還記得過去律師每小時收費500美金的黃金時代嗎?現在這些任務,AI幾秒就能完成。
真實案例:
國際知名律所 Linklaters 已採用AI工具協助合約審閱,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原本需耗時數小時的作業流程。
誰首當其衝?
合約審查員
法律助理
法規遵循人員
文件管理秘書
AI工具如 Harvey、DoNotPay 正在取代基層律師的工作:傳統人工每日頂多審閱20份合約,AI卻能以99.7%準確率批量處理2000份。
❝「連起草雇傭法的職業,自己也難逃被裁的命運。」Tony Momoh 在文章中語帶諷刺地指出。❞
2.財會與金融:不會打瞌睡的AI,正改寫帳本世界
會計師的敵人,不是稅改,也不是景氣,而是算力超標的AI軟體。
AI財會範例:
MindBridge AI:以機器學習偵測企業財務舞弊
AppZen:自動化稅務報表與費用控管流程
JPMorgan COIN:將原需36萬小時的合約分析縮短至幾秒,等同裁撤180名員工
受到衝擊的職位:
會計師與審計人員
財務分析師
稅務報表與報繳人員
預算與費用管理部門
❝「不再是John Smith會計師,而是GPT-4會計模組。」這是Tony Momoh對其老會計師朋友遭AI取代的感嘆。❞
3.醫療行政:非臨床職位,已遭演算法「照料」
醫療前線的醫師與護理人員暫時安全,但辦公室後方的行政團隊,卻正悄然減編。
真實案例:
Anthem 健康保險公司 使用AI每年處理超過2億筆保險申請,將流程從數週縮短為數分鐘,節省30%的行政成本
面臨淘汰的職位:
病歷編碼與建檔人員
醫療保險理賠員
病患預約與資料錄入專員
醫療審查與授權作業人員
AI不需要懂得「同理心」,只要能比人類更快、更準地完成重複性流程就夠了。這也讓整個「醫療行政」產業面臨被大規模重塑的風險。
4.客服與呼叫中心:客服小姐已由語音機器人接手
你最近一次打電話給客服,是不是被語音機器人「完美處理」?這不是巧合,而是趨勢。
實例說明: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的虛擬助理「Erica」每年處理超過10億筆客戶互動,等同數千名客服人員
哪些職位正快速消失?
客服電話接線員
網路即時客服
技術支援專員
客戶資料管理與回報人員
客服主管與排班管理者
AI客服從不生病、不抱怨、不罷工,還能同時應對上萬個查詢。企業再也不想花錢維持耗能巨大的呼叫中心。
5.內容創作與資料管理:不是每位作家都有未來
文案寫手、資料分析員、社群小編——過去以為是「創意」導向、不易被取代的職位,現在也被機器學會了。
實例觀察:
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 利用AI自動撰寫財報摘要與體育賽事報導,每年生產上萬篇內容,取代了數十名新聞編輯
高風險職種:
文字工作者與編輯
基礎平面設計師
資料輸入與轉錄員
社群經營者
行銷內容編排與報表撰寫
AI不會靈感枯竭,也從不遲交稿件。企業偏好效率與穩定,而非人類情緒與靈感起伏。
結語:機器人時代不是未來,而是「現在進行式」
根據麥肯錫報告,到2030年,全球將有8億個工作面臨AI自動化衝擊,70%的勞工認為AI將改變他們工作內容30%以上。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你有兩種選擇:
1. 與AI共存:
學習AI工具(如ChatGPT、Notion AI、Midjourney)
將時間轉向策略性、創造性、情感性任務
培養複雜問題解決力與人際關係管理力
2. 被AI取代:
堅持重複性工作流程
抗拒數位工具與技術升級
等待下一波裁員潮到來
「效率不會寄慰問卡給你。」Tony Momoh 的話或許冷酷,但卻一針見血。
如您正身處上述五大行業之一,不妨現在就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
AI不是對手,而是你未來最強的合作夥伴。與其害怕被取代,不如現在開始主動進化。
資料來源:
Medium:Momoh, T. (2025). 5 Industries AI Will Completely Take Over by 2026.
圖靈學院內的文章包含三大主題:ESG浄零實驗室、AI實驗室及精實管理實驗室,我們會不定期分享相關主題之文章,也歡迎並對前述主題有興趣的學員投稿分享您的見解 (我要投稿)
圖靈學院創辦人 科楠老師的願景
AI 暗殺白領階級 2
微軟揭上班族面臨「無限工作日」!AI Agent拯救不了還會加速崩潰?
2025-06-26 12:07 遠見/ 文.傅莞淇 udn 產經 產業綜合
微軟日前發布2025工作趨勢指數報告,警示在疫後全球職場工作壓力更重。僅為情境配圖,遠見記者/蘇義傑攝
[... 然而,即便在短期內,AI能力所能對人力市場造成的衝擊,依然令部分AI意見領袖相當憂心。日前預言一場「白領血案」的Anthropic 執行長阿莫迪(Dario Amodei),可能是最積極發聲者。
阿莫迪認為,縱然長期來說,AI可提升經濟產出、改善醫療品質,具有諸多益處,但短期內可能造成社會動盪。他估計在未來5年內,AI可能取代半數的白領初階工作,導致失業率飆升到10~20%。
「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就要發生。」阿莫迪對Axios表示,「這聽來瘋狂,人們不相信。」
縱然這仍然聽來像是宣傳自家產品的高超能力,阿莫迪提出的補救方案甚至包括對自己徵稅。例如一種「詞元稅」(token tax),每當AI公司透過自己的AI模型獲利時,就抽取部分稅金,由政府再分配,作為緩解財富過度集中的途徑之一。...]
微軟日前發布2025工作趨勢指數報告,警示在疫後全球職場工作壓力更重,因「無限工作日」風潮起!這時候導入AI Agent,只會讓人類跟AI Agent一起變得像在流水線上掙扎的工人,人與機器都愈來愈忙!到底無限工作日為何?若要防治是否該索性讓「經濟全面自動化」?這樣不用人類介入的未來,又還有多遠?
在AI代理到來之前,人類為自己打造的工作流程已經千瘡百孔、難以持續。也許,我們事實上需要AI同事,而非抗拒他們。
至少,從微軟發布的《2025工作趨勢指數》(2025 Work Trend Index)年度報告中描繪的工作現況,事態看來像是如此。
根據Microsoft 365的大量匿名數據分析,報告指出一種「無限工作日」(infinite workday)的現象。疊加在疫情後轉向的遠距工作、彈性工時等型態上,現代工作內容愈趨複雜,工時已經沒有明確的開始與結束,期望值不斷提升。若只使用AI加速現行流程,恐怕會加速系統性的崩潰。
報告描述,早自早上6點,已有許多Microsoft 365用戶開始檢查收件匣。工作者一天平均會收到117封電郵,許多只能草草瀏覽過去。到了早上8點,teams訊息開始頻繁交流。每個工作日,每名員工平均會收到153則teams訊息,這與大量電郵交織成一個令人類瘋狂的訊息節奏。
9點到11點、以及下午1點到3點之間,是會議的高峰期。再加上許多臨時召開的會議,讓員工難以進行專注思考、深度工作。人數更多、跨越時區的會議量也在增加,導致更多人晚上8點後還在開會,晚上10點還在看收件匣的員工也不在少數。
大量電郵、teams訊息以及會議,使得許多員工的工作體感時常是混亂、碎片化的。在核心工時,平均每2分鐘,工作者就會被打斷一次。即使在週末,也有近兩成員工在工作,可能是為了追上週間落後的工作進度。
報告指出,約三分之一的員工表示,過往五年的工作節奏已經讓自己難以跟上。這種不良、難以持續的循環需要被改變,而非再加速。但AI真的是解答嗎?
AI提升效能,亞馬遜預期員工總數將縮減
近來,在引入AI提升營運效能外,企業高層愈來愈不諱言這將如何為投資人降低成本:縮減人力。裁員是最直截、簡便地回收AI投資的途徑,這一點眾人心照不宣,但企業們已愈來愈不花心力粉飾這件事。
5月才陸續裁掉六千多人的微軟,預計7月再向銷售、行銷等部門開刀,規模可能也是千人等級。這反映了從算力到人才上對AI加碼投資的成本平衡。
身為全美第二大私營雇主,亞馬遜的動態時常被視為勞雇市場趨勢的風向球。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6月公開的員工信也受到熱議。
賈西預期,隨著生成式AI與AI代理落地,執行現行工作任務的人力可精簡,但也會產生其他類型的人力需求。一來一往的結果難以準確計算,但他的推測是因AI提升效率,公司的總員工人數將會縮減。
信中指出,亞馬遜內部已有超過1千個生成式AI的應用與服務在進行中,「公司的每一個角落」都在使用生成式AI。但這還只是初期階段,賈西預期未來會有數十億個AI代理遍布各產業,人類的工作也會更加「刺激有趣」。
亞馬遜在全球有150多萬名員工。今年以來已有兩波較具規模的裁員,分別聚焦在零售部門(約200人)與裝置及服務部門(約100人)。6月初,亞馬遜在硬體研發部門內成立一個新的AI代理團隊,預計是要為自家倉儲機器人智慧升級。倘若研發順利,可望再提升自動化程度。
但《紐約時報》(NYT)5月報導顯示,在使用AI協助程式撰寫後,亞馬遜工程師的工作似乎沒有變得更「刺激有趣」,而是更像生產線上的工人。就像過去手工藝被工廠機器自動化,知識工作也正在歷經加速進程。
報導指出,有些軟體工程師被主管要求多用AI,對生產力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以前開發一個網站新功能可能歷時數週,現在通常要在幾天內完成。部分工程師認為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少沉澱、深度思考,主要內容從「創造」程式碼轉向「檢查」程式碼,而這並不更加有趣。
亞馬遜在全球有150多萬名員工。今年以來已有兩波較具規模的裁員。圖/Shutterstock
「前沿企業」崛起,人類成為代理管理者
微軟《2025工作趨勢指數》報告指出:「未來的工作不會取決於我們自動化了多少繁瑣的任務,而是我們選擇在根本上重塑哪些工作內容。」報告稱之為「前沿企業」(Frontier Firm)的思維。
這種「前沿企業」擁有隨需可用的「智慧」,結合人類與AI代理的混合團隊,可以敏捷行動、快速擴張。一些已經展示出前沿企業特徵的案例,包括引入AI代理加速研發的拜耳(Bayer),以及用AI代理輔助自家員工查找資訊的富國銀行(Wells Fargo)。以後者為例,如今員工服務客戶時需要的搜尋時間從10分鐘縮短到30秒。
報告預期,未來2~5年間,每個組織都會逐漸轉型為前沿企業。光是思考「導入AI」已不足夠,真正關鍵的問題在於工作時間是如何被耗用的?任務是如何完成的?以及真正有影響力的事務是什麼?
要邁向前沿企業,報告提出幾項建議。例如落實「80/20法則」,將常規報告等低價值任務自動化,讓人類主管把時間保留給真正帶來改變的事務,如深度工作、複雜決策等。
隨著人類員工逐漸成為「代理管理者」,企業也可以購買AI作為「數位勞工」,過去靜態、僵化的組織分工需要調整結構,才能支持這個更加靈活、敏捷的人機協作團隊。例如,HR可能需要轉型為Intelligence Resource(智慧資源),管理範圍擴及全組織的數位勞動力。
經濟真能被AI「全面自動化」?短期動盪能避免?
至今,短期展望聽來仍像是「AI不會取代你,懂得用AI的人會取代你」這句話的進階版。但長期來說,不少新創抱持著更遠大的野心。4月成立的Mechanize便直言,公司目標就是要達成經濟的「全面自動化」。
Mechanize三名創辦人出身於研究機構Epoch AI,獲得Stripe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柯里森(Patrick Collison)、Google首席科學家迪恩(Jeff Dean)等人支持。團隊目標不滿足於執行單一任務(如程式撰寫),而是要打造出可以執行幾乎所有人類在電腦上的行動的AI系統。
Mechanize的進路可以想像成一種工作版本的虛擬遊戲環境。就像是Claude等AI模型挑戰寶可夢遊戲,AI系統也在虛擬的工作環境中透過強化學習,逐步學習如何執行一個員工的完整工作。
Mechanize團隊承認,要完全自動化一份工作的難度相當高。創辦人們估計,樂觀來說至少10年起跳,最長可能要花上30年。
然而,即便在短期內,AI能力所能對人力市場造成的衝擊,依然令部分AI意見領袖相當憂心。日前預言一場「白領血案」的Anthropic 執行長阿莫迪(Dario Amodei),可能是最積極發聲者。
阿莫迪認為,縱然長期來說,AI可提升經濟產出、改善醫療品質,具有諸多益處,但短期內可能造成社會動盪。他估計在未來5年內,AI可能取代半數的白領初階工作,導致失業率飆升到10~20%。
「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就要發生。」阿莫迪對Axios表示,「這聽來瘋狂,人們不相信。」
縱然這仍然聽來像是宣傳自家產品的高超能力,阿莫迪提出的補救方案甚至包括對自己徵稅。例如一種「詞元稅」(token tax),每當AI公司透過自己的AI模型獲利時,就抽取部分稅金,由政府再分配,作為緩解財富過度集中的途徑之一。
阿莫迪呼籲政府及同行們不再美化願景,而要做好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勞動市場動盪。「身為這項技術的生產者,我們有責任與義務誠實地表達即將發生的事。」他表示。
阿莫迪承認,警示大眾自己正在打造的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是一件奇怪的事。批評者也質疑,這只是炒作的說詞。但他表示,懷疑論者也應該自問,「如果他們說的是對的呢?」
References and literature Web Resources
-- Resources / Welcome to Technology Online - Technology Online (tki.org.nz)
-- http://technology.tki.org.nz/Curriculum-Support/ProgressionDiagrams).
-- SNS Emissions. Carbon e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be the… | by Scott Galloway | Mar, 2023 | Medium
AI ChatGPT- NVidia CEO Talk
202X0618. Class Tools- Bomb Countdown
Be selective about timer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1. Not all timers are good for presentation - some give much pressure. For example, the bombing is too loud, a bit scary if one is doing presentation now.
2. A few with fewer pressure, but you do not know how much time is left exactly, e.g. the sheet jumping timer.
3. Some are really fun for kids and you can enter racer names. For example, the easter egg timer.
Links
[連結]
[連結]
[連結]
Links
[連結]
[連結]
[連結]
Links
[連結]
[連結]
Copyright issues in general (in English/ENG.)
For online courses (in Chinese)
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930
For courses in general (in Chinese)
https://topic.tipo.gov.tw/copyright-tw/cp-415-855924-5dd9b-301.html
For social media marketing (in ENG.)
Creative Commons (in ENG.)
Inquiry https://youtu.be/Ghtq4Ac1E3A?t=532
Teach kids how to use photo screenshoots to ask clear questions.
Inquiry https://youtu.be/Ghtq4Ac1E3A?t=532
Teach kids how to use photo screenshoot/ to ask clear questions.
有效教學策略 如何在載具上實現https://sites.google.com/view/khfasteasy/%E6%95%99%E5%AD%B8%E5%BF%83%E6%B3%95%E8%88%87%E6%9C%89%E6%95%88%E6%95%99%E5%AD%B8/%E6%9C%89%E6%95%88%E6%95%99%E5%AD%B8%E7%AD%96%E7%95%A5%E5%A6%82%E4%BD%95%E5%9C%A8%E8%BC%89%E5%85%B7%E4%B8%8A%E5%AF%A6%E7%8F%BE?fbclid=IwAR2hMN7dSfvWaernXRcm8oE2XgNt5Z0fT07dyV58uCDV7RuBlQcY-2iNSzM
觀看次數:807次 首播日期:2022年6月26日
[00:0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tq4Ac1E3A&t=0s) 為什麼要訓練孩子的提問力 [01:37](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tq4Ac1E3A&t=97s) 為什麼要用照片標示提問 [04:2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tq4Ac1E3A&t=268s) 平時就要要求提問的拍照品質 [05:1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tq4Ac1E3A&t=313s) 拍照標示提問不NG的五個原則 [07:4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tq4Ac1E3A&t=462s) 建立概念、提取重點的提問與引導 [09:5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tq4Ac1E3A&t=594s) 說出想法、尋找答案的提問與引導 [11:0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tq4Ac1E3A&t=669s) 學習迷思、批判思考的提問與引導 [13:2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tq4Ac1E3A&t=804s) 避免學力流失的重要性
Create a website
Example of website
Some effects cannot be achieved using Google site, but similar ones or static ones are possible.
CC licenses explanations
Creative Commons 202X0409 Class tutorials
CC article explanations
在Google meets 的線上會議,若連不進去第一個連結,千萬千萬不可以打所附的電話,是美國的電話😢會收到爆炸手機費。😢
202X0506-1 Website (Google Site) Evaluation
Use this to evaluate your project website, other groups' websites
Sitemap of E-Tech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