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校友會紀念冊

台灣奇蹟 一 外省人奉獻,心力

第8屆 胡志成(新澤西州)

文章刊登於世界日報 2/7,2008

最近讀到鄭啟忠先生撰「台碱安順廠附設小學概況」,文章刊在2006年在台南編輯的「碱安國小校友會紀念冊」裡,記述台碱公司台南安順廠附設小學,自1947年1月籌設,至1971年7月歸併地方上的顯宮國民小學的沿革。當年的情景重現在筆者眼前,抗戰勝利的果實未嘗,神州烽煙又起,一批知識份子辭別家族鄰里,橫渡天塹到東南海島,本在天津化學公司任職的父親,被河北生工學院化工系時的老師姚文林教授徵調出任基層職員,姚先生出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時任資源委員會副主委,兼任台碱公司董事長,父親乃攜一家五口來台。

文中提到創校艱辛,「當時資源有限,籌辦過程異常艱辛。先是調查學生人數,計畫製造課桌椅、黑板、教其,購買課本、圖書,還請台碱公司上海辦事處協助購買風琴、掛園、教學算盤、地球儀等教具,並委託福州同學蒐集教材、遊戲器具圖樣,及體育器材,然後與主管官署連絡,申辦成立事宜」。1947年1月開始籌設,於1947年3月開始上課。鄭啟忠先生在長官信任支持下,參與籌設過程,篳路藍縷中,一所學校憑空成立運作,而且就在二二八事變後不久。

可見在事件蔓延全省的風聲鶴唳中,在「共匪」「解放台灣」、「血洗台灣」的威脅下,籌設小學的工作照常進行。「創校初期,入學資格不限正式員工子女與弟妹,以及鹽工子女,媽祖宮主地區有意就讀學童幾乎全部納入,範園涵蓋四草、土城、鹽田。」有什麼比這更堅定的信心昭示呢 ?

1971年,國民義務教育已在三年前延續至九年,以安南區而言,增設學校,交通便捷,學齡學童入學已不成問題,不再需「自辦」小學濟助。是年7月台碱安順廠附設小學送走當屆畢業生後,奉准結束,五年級以下學生歸併地方增設的顯宮國民小學。階段性任務完成,功成身退。前後25年時間,台灣不只是教育大興,也從敗退初期的破敗風雨,逐漸轉為安定富裕。

文中提及,從1947年籌設,到1971年結束,都由鄭啟忠先生負責實際校務,1965年始真除校長,1971年小學歸併地方小學,鄭老師的校長職銜不過六年,但鄭老師的稱呼終身相隨。小學結束鄭老師歸建台碱安順廠,屆齡退休後,這位當年從福建福州來到台南海隅安南區的青年,戀戀生活逾一甲子的鄉里,擔任地方上天后宮文教基金會秘書,主持鄭成功、媽祖的文獻蒐集整理,八十餘高齡,耳聰目明,精神矍鑠 ,仍繼續服務地方。鄭老師只是當年多少外省知識份子將心力奉獻給台灣的例子之一,「台灣奇蹟」不就是在那關鍵年代,朝野中秉持無私懷抱的這些「不噴口水,只流汗水」的人所創造出來的嗎?

報載「台灣之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繼2000總統大選,臨門一腳送阿扁入主總統府八年,再度表態支持盟謝長廷競選總統,而理由之一是:要代表台灣利益的人,以此做謝長廷和馬英九的區隔,赤裸裸地訴諸族群意識,不禁喟然。姑不論歧視言論已為現代文明所不許,陳、李求學階段都曾得老師愛護,其中必不乏「外省人」吧? 何忍出此誅心之論?

感謝碱安代用國小

第7屆 林瑮珊(阿香)

10/25,2008

感謝第十七、十八屆的學弟、學妹們跟前面各主辦者一樣,用心盡力地籌辦我們碱安代用國小第六次校友會。當天我一走向報到處,就聽到「阿香姑,妳回來了,好高興喲! 多麼親切的招呼,多麼美好的印象!美足學妹左一聲「阿香姑」,右一聲「阿香姑」使我忍不住開玩笑地說:叫多了,會變成香菇,還是像顯忠夫婦叫我-讀書姑吧!大伙笑哈哈!伶俐學妹熱情地招呼後,提起她曾經在我二姐家訪問我有關國、高中的銜接和政策等問題,因為我已有多年的教學經驗!

校友會會長-尹啟銘,也就是我們深深引以為榮、肩挑重任的經濟部長到場後,師長們被請上座,大會就開始。主持人用精簡的言詞,周到地請各地回來的校友由國外到國內分別起立,接受大家的鼓掌,好溫馨。美國回來的魏宛瑩還記得我讀師大時,寒暑假是她和弟弟的英文家教,我邀她去向師長獻上禮物,她說她不是校友,她是眷屬;香港回來的陸孝天就是我們陸孝義大哥的妹妹,她已回來參加過數次,陸大哥的姊姊孝瑜也由美國回來參加過,此外張粵芳大哥及莉瑛姐也參加過。台北回來的二十多位,當天高鐵往返,專程回來參加校友會令人感動,不像我還可順便回娘家。很巧,我坐在蔣伯伯的旁邊,輕聲地對他說「看到您的公子一表人才,主持得這麼棒又事業有成,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很光榮。」他客氣地說:還好啦!

這次在主辦者努力催邀之下有一百多位校友參加。謹遵鄭老師的吩咐一投稿,我寫下一些感想和自己求學、就業的心路歷程,與大家分享,希望能拋磚引玉,促進我們校友間更多的分享和認識。記得民國39年的開學日,打赤腳,離十步之距,我跟在大哥後面,快樂地低聲哼著不完整的兒歌,雀躍地踢小石子一路由媽祖宮廟後的家走向碱安代用國小,工人之女,終於可以去上學了,我感謝大哥極力向父親爭取「就讓她請讀看嘛!讀不好就叫她停好了。」威謝能成為第七屆14個學生的一員(很巧、很平均的分配:廠內、廠外各有7名,也各有1個女生)。

儘管我回家要做家事 --看牛、撿採豬食、餵豬、帶弟弟、妹妹,稍長還要挑水、煮飯等 -- 我卻一直讀第一名,且參加校內、校外多項演講、作文比賽,均不辱使命,獲得優異成果。我自己完全沒保存獎狀、獎牌,當年同學胡志成在美之作結集出書 「把這裡當家」後,承蒙鄭啟忠老師惠贈一本,並在扉頁題字記敘,提及最轟動的一次,特地附上。感謝鄭老師一路的愛護,成謝黃秀杰老師熱忱、認真帶五、六年級。我以第一名畢業,除了感恩,還是感恩,尤其鄭啟忠老師又得三番五次遊說、拜託我的父親讓我報考初中,鄭老師願代付報名費 --「考得上也不一定讀得下去,何況還不見得考得上」受不了鄭老師的「囉嗦」,我的父親終於答應也付了報名費。媽祖保佑,繼廠長的兩位愛女之後,工人之女考上台南女中了!但鄭老師和我的大哥又得忙於說服父親,他就像當年任何鄉下父執輩堅持「女孩子讀什麼書,給她讀小學,會寫會看就很得天獨厚了,讀什麼初中」。我感謝大哥負責學費,父親勉強答應了。我威謝瑞英姊,應我所請,借我舊英文課本,附送沒用完的字母練習簿, 並教我讀26個字母。從此看牛時背字母、煮飯時把「火灰」撈到灶門口前地上練習寫英文字母的4種寫法,練好了才寫在本子上請瑞瑛姐批改,我永遠感謝瑞瑛姐的啟蒙、指導和鼓勵。感謝所有師長的教導。

台南女中初中部第一學期我是班上第6名,我的大哥不滿意,我感謝五叔、錠兄等(接拆成績單時正好在場)告訴我的大哥「鄉下孩子!沒補習又要做家事,很難得了!」 藉此鼓勵的強心針,第二學期我第3名,以後都第一名,而且連任班長五學期,獲得保送高中部或台南師範 ; 因政府的政策當年停辨初中保送師範學校,我不得不又違背父意,直升台南女中高中部。六年台南女中的通學生涯,我感謝可搭廠交通車,上學時送到校門口,放學時在碱廠營業所旁的永福國小門口上車。每趟車程1小時,我都充分利用時間記背國文、英文,我當老師時也以自己的經驗證明善用零碎時間及保護雙眼的功效(車子行進時遠望窗外,練些「記」功;車子停下或緩慢時才看點文字),六年顛簸的車程,並沒造成近視。回到廠下了車,我必先到碱廠圖書室背面的幽靜庭院裡噴水池畔把當天的功課複習好,再趕回家幫忙家務,尤其晚上沒電燈,需點油或「電土」 或到碱廠路燈下看書,很麻煩。沒想到「天黑前在水池旁讀書的女孩」又成了廠裡很多長輩給我的稱呼。感謝廠裡長官、夫人、叔叔、伯伯們的讚許和關愛。台南女中高中三年均名列前茅外還年年當班長,我得以工讀又領獎學金 ; 而且是班級游泳隊、乒乓球隊代表,且獲選優秀女青年在台南市社教接受頒獎 ; 老天保佑,高中畢業考上第一志願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實驗組。成了村裡第一個大學生,也成了鄰近幾個村鎮方圓百餘里內第一位本土女大學生。

我的大哥希望我填台大法律象當第一志願,以便將來為鄉里做法律方面的服務 ; 因志趣,我以英語教學為首選,放榜時聯考分數遠超過台大法律系,我深感對不起大哥的栽培和指望。師大第一年又當了班長,並且獲得三民主義獎學金,在中山堂接受表揚,見到蔣公時感動得落淚。感謝 Miss Lin (林瑜鏗教授、主任)的嚴格要求,大二導師余光中教授給的實務歷練辦新詩發表會(中、英文) 及師母美食招待全班的庭院 Xmas Party。楊景邁教授給予編寫教科書的經驗,及師母獨特的家庭美味。尤其在我任教師大附中時,楊教授規劃由光啟社拍攝英語教學錄影帶 " How to Teach Reading",供在職英文老師進修時使用。後來任職北一女的同事高佩玉老師,觀賞後曾與我分享、討論 可惜我自己並沒有留下這部教學影帶的拷貝。

師大英語系實驗組也稱師大英語中心,是林瑜鏗教授努力爭取而得,是亞洲教育交流協會贊助的英語教學實驗計畫 -- 全部以英語教學,不假母語之助。有專屬的教學大樓、外籍交換教授、圖書,全部免費借用教科書(交回時不得有任何污損),小班嚴格密集訓練,學長、學姊都成為各高中「搶手貨」。可惜因經費有限,實驗成功後,民國五十學年度成最後一屆,有幸搭上最 一班車。畢業時台中女中何珍淑校長向英語中心主任要求介紹兩位新老師,又得到當時台中師專朱匯森校長的推薦,而得與台中女中畢業的同學師大畢業後到台中女中服務(未婚夫在台中師專服務),4年後隨夫到台北,任教師大附中2年後再到北一女服務27年,於民國87年退休。總共耕耘高中英文教學33年:上課大部分以英文進行教學,把課文故事化,娓娓道出,邊說邊把重點寫在黑板,再加以複習、強化,聽說讀寫並重,依年級各有重點發展。深受學生敬愛、歡迎,應學生請求,成立學生英語課外活動社團 -- 英研社 ; 課餘不斷自我進修,積極參與各種研習活動,並從事與英語教學相關之著作,造福更多學子。像以 TFG (北一女)參加TAS(台北美國學校)的 English Teachers' Club ,交流節慶活動,主辦慶祝「春節」的活動,供 TAS、日僑、韓僑學校及台北地區其他學校的老師們觀摩 ; 不吝與人分享教學心得與方法,學校推派參與台北市英文教學輔導團工作多年,致力推動英文教學的進步與發展,發表很多篇文章於該團的刊物上;參與大考中心考題研發工作,以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及心得為研發更合理有效的考題貢獻心力;提供獎學金,鼓勵綠園學子努力學習英文,以宣揚我國悠久的文化,和了解、吸收、運用國外的文化及科技等;退而不休,退休後仍參與大考中心工作,並繼續從事著作,努力奉獻於英語教學園地及台北市資優教育發展協會,是發起人也是理/監事; 多才多藝,帶領北一女教師外丹功社團,並帶領台北市迎新會外國女性友人認識中國文化,學習太極拳、中國結等。常參加國內外婦女活動 ; 近年來協助師丈蔡特龍先生出錢出力推展迷你高爾夫球運動。帶隊參加每兩年一次的世界杯和亞洲杯錦標賽/邀請賽。全隊拿「中華民國國旗」在開幕典禮之前與世界各國的代表隊遊行於歐洲各主辦國,比賽期間中華民國國旗與世界各國代表隊的國旗飄揚在比賽場地的四周。目前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迎風球場中即設有一座標準比賽級水泥球場 ; 2004年10月31日在此舉辦了亞洲盃暨國際邀請賽。

凡此種種,都要感謝我的大哥林文漲障、鄭啟忠老師、黃秀杰老師、碱安代用國小,沒有你們就沒有這些。就像鄭老師讚美我們敬愛的故張權廠長的標語 : 惠深覆戴 -- 碱安代用國小不收學生學費、簿本費,給學生的澤被恩惠如同從天覆下,從地載起。我受惠尤多,深深感恩,沒齒難忘。

人生時光線的再交會

第17屆 蔣世堅


每個人的人生在宇宙中,都是一段獨特的彩色時光線,這條線在時空中不斷的遊走與伸展,引領著個人的成長,從出生到死亡。而你我的時光線在歷史上的2008年10月11日再次的交會,交會在那幾十年前我們曾經交會過的地方-台碱安順廠。那是一個有著我們許多回憶的地方。

2008年初,在一次與祐民學長見面時,得知碱安國小第十七、十八屆同學將主辦這次校友會活動的時候,身為碱安第十七屆畢業生的我,當下,心裡就有著一些責任與期盼。之後,在蔡伶俐和同屆的老同學們不斷通知籌備狀況下,自己也更積極的參與進行北部聯絡的工作。拜高鐵之賜,讓北部熱心參加的碱安人可以當日來回,也非常成謝大會及王榮華同學安排了高鐵台南站到媽祖宮的接送,使大夥這趟返鄉之旅,節省了許多的交通時間。沿途也順便看到了台南市的改變。

再次來到出生的地方,帶著數十年前那次人生交會時留下的人、事記憶,將再和多年不見的老師、同學們見面,心中的興奮與期盼比參加完全陌生的聚會還要複雜。一進會場報到處,成覺到了強烈的親切感,但眼前見到的人卻又是有些許的陌生。同一時間遇到了那麼多久未碰面的同學與老師,每在報出姓名之後,接著來的都是一陣不可思議的驚嘆聲。同學、老師一個按著一個的相認,驚喜一波接著一波湧來。在每次的驚喜過後,都希望能盡快的將上次交會後所遺漏掉的彼此的歲月經歷完全補齊,短短的交談時間,頓時變得異常的珍貴。印象中的老同學,高矮胖瘦完全變了樣,要將兩個差異如此大的形象連接起來,確實需要些努力;就像小時候在中山堂看電影突然被剪片的感覺,前一個畫面的她還是十歲出頭的小學同學,下一個接著的畫面竟然變成了阿媽,歲月的魔力竟是如此的神奇。不自覺的感嘆,剪片也剪得太多了吧 ! 一轉眼就過了三十多年。從老師、同學的表情中,也不難看出我自己一定也是被剪片剪了一大段。

站在台上,看到台下有這麼多從"全球"各地前來參加的熱心的師長與同學,感受與小時候參加兒童節或畢業典禮完全不同。同樣是碱安人的聚會,以往只覺得它是一個共同的活動,有著無憂無慮的興奮。但這次卻~覺到了一種彼此間無形的吸引力,它是數十年前生活在安順廠時,所沒法感覺到的。也許是因為年齡的關餘,也許是聚會性質不同的關係;但我更相信是"心" 的原因,一種同源的心,一種懷有共同記憶的心。這是以往天天生活在同一環境時,所孕育出但沒有顯現出的心。安順廠之後,雖然每個人都去了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發展,但曾經生活在安順廠的共同經歷,心中的這段記憶將永遠遠接著你和我。個人的時光線雖然由安順廠延伸出去,但是在這條線上卻永遠留存著這個大家曾經相會過的共同交點 -- 安順廠。這個共同交點的記憶,將會不斷地在不同的時候向你作提醒的牽引,告訴你要回來看看。這次這麼多的師長、同學來參加同學會,相信都是因為它的牽引,回來看看的。

午餐後,大夥相約到碱廠宿舍區作一懷舊之旅。一路上,多半的時間都花在地點的確認。以前再熟悉不過的張伯伯的家,李媽媽的家,現在都必須在討論、推敲之後才能確定正確的位置。許多擁有美麗記憶的建築都不見了,從小一起洗澡的公共浴室不見了;每天一大早,趕交通車上學前,花一塊錢買兩個饅頭當早點的饅頭豆漿店不見了;小學遠足時,買八毛錢一包蜜錢,四毛錢一個白雪公主泡泡糖的福利社不見了;打完籃球後,最喜歡去喝五毛錢一杯冰涼紅茶,兩毛錢一支小冰棒的冰店不見了;小學晚上補習時,要到唐老師門前拿教室鑰匙的單身宿舍不見了;初中、高中時,每兩個禮拜就必須光臨,去剪個光頭或平頭的理髮室不見了;常常釣魚的兩座水池邊的樹不見了;暑假天天游泳的游泳池,真的變成了蓄水池;小學天天升旗的操場已看不出操場的樣子了;教室也都不見了。小時候,媽媽常叮嚀不要到大門口之外去玩的鹿耳一村的大門不見了。生病受傷時,打針、擦藥的醫務室不見了;看電影的中山堂不見了;借書、看報紙的圖書室不見了;星期假日買中飯的公共食堂不見了。以前的宿舍有著各種建築設施,走起來要順著路轉來轉去,覺得非常的大;現在一切都不見了,從一頭可以看到另一頭,空間突然感覺變小了,變得似曾相識的不熟悉了。也許這就是我們的世界吧!成住壞空,一切無常。成慨之餘,我們能掌握的只有當下。活好當下,讓明天沒有遺憾,這確定是我們可以努力的。

過去的種種塑造了現在的自己,現在的種種也將塑造出未來的自己。彩色人生的奇妙,在於它是過去、現在與未來色彩的融合。它就像調色盤中的顏色,過去點點滴滴的顏料合成了現在自己的顏色。回憶可以讓我們了解調色盤中曾經調進過甚麼樣的顏料。感謝過去安順廠時代,師長的教誨,同學共同的學習,純樸環境的薰陶,小學走廊上的禮、義、廉、恥,洗手台對面牆上的衛生十大信條等等都是塑造了現在你我的顏料。人總是希望明天會更好,現在加入的顏料將決定未來呈現出的顏色。未來的自己會是何種顏色,只有自己來決定;希望未來能紅一點或紫一點,現在就可以加一些相關的顏料。不論未來如何,你我的色盤中將永遠保有安順廠生活、教育點點滴滴的顏料。它都會有形、無形地影響著我們人生的色彩。

在這次的時光線交會之後,我們的時光線又將再次的向外延伸。相聚雖然短暫,收穫卻是非常充實。重要的是,在每個人的時光線上又留下了一次共同的交會點。相逢定是有緣,有緣定再相逢。安順廠,這共同交會點的強大吸引力,必將牽引著我們碱安人的時光線再次交會。

父親與我

第17屆 黃裕民


十月十一日一早,女兒陪我南下參加小學同學會,十點半到達我出生成長的地方 - 台南市鹿耳門。在報到處見到了四十年未見的小學同班同學和老師,那份驚喜與激動,真是難以言喻。而後在歡迎會中聽到請黃校長致詞,提到他今年已九十歲了,當下使我陷入迷濛的沉思.....

小二那年,劉老師告知母親,我的視力有問題,從此開始了我灰暗的歲月。小三,上了徐老師的課沒多久,就休學了。往後的記憶就是父親帶我四處就醫,從台南看到台北,所有眼科名醫都看遍了,仍查不出病因,過程中有諸多感傷與成長。一次看病返家在永福國小等交通車時,父親與同事談及我的病情,說到:這孩子將來不知怎麼辦 ? 當時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立誓長大絕不成為父親的負擔。有一天搭車北上就醫,車過山洞,我說:「這隧道好黑好長。」父親告訴我:「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就會到來。」在台大就醫時為查病因,要抽脊髓化驗,因不能麻醉,要將三寸長針插入取髓,兒童候診室不時聽到淒厲的哭叫聲,我拒絕進入,父親對我說:「為了你好,勇敢點,別人比你更痛更苦。」這些深刻的記憶,都成為我日後在低潮時的最佳砥礪。

治療半年多,視力恢復到0.2的弱視,在家人與學校的協助下,我跟上原班同學,繼續讀書成長。當時毫無特殊教育的體系,但老師、同學、鄰居,都做到了特教基本原則 --以平常心、不歧視、不寵愛、多一點的諒解來看待我,仍能在安順廠區的安全環境下學會游泳、騎腳踏車。在多元的康樂設備下,學會了各種棋藝、橋藝、桌球等,這對我日後的休閒生活多有助益。

初中畢業,時逢父親調任高雄總公司,因宿舍問題未解決,兩人只能住在單身宿舍裡,此時,我的視力再度惡化,父親做了我的褓母兼書僮,不但照顧我的生活起居,還要協助我完成課業,此種相依之情,真是筆墨難以形容。而後再度休學,就醫沒起色。至此,父親周旋於學校之間溝通協調。我則一轉再轉,從省中轉到私校,勉強畢業。

數年後,政府重視特殊教育,父親陪我到台北盲啞學校,學習點字。一進校門,就被盲啞學生的舉止所震撼,父親說:「努力吧,你會熬過來的。」

此後,我進入了特殊體系,順利的完成學業、就業,也揮別了那灰暗的人生。如今我已近耳順之年,能為製作出版盲用點字圖書出一分力,能在按摩理療業有一席之地,培養女兒為特教老師,關照更多弱勢的兒童,吾願足矣。

讓我在此說聲:爸爸,我愛您;安順廠,謝謝你。

我們的話

召集人 蔡伶俐、盧富傑

2009.3.8

為了籌備第六次校友會,近一年來,籌備會成員們每個月都會撥空在盧富傑的豪宅見面,除了討論各項籌備事宜及工作進度之外,並聊聊過去、說說現在和談談未來,因此,每次的聚會便成為大家非常期待的事情,這也是接辦這次校友會意想不到的收穫喔 !

因為碱安代用國小是個員工子弟小學,和社區比鄰,所以員工與居民間的情感顯得密不可分。校友會當天看到這麼多散居國內各地和旅居國外的鄰居、長輩前來參加,場面是溫馨的,是感人的,這股情感的凝聚是令人震撼的,值得一提的是台北圍代表蔣世堅,不但積極的聯絡北部校友們,熱心的鼓勵大家參與,更促成這趟當天搭高鐵往返的行程;還爽快的答應擔任當天會場的主持人, 讓籌備成員們感動不已,特別要在此謝謝他的辛勞。

這次活動能順利完成,除了籌備成員的努力之外,更要成謝鄭老師及廟方的支援,及各位校友的熱情參與。在紀念冊的編輯上要感謝鄭校長、唐老師、胡志成學長、林阿香學姐及蔣世堅、黃裕民的賜稿,且因紀念冊篇幅有限,所以決定將當天所有的活動製成光碟,隨冊附上以免有遺珠之憾。

活動當天,有些校友更提及當年的畢業照已遺失,希望再度擁有,因此特地向鄭老師借了當年的照片翻拍,放在光碟及紀念冊內,方便校友們找到當年青澀的模樣和現在經過社會歷練和成長的自己,唯一讓人感到遺幟的是缺了第2、3和23屆的畢業照片,倘若學長姐手邊有這些珍貴資料,歡迎不吝提供。第六屆校友會就在校友們閒話家常中依依不捨的結束,大夥兒約定兩年後再會,對於本次的服務如有不周之處, 還請各位校友們多多包涵並歡迎隨時指教,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