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碱業公司鹽田工程處

臺灣碱業公司鹽田工程處簡介

台灣製鹽,始於明鄭,採製滷水,在煎熬成鹽,至明鄭後期,才有天日晒法,最早鹽田在瀨南(今高雄苓雅區一帶)、瀨北(今台南鹽裎金華路二段)、州南州北(現今永康市鹽行州子尾)至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簽定馬關條約,日本割據台灣,當時台灣鹽田面積僅有二○三甲地,期後日本人大量開闢,至一九四三年開晒鹽田面積高達六五○○餘甲地,當年年產鹽量為四六五○○○餘公噸,這表示當時日本供應之迫切,民國七十年十台灣鹽田面積為五○○○餘甲地。台灣鹽田之構造,分為土盤和瓦盤兩種,這士紙結晶持的底盤市土質還是撲瓦盤而言,在製造的方法可分為採滷和晒鹽兩種,晒鹽鹽田可分為集中採滷和個別採滷晒鹽。鹽田以「副」為單位,每副鹽田包括大蒸發池、小蒸發池、結晶池三部分、期面積比例如下:大蒸發池佔百分之六十、小蒸發池佔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結晶池佔百分之十至十三、其他(儲滷池及田畔等)佔百分之七至十、此外尚有大給排水路、水閘門、倉儲坨地堤防等設施。

日本人在民國三十年收購台南市安南區媽祖攻擊海尾一帶土地六百餘甲,民國三十一年又收購土城子及青草崙一帶土地七百餘甲(原擬收購一千八百甲),以備開闢鹽田晒鹽,設立工廠支用。三十一年四月開始闢修媽祖宮海尾鹽田,三十三年八月完成四百甲,同年十月部分鹽田開晒,土城子青草崙土地未及開闢日軍及投降。自三十三年冬季到三十四年四月,鹽田因遭盟軍轟炸而全部停工,三十四年七月又為大雨所毀,鹽田因此淪為荒廢。

民國三十五年五月由台灣碱業公司接管後,設置鹽田課隸屬第二廠(安順廠)。隨即分期修復改造工作,第一期(三十五年十月至三十六年一月)修復第一二工區鹽田一五五甲。第二期(三十六年十月至三十七年一月)第二工區鹽田四一五甲。第三期(三十六年十二月至三十七年四月)修復第三工作區鹽田九十六甲。至三十七年秋季鹽田全部開晒。三十七年十月,成立鹽田工程處,籌畫遠程鹽田擴建計劃,三十八年大陸撤守,公司業務萎縮,十月間鹽田奉令停產,至四十二年公司業務逐漸好轉,鹽田又在開晒產鹽,供應各廠需要。四十三、四年為提高工業研品質,籌建洗鹽工場一座,四十五年所產工業鹽均驚洗滌後分送高雄、安順兩廠使用。

四十八年奉令更名為製鹽處,進行第二期增產擴建工程,計劃翻修鹽灘結晶池底盤工程,改善運輸設備,整修運鹽道路,添購斗車利用汽油機車拖運,省時省工,降低產製成本。四十九年進行第二期增產擴建工程,採滷鹽灘(計121副)原為人力水車採滷,為減少管理上之困難,全部改用才由幫浦取代水車採滷。五十年進行枝條架立體蒸發濃縮試驗,期能利用風力增加表面接觸面積,達成增加濃度滷水之產量。五十七年公司精簡,製鹽處奉令歸併安順廠,設製鹽課。

五十八、九年,應公司用鹽需要,巨額投資將採滷鹽灘254.6甲改為海水直接晒鹽(採滷結晶一貫作業),原有之海水直接晒鹽鹽灘218.8甲,同時改善排水幹線及公共設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六十年增建洗鹽機一套,全年洗鹽能量達五萬公噸。六十一年改進苦滷集運設備,加強新產鹽之集運。六十六年九月奉令將全部鹽田、國庫地及未登錄地,出售移轉台灣製鹽總廠合併經營,移轉員工35人及退休資遣二人。至此台碱安順廠慘澹經營三十餘年的鹽田遂告結束。

資料來源:http://sixstar.moc.gov.tw/blog/A709002/communityResultListAction.do?method=doRead&type=1&resultId=8726 

民52,製鹽處開工 15 周年全體員工攝影

( 照片提供:黃秀杰老師 )

臺灣碱業公司鹽田工程處關防

( 資料來源:國家檔案管理局 )

臺碱鹽田工程處 - 辦公廳周圍 - 平面圖

( 圖資提供:林文棟)

臺碱鹽田工程處 - 楊棨 處長

( 照片提供:楊樂靜 )

臺碱鹽田工程處 - 楊棨 處長

民63 ( 照片提供:楊樂靜 )

楊棨 處長 與 魏普實廠長(右1)合影

( 照片提供:楊樂靜 )

楊樂寧 與 詹夫人 合影

( 照片提供:楊樂靜 )

鹽田工程處員工 - 服務績優獎狀

民45 ( 照片提供:吳振隆 )

鹽田工程處員工 - 服務績優獎狀

民49 ( 照片提供:吳振隆 )

鹽田工程處員工 - 獲頒模範勞工

( 照片提供:吳振隆 )

鹽田工程處產業工會 - 監事當選證明

( 照片提供:吳振隆 )

製鹽場 1

(照片提供:安順廠 耆老 郭立守)

製鹽場 2

( 照片提供:林玉山 )

製鹽場 3

( 照片提供:林玉山 )

洗滌設備 1

民81 ( 照片提供:陸孝義 )

洗滌設備 2

(照片提供:碱安35周年專刊)

洗滌設備 3

(照片提供:碱安35周年專刊)

鹽灘 1

(照片提供:碱安35周年專刊)

鹽灘 2

(照片提供:碱安35周年專刊)

鹽灘 3

(照片提供:黃秀杰老師)

鹽灘 4

資料來源:鹿耳風華,Vol(1) 

鹽灘 5

資料來源:鹿耳風華,Vol(1) 

鹽灘 6

資料來源:鹿耳風華,Vol(1) 

鹽灘 7

鐵軌 (照片提供:林月琴)

大溝 1

(照片提供:蔡明賢)

製鹽處 1

醫務室(L) 製鹽處(R) ( 照片提供:黃秀杰老師 )

製鹽處 2

民87,大門右側水池 (  照片提供:王錦雀  )

製鹽處 3

民100 (  照片提供:王錦雀 )

鹽務寮(員工宿舍)  1

民100 ( 照片提供:Google MAP )

鹽務寮(員工宿舍)  2

民100 ( 照片提供:Google MAP )

鹽務寮(員工宿舍)  3

民100 ( 照片提供:Google MAP )

南寮(鹽工之家)  1

民59 陳啟村大師小學一年級時,於家(鹽工宿舍)前獨照 ( 照片提供:陳啟村 )

南寮(鹽工之家)  2

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將鹽業改歸公營,在製鹽事業興盛的影響下,除了安順庄當地居民從事鹽場工作外,也有許多從外地招募而來的工人加入曬鹽的行列,並在此建立純粹以鹽工為主要居民的聚落——鹽村——營生,其中又以設在安順的「鹽工之家」為蒿始,形成本地的特有人文景觀。〈臺灣鹽工福利設施概況〉,《中華日 報》,1954 年 2 月 24 日,第 5 版。 

南寮(鹽工之家)  3

南寮與媽祖宮相對位置(如下圖)。南寮現已在南科工業區內,在四草大眾廟以東及永鎮宮以北一帶,留有舊址。(資料來源:民85,臺南市行政區域圖)

安順鹽攤 

民85年1月 ( 照片提供:林世聰)

 民OO,安順鹽灘 ( 蔡伶俐 提供)

 民85年1月 ,清代礮台 ( 林世聰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