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校友會紀念冊


閒來隨筆

唐春景老師

我原服務南師附屬小學,於民國五十二年八月考進碱安,擔任五年級導師,前後教過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三計四屆八年。承蒙黃校長和鄭校長的栽培,真是畢生難忘。

第十七、十九屆的升學率超過95%,二十一、二十三兩屆時,已實施九年國教,師生不再那麼緊張。在升學時期,還會與東光等他校,舉辦聯合模擬考試, 讓學生有臨場經驗,期望能在聯考峙,有好的表現。

當時為了升學競爭,我們採用何武明數學參考書,學生每天被雞兔同龍與植樹問題,整得頭昏眼花,回想起來還真有趣。

記得有一次上課時,有學生告狀,抽屜被惡作劇放了一些鉛筆屑,沒人承認,我只好充當福爾摩斯,在比對鉛筆以後,終於找到惡作劇的同學。也給學生一次機會教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補習的時代,晚上到校時,總會隨手關掉走廊的電燈,後來才知道是學生故意開的,如此才知道老師來了。真是人小鬼大, 不小心就中了他們的圈套。

第23屆開同學會時,有位同學說「我們23屆最厲害,因為學校跟我仍一起畢業。」我也算送走最後一屆畢業生,離現在已經36年。安順廠教書的日子8年並不算長,但我也在此成家立業,走過大半人生。人總是老得太早,聰明得太晚。人生大道理並非在大學裡,小學都教過。道理尋覓一生,其實早在眼前。最後以「存好心,做好人,做好事,說好話」互相勉勵。

懷念恩師李冠英先生

尹啟銘 ( 16屆 )

過完暑假,升上小學三年紋,新老師還未出現,由教導主任鄭故忠老師代課,並指定我暫代班長一職。

隔了幾天,聽得同學說,新老師已經來了,身高不高。在好奇心慫恿下,央求那位同學並夥同其他幾位同學前往職員單身宿舍一探究竟。隔著紗窗,且有一段距離,只隱約看到了新老師,好似在整理他的房間。新老師開始上課了,仍是未經民主程序推選的過程,指定我繼續擔任班長。在榮譽心的驅使下,我開始用功讀書,成績有顯著的進步,也奠定了往後求學生涯成功的基礎。

新老師給同學的感覺是嚴格、聰明、認真、充滿活力。打從老師上課的第一天開始後,好似就在為四年後的初中聯考作準備;每升上新的年級,課業的壓力和老師的要求就相對增加許多,沒被老師打過的同學還真的找不出來。有關老師而被同學津津樂道的故事很多,其中之一是老師常說他背後長有眼睛。每當老師背對同學在寫黑板時,台下講話或不專心的同學常會遭到粉筆的突襲,不知情的同學還真以為老師有第三隻眼;其實老師是用眼睛的餘光從窗戶玻璃看到同學的一舉一動。

老師在嚴格的另一面是柔軟的。六年級時,為了加強同學作文能力,老師要求同學每天要寫日記。但是每天已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來,日子單調,哪有那麼多東西可以寫,因此有時日記就像在寫故事,甚至講笑話。還記得老師在看同學日記時,會被內容逗得笑出來。

小學畢業後,和老師偶爾會碰個面,但所談並不多。準備大學聯考時,借了職員單身宿舍苦讀。放榜之後,有天老師突然來看我,問我考上的科系為何,一方面要我加強英文能力,另方面要我有困難時讓他知道,鼓勵我要好好讀書。送老師離開時,看著老師走過陰暗的走廊,我流下了眼淚。

及上了交通大學當新鮮人,有一門課的教授規定同學要有工科學生應用的計算尺,一把計算尺的價格約新台幣七百元,用的次數並不多。那時父親給我的每月生活費是五百元,七百元是個大負擔。我原打算要向學長借來使用,但是老師知道此事後,立即匯了一千元給我,告訴我,必要的工具應該自己具備,並在信中殷殷提醒我要好好專心讀書、學期結束後抽空去看他。迄今,這把計算尺仍保存在高雄的家中,完好如新。

大一上學期結束後,提了兩瓶新竹花生醬回到台南,並直接前往老師開設的羅來照相材料行,時已晚上九點多,老師要我陪他在暗房中,一邊處理顧客的底片,一邊和我聊天。藉著陰暗的黃光,我的成覺是:老師好辛苦。

研究所畢業後,我就進入政府單位服務,留在台北工作,除了老師來參加我的婚宴外,和老師見面的次數很少。在工業局長任內,老師有次北上,好似要去中央標準局。利用那次機會,很難得的在工業局鄰近的餐館和老師吃了頓午餐,談了許多,老師還是諄諄的要我注意身體。飯後,送老師到新生南略和信義路口搭車,目送老師離開,好懊惱不能陪老師前往中央標準局幫忙。

在經濟部次長期間,為了奇美公司的案子,有機會訪問奇美博物館。在一處收藏品的地方,看到了幾幅老師攝影的作品,很興奮的告訴陪同的人員:「他是我的老師」心裡著實非常的驕傲。從此可知,開設照相材料行不只是為了賺錢,其實也是老師在打桌球之外,另一項重要的興趣。

有次,收到了有關「汽電共生」的精美宣導冊子,寄一份給老師。隔了幾天,老師打電話給我,問我能否多送幾份。原來是老師在永福圓小帶資優班,希望把新知多介紹給學生;老師就是那麼期望他的學生能在社會上出人頭地。此後,若有適當的資料,我也會選擇性的寄給老師。

老師得了肝病,我是知道,也幫忙尋覓良醫偏方,但皆無濟於病。每次和老師通電話,都要我好好照顧身體,並且建議我去學太極拳、氣功之類。

在老師過世前不久,父親打電話給我,說老師想要見我,趕到老師家峙, 見到的老師是骨瘦如柴,精神憔悴,話很少,但能坐著聽我講話,會微笑、點頭、簡單講幾個字。據師母說,前幾天老師都意識不太清楚,也不能說話;很巧的,我到話,老師的精神突然好了起來。由於老師要去醫院門診,我陪師母送老師到了醫院。在等候醫師時,我緊握著老師的手,老師則是微笑著聽我講話。我感覺,那是老師和我心靈最貼近的片刻。此時,旁邊一位老太太問我:「他是誰?」,我告訴她:「他是我小學老師」。老太太聽了非常感動。

過了幾天,我有事回台南,順道又去看老師。到了老師家,看到老師坐在輪椅上微笑著和師母在送客。見到老師精神好,我也放了心。沒想到又過了幾天,下午兩點半要赴立法院開會,臨出門前,心血來潮,打了電話到老師家,師母告訴我,老師剛在中午往生。

老師雖然走了,留給了我許許多多無形的資產,其中之一是老師對學生那種毫不保留的「愛」此種愛是無法報答的,但將在我教學的生注中,繼續的發揚、傳承下去。

感恩的歲月

蘇文榮 ( 8屆 )

在人生的旅途中,雖然還沒有到蓋棺論定的時候,但活到接近七十歲的年紀,似乎幾可確定,大慨往後也不會有多大作為。就目前現狀來說,我是相當滿足,也很慶幸,我是以碱安代用國小,更精確的說是以台碱安順廠為中心的周遭環境中學習成長,才有今天的我。回顧過往,生我者,父母也;育我者,台碱安順廠也。說來,一點也都不過分,我常常在想,或許這就是命運。

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尤其像我這種以平面媒體為主要傳播工具時代的新聞人,靠的是一隻筆,文字修為不好的人,說實在的,很難在新聞這個行業混下去。因為在新聞稿中,或者社論、短評等評論文章出現在報紙、雜誌時,馬上要見真章,醜媳婦沒有兩下子,躲不過讀者公婆的慧眼,怎能在新聞界立足?

真的,我不是自賣自誇,確實有些文字底子,這都要拜從就讀碱安國小起的學習所賜。此話從何說起呢?記得國小四年級時,教國語的鄭啟忠老師,常常印些文章給我們當教材,使我獲益匪淺。有一篇陳之藩的「失根的蘭花」憂時憂國的情懷,令人傷感,文字之美,更不在話下。我把這篇油印稿視為珍藏,保存了三十多年,方才在民國七十年時,因回中華日報就職搬家弄丟了,非常可惜。鄭老師所選的文章,後來我讀大學購買的陳之藩文集「旅美小簡」和「在春風裡」見到多篇,都是登載在中央日報副刊的小品文,可說幫我打下了文學基礎。

上了中學,我的主要生活圈還是在安順廠區,雖非員原工子弟,但很受安順廠長官的照顧,尤其管理圖書管的溫老師,把我當員工子弟,我借什麼書登記一下就拿回家了。在中學六年那段日子,我看片了古今中外文學鉅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聊齋誌異、儒林外史等等,甚至描寫武則天時代一些才女的故事的鏡花緣,都沒錯過。至於西方的基督山恩仇記、雙城記、戰爭與和平、塊肉餘生、約翰克利斯朵夫等,連歌德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青少年時期吸收知識效果比較好,所以我的國文成績一直比其他科目好。到了大學,也追起文學風,跟人家瘋文星雜誌,傳記文學等當時相當風行的雜誌,自然每逢寒暑假,除了在安順廠打工,讀書館也是常客。當時哲學思潮流行存在主義,我受惠大學圖書館與安順廠圖書館良多,感念在心 !

安順廠栽培蘇文榮,也栽培了很多穿開檔褲的好朋友,胡志成在我六年級競選碱安自治小市長時,每天下課陪同到各年級拉票,還製作海報,那股勁兒,不輸現在的公職人員選舉,回想起來點滴在心頭。有幸從鄭老師那兒獲得胡志成寫的兩本散文集「把這裡當家」和「一爐薪火」 凡是看過陳之藩的「失根的蘭花」的人,一定能體會胡志成作為異鄉人的心情。

胡志成運動不太靈光,很少跟我們打籃球,想當年一起在籃球場奔馳的張清達、何存仁、陳祐治、茅文慶、茅宏慶、劉育平、劉育南、盧富光、黃正治、陸孝義等眾家兄弟,歡樂時光,只能回味,徒嘆一去不回,卻是極為珍貴。

自認國文底子不錯,但志不在此,所以考大學時,光填些如台大國貿系、法律系或師大教育系,其次選各校熱門科系,結果陰錯陽差,誤闖進了政大新聞系,剛好可發揮我的所長,說起來有點幸運。大三時有門評論寫作的課,教授出個題目,叫我們寫一篇有關時政的社論,再發還作業時,教授竟拿出他的論著,再把我的社論出示,請同學比較那一篇寫得好,令我受寵若驚。證明我在安順廠的那段學習的結果是扎實的,也是我達成新聞人最企盼做到的報社主筆的願望。這一生了無遺憾,吾願已足矣!這一切都是安順廠給的,無盡的感恩 !

相約在 2008

王秀芬 ( 12 屆 )

台碱安順廠雖是位在一個幾近不毛之地上,卻是你我歡樂童年的香格里拉。台碱在完成啟動台灣經濟起飛的階段性任務後,早已功成身退。然在這片土地孕育的台碱子弟,非但教育水準高於當時平均,除在各行各業裡的傑出人才外,更有多位任政府要職。建築師,醫師,教師,工程師等不勝枚舉,繼續扮f演推動台灣經濟的要角,堪稱地靈人傑。也許是因為在組織嚴謹的機關文化中成長,也許是遠離商業都市的因素,當官的比從商的多,吃頭路的比創業的多。

在 2006.12.17 那天興奮之餘...

  1. 有成恩:戚謝發起人郭廣田,連致遠,鄭文雄以及承辦本次校友會之校友們竭盡心力之付出,很圓滿的完成任務。
  2. 有驚喜:本十二屆的同學楊樂寧,阮英賢,王洋,阿川等闊別五十年的好友終於見面。
  3. 有期待:相約在2008不缺席。

同學會紀要

陸孝義 ( 12屆 )

當接到通知訂於十二月十七日在台南市媽祖宮要開小學同學會時,想到可以向我們敬愛的師長問好,和同學話往事談近況,還可以看看曾經住過十多年的老家,有這麼好的機會,我很快就把「攜眷參加」的簽條寄回。這次台北地區參加的老師、同學及眷屬較以往踴躍,有二十四人之多,為了方便大家往返,特地租了一輛遊覽車。開會前一天一早從國父紀念館出發,那天台北下著大雨刮著寒風,大家都頂著傘穿著厚厚的衣服趕來。車子南下,一路上天氣時晴時雨,中途在台中稍作停留,簡單地用過午餐,就開往七股鹽田參觀,當我下車時一陣冷風吹來,把原先遊覽的心情給吹散了,不過還是有幾位同學爬上鹽山拍照,只是想回憶一下早期安順廠鹽田的情景,就趕快下來躲進販賣部, 下一站特地轉往台南老字號「安平豆花」店,門前人氣旺旺,每位客人手上都拿著盤子排隊,等豆花吃在口中,除了特別滑潤以外,還有股濃濃豆奶香,難怪生意這麼好!當我們抵達媽祖宮時,鄭老師及林阿香的大哥已在那裡等候多時,他們熱心的招呼我們用餐並妥善安排住宿,那晚與徐老師、林老師及盧港能同睡一寢室,天冷早早就寢。

一早起來天氣已轉睛但還是有點涼,用過早餐,台北來的同學們大夥坐上車,駛上新建成通往安平的大道,來到「四草大橋」大家下來步行,一陣海風迎面吹來,此時趕緊雙手握著衣領,而帽子卻已吹落地上。眼前橋的一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一波波海浪拍打在堤上,濺起滔滔浪花,想當年要到安平得坐上竹筏,撐著竹竿一晃一晃渡到對岸,如今一座橋連接兩地,既便捷又安全,回程時經過安順廠區,看見圍牆裡有一棟僅存的建築物,下車推開鐵門,原來是大辦公室,完好如初的保留下來,大家很興奮的跑上前去與「它」合影留念,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窗一几還是保留原貌,走進大門迎面擺著一張咖啡色的木製屏風,左上向的資產編號是「47-99-13-21-01」算算已有48年歷史,它依然盡忠職守站立在向位上。回到媽祖宮離同學會報到時間還早,特地陪著太太走過時光隧道,的到早期讀書生活的地方,對居住在台北大都會區的人來說,很難想像當年我們從小學到中學,生活十多年居住的「樂園」的原貌,如今已滿目瘡痍,尤其是前區的房舍大都已拆除或傾倒如今所剩無幾,我們曾住過的那棟房子,目前鄭老師還在使用,外牆曾整修過,保持得還算完整,我跟太太述說當年後院有棵大榕樹,每天清早樹上的小鳥叫個不停,催促著貪睦的小孩起牀,不知何時被移走了;早期樹邊有小橋流水一幅日式庭院的景緻,後來橋斷了拆了,水髒了池也填了;接著站在窗外,我指點著每一間房子當初的擺飾,這次還看到小時候一家人吃飯用的日式矮桌子,但已老舊;向前看到前院仍有幾棵飽受風雨吹打,枝葉早已枯落的木麻黃豎立在那裡,像似年邁的老人扶著手杖盼望離鄉的遊子歸來。

十點半開始報到,陸續見到同班的老同學,有的四十年沒見面了,還是「老」樣子,我們一塊去看級任黃秀杰老師,他雖已兩鬢斑白,但身體還蠻健康的,目前住在台南縣歸仁鄉過著恬淡的生活。十一點大會開始,首先由學生代表上台向我們敬愛的老師獻花,感謝老師們的教誨及誠摯的祝福他們身體健康生活快樂,接著邀請黃校長給學生們訓勉鼓勵;而後張克儉老師的說明才使大家知道「張伯伯」原來是小學創辦初期最早的一位老師,我們沒趕上受教;鄭老師特地以「惠深覆載」言贊譽當年張權廠長也是首任校長,為了教育台碱子弟創辦小學之愛心。會中我代表台北地區同學上台報告二件事,第一是說明舉辦同學會的由來,早年鄭文雄同學曾邀約老師及前後期同學有四十多人在台南公園舉辦一次同學聯誼會,後來逐漸擴大到歷屆師生,並且將同學會由五年一次改為每二年舉辦一次,以傳承接力的方式,分屆籌備主辨,今天我們師生能歡聚一堂要成謝熱心的鄭同學。第二要推介兩位傑出校友「胡志成」及「尹啟銘」同學,胡同學在小學時很喜歡看課外書,經常在圖書室抱著書坦頭「悅」讀,他的作文也常被老師念給同學聽,當做學習的範本,並曾代表學校參加台南市的作文比賽,得到獎項為校爭光,後來他考上政大中文系,畢業後成為補習班國文科名師,當時他的鐘點費是以「分鐘」計價,是補習界的大牌。多年後他移居美國,經常在世界日報發表文章,講述在安順廠及台灣的生活點點滴滴,文筆生動活潑,後來將這些文章蒐集成冊,定名為「把這裡當家J 由昭明出版社發行,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另一位尹同學大家都很熟悉,他服務公職二十多年,曾任經濟部工業局長及經濟部次長, 早期曾參與規劃及推動電子、資訊新興科技產業發展,亦曾輔導傳統產業升級,設置科技工業區,推動軟体園區,協助「六輕計畫」建港及建廠等工作,近期並協助學劃完成「推動台灣成為創新研發中心計畫」,對我國工業及經濟發展貢獻良多,近年來他深深體認到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化及全球化的過程中,將面臨邊緣化的危機,為了轉危為安,創造契機,曾向總統建言並於2004年出書「台灣經濟轉類捩時刻」呼籲建立台灣為「東亞企業營運平台」但未受重視採納,2006年再出書「斷鏈」警告台灣面臨被擠出世界價值鏈的危機。孤臣孽子心念蒼生的心情表露無遺。然終因政治選擇不合時宜,毅然決然辭退要職,改任教職。猶記得當局藉治水不利的理由,將其由經濟部次長調行政院顧問時,他仍自我解嘲為「顧門口」(問字口掉下來)。我們預祝他2008年將更上一層,為國人服務。

大會結束後師生合影留念及聚餐聯誼,今年的餐會採自助方式,桌上擺滿了各式古早小吃,讓大家回味小時候最喜歡的食物,此外也不限定座位,師生可以多些互動交流,大家在享用豐盛的美食後,帶著滿滿的祝福,互道兩年後再見!


記得當年

黃光榮 ( 19屆 )

猶記得當年和初中同學提起我的母校是碱安國小時,大多數的同學的表情是一愣一愣的,不知所云;就正如當我告訴他們,在那裡每星期都放映電影,偶爾還有來自部隊的康樂大隊來表演娛樂員工和眷屬,圖書館裡有無數的叢書,報章及雜誌, . .我們還有醫務室,游泳池,籃球場,排球場及網球場。這下子,他們真的傻了,這豈不是世外桃源嗎?他們說我騙他,四十年前他們有此反應,一點也不意外,可是在四十年後的今天我和朋友提及當年的成長環境時,他們同樣也都露出羨慕的表情,接著說,你(妳)們好幸福.

說得好,我們真是幸運又幸福的一群,嚴格的啟蒙及學長們的示範墊定了優良的基礎使碱廠子弟們日後在各自的領域都能有一片藍天.家人般的感情讓大家在多年以後,仍然會不期然的進入到各自的夢境中.此等情境,人生難得幾回,不是嗎?

今天在台灣學習爬樹是一門功課也是一項生意,對於安順碱廠的子弟來說,那是天生的本領,大家為了到樹梢上去探鳥窩,抓小鳥,肯定早已練就了一身功夫,哈. . .大可憑此去拼經濟了.春彥姐從成大帶回了橋藝,也造就了橋牌熱;當年因為吹牛,啟銘兄糗我 "你是博士?"....當然我拿不到博士學位,他倒是成了博士,也對這塊土地作了相當的奉獻.

碱廠早已風光不再,人事全非,但是它永遠是我生命中最值得懷念的地方,也是我所有中外朋友必受邀造訪之處,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當然您也是,讓我說聲謝謝您.

校友會感言

鄭春彥 ( 15屆 )

假如不是祐民,第五次校友會不知何時才能開得成;假如不是秀英,則絕不可能有這麼不同於以往的餐會;假如不是有鄭老師這樣熱心提供場地及歷史資料,這一次的校友會絕對無法有如此破紀錄的人數參加(校友139人,眷屬39人,師長11人);當然我必須感謝的人,還有媽祖宮廟方鼎力支持,和許多位默默幫忙的學長弟妹們,最最重要是校友們的參與,才能讓這次的校友會變得有意義。

祐民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承允出校友錄,並讓大家留下美好回憶,卻因我個人的懶惰而延誤,也在此致歉,讓各位久等了!

-- 春彥謹記

難忘的童年

黃祐民 ( 16屆 )

中山堂

中山堂一宿舍區內最宏偉的建築。中山堂每個禮拜都演電影,第一場演給宿舍員工觀賞,第二場開放演給區外居民觀賞。小學時晚上補習完,還趕得上第二場下半場,尤其是戰爭片與西部片更是不能錯過。早期廠裡還會請康樂隊做歌舞表演甚至京劇演出,後來就改演電影為主。每次有演出,總是人潮聚集,知名的冰店更會把冰棒全部賣光。當時我最喜歡的還是兩毛錢圓柱型的小冰棒。小學的畢業典禮都再此舉辦,每次當青青校樹的畢業歌響起,離別哀傷的氣氛,總讓人不禁熱淚盈眶。不像現在的畢業典禮像嘉年華會。還記得廠裡曾在此舉辦歌唱比賽,邱家的大哥哥和林家的小弟都曾在此展現歌藝,最後還當了歌星。

游泳池

游泳池分大池與小池大池長50公尺約六個水道,可供比賽用。小池則供小孩戲水。每年暑假就是歡樂最多的地方。不記得如何學會游泳,沒有教練教,幾乎每個人都會游泳。記得當時我最崇拜的是連秀英,他會游頭一直保持在水面上的蛙式。如此方便的設施,也使當時以最迷你的國小,勇奪全市游泳比賽冠軍,如同紅葉少棒隊的奇蹟。好手很多如口沈能俊還得過全國中上運動會自由式的冠軍。

交通車

宿舍離市區14公里,兩部交通車扮演著,接送住台南市區員工通勤,同時也送初高中的學生上下學,每週晚上三次送宿舍區的員工眷屬到台南逛街, 看電影。司機鄧伯伯比較兇,學生都怕他。他單手開車,還被視為技術高超的崇拜。另一位吳伯伯是同班吳碧華的父親,為人和藹,很受學生喜歡。兩部交通車, 幾十年來皆扮演著連繫都市文明的重要角色人人多時擠得像沙丁魚似的,碰到修路或塞車,更是苦不堪言。交通車有點老舊,記得有一次,輪子還飛到路旁的魚塭。

醫務室

自設的醫務室照顧居民的健康,小學時膝蓋常擦傷。到醫務室擦藥變成翹課的藉口。醫務室裡有馮大夫,護士李小姐和母親好友鄭水絹,鄭水絹因與我同屬龍,我稱呼龍姐。看病時大夫會操很重的口音問你「斗子(肚子)痛不痛?」,很親切。龍姐也成了我家的醫事顧問。

結語

安順廠這塊土地,歷經鄭成功登陸,日本人的創設,國民政府的經營至政黨輪替。從極盛時期到關廠,每一世代都經歷了文化的大改變。昔日的工業重鎮,今日變成宗教聖地。昔日人煙稀少的鄰居四草,如今是遊客絡繹不絕的生態保護區。昔日盛極一時的工廠與宿舍,如今反成荒煙漫草。媽祖宮和土城仍為鄭成功的確實登陸地點爭相不讓。數十年前,一群來自各地的出外人,曾賴此為生,生活在一起,也靠它扶養了下一代。下一代也因為碱廠的關閉,又得分散各地,繼承上一代流浪的命運。許多人故鄉已遙,歸不得,而視此為故鄉,將圍牆內,視為自己的大宅院,視鄰居為親人。大宅院內故事多,雞犬相聞,圍牆內唯一沒有的卻是現在社區最普遍的「漠不關心」。這次校友會,莫名的傷感讓我說不出話來。藉著相機按下兩百多次的快門,將聚會全紀錄。籌備期間,也讓我有藉口先在電話中,與許多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提前敘舊。電話那頭聲音依舊熟悉,腦海裡浮現的卻是30年前的模樣,參加者得見盧山真面目,未參加者則仍留下想像空間無限。有趣的是,有人還把我當詐騙集團。故事因為有恩怨情仇而精彩,人生也因為有喜怒哀樂而豐富。安順廠讓我們回憶的正是一齣人生大戲中最精彩的一段。

2006年碱安國小校友會籌備紀實

黃祐民 ( 16屆 )

93年在高雄寒軒飯店舉辦的校友會後,即決定兩年後故鄉的聚會。第一次的籌備會是鄭春彥,連秀英與我由高雄來與台南的吳顯得.蘇聰縈在媽祖宮廟裡召開.好友相聚敘舊多談正事少。不過也公推傑出校友魏蔭駒與尹啟銘為召集人。吳顯得為總幹事。下午事業有成的林振益請喝咖啡.又是續攤講過去。

回高雄後,春彥的新豪華大廈的會客室就成了春彥、秀英與我等三人約會的場所.春彥每天火車通勤屏束.回家都很晚,仍須打著精神與我們討論。簡單的分工後。即各自展開工作.秀英負責自助餐及場地佈置。春彥負責師長達絡與第15屆以前的校友聯絡.我則聯絡其他屆校友及邀請函的製作。秀英不愧是饅頭店之後,聚會時總是帶來她親手做的美食,讓我們分享。(不知您是否也想起廠裡那香濃的豆漿與雪白鬆軟的小饅頭)

藉著參加台北同學婚宴之便與劉同慈、沈美儂和于復華見面商談台北校友參加的事宜。當晚復華請我夫妻享受鼎泰豐的包子,參觀了國家劇院,並住進市民大道的豪華飯店,為這趟台北之行畫下美好的句點。籌備期間特別成謝劉同慈、黃光榮、謝錦鳳、尹鳳英等在我的責任區內幫忙連絡校友。特別成謝台北校友熱情參與,促成台北校友包車參加,阿慈與汪崇雲出力不少。鄭老師更是提供了廟方最好的資源,將會場佈置高雅大方,不愧為校友會的精神支文柱。更感謝廟方的協助。

12月16日下午台北團抵達,林伯伯文漲代表廟方招待了豐盛的晚餐。餐後舊地重遊,大家如同回到舊日的時空。17日當天參加人數,校友139人眷屬38 人。校友們陸續報到後,就熱鬧非凡,好不容易請進禮堂,開始安排的行程。大會中召集人尹啟銘首先致詞,幽默地陶侃了因公不能參加另一位召集人魏陰駒,一點都不著急,也發下豪語將東山再起為國效力。司儀黃良成特地由大陸趕回來,敘述了當年初中聯考的優異表現。黃校長標初,鄭校長啟宗,廟方總幹事尤進佳,自救會學長林吉村,台北團代表陸孝義等分別致詞。接著大合照,原屬李老師的工作,因已辭世,我只好用兩天前才買的單眼數位相機倉卒上場,全數製成光碟,因為功能還不熟悉,技術不好請多包涵。

自助餐時孫文顯等更高歌助興,校友們暢快的聊天,回憶早把心都填滿,再也塞不進連秀英精心準備的餐點。餐會中趕忙找來17,18屆的代表蔡伶俐,林世聰,孫照山和唐老師,辦理象徵性的交接。餐後每人帶著滿滿的回憶,重回現實的世界,也開始期待兩年後再相會。

感鄭校長,唐老師,尹敢銘,王秀芬學姊,蘇文榮學長和鄭春彥學姊賜稿,豐富了紀念冊。紀念冊延宕多日,請師長學長學弟妹們多多原諒。通訊資料已盡可能更新,有誤之處,請來函告之。

籌備代表 黃祐民 200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