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法

日期:2021/8/20(星期五)

時間:13:30-14:15

會議室:會議室A

Webex連結

從探究教學實徵研究

反思台灣探究與實作課程之落實


林淑梤 教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邀請講員)

摘要


本場演講內容有四個部分,第一,介紹段曉林教授主編的「中學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教材教法」,此書乃為教育部分科教材教法專書編輯計畫中的一部分,旨在提供給師資培育機構與在職教師了解如何落實108領綱中探究與實作的課程。將介紹各種形式的探究教學、物理科和跨領域/跨科探究與實作教案設計的原理與案例、探究與實作的學習評量,以及相關教學資源的介紹。第二,分析七位國中教師實施探究教學的實務與其學生的學習表現,了解學生科學能力表現與教師探究教學的效能,以及他們給予學生探究學習機會(含口語表達與動手做)兩個面向有關。第三,介紹三位經常提供學生實驗活動的國中理化教師,以假設性科學能力學習進程,規劃兩年內培養學生具備「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2015年科學素養評量架構中的三大科學能力(解釋科學現象、評估與設計科學探究、舉證與詮釋數據),逐步以三大科學能力為學習目標,轉化教科書中的實驗為探究取向的活動。研究者分析教師所設計的探究任務類型與比例、學生在各種探究任務中的表現,以建立各種科學能力的難易圖。這兩個實證研究結果有助於教師反思:「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如何設計探究活動,以培養重要的科學能力」之議題。第四,藉由三個適合中學生進行的探究活動案例,展示如何將非探究取向的活動設計轉化為探究取向的活動,以培養學生具備科學探究能力。

微積分絕對可以輕鬆學會


周鑑恆 教授

萬能科技大學 航空光機電系

摘要


微積分(Calculus)其實很簡單,從作者年輕至今其實世界科技能力又大步向前邁進一步,諸如超級電腦、人工智慧、航太交通、DNA定序、通訊等等紛紛問世,但古老的微積分對一般人仍具有神秘感,微積分始終代表著進入大學知識的艱澀象徵,對照科技的一日千里,令為人師者感慨萬千。

古老的微積分不可能很難,作者發現因為大部分教科書鉅細靡遺、一步一步介紹微積分,讓學習者生畏又不耐煩,卻始終把握不了微積分。

作者去除所有繁瑣的證明,暫不談各式各樣的函數、數學上面面俱到無懈可擊的細節,只用多項是函數,用單一結構的思路,從起步到實際運用,讓人們輕鬆學會微積分。

主要概念地圖只包括:①函數和函數的圖示、②不證自明的數學事實、③合理的逼近、④古樸巧妙的算法、⑤直接了當的實際運用。

經過這五個步驟,只要正常學習數學的高二學生,花6~7小時即能了解微積分並實際使用微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