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I:當代傳播環境下的物理教育

日期:2021/8/19(星期四)

時間:11:00-12:00

會議室:主會議

Webex連結


誰在胡說八道?


朱元隆 校長

桃園大園國際高中

摘要


2017年,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於開學禮的致辭中提到「確保畢業的學生能分辨有人在胡說八道」,在當代的傳播環境之下,訊息來源的管道非常多元,物理教育無疑地在科學教育中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傳統的物理教育著重在科學知識的應用,未來的物理教育更必須肩負著科學素養的培訓任務,尤其在真實的社會生活情境中如何應用理性分析的邏輯判斷能力。


以知識破解網路謠言-

以能源科學為例


李名揚 副研究員

國家實驗研究院

摘要


網路上經常流傳各種與科學有關的謠言,要不被謠言欺騙,就必須先充實自己的基本知識與常識,具備可辨別「這有可能是謠言」的能力,然後在看到可疑資料時,認真查找資料來確認。


當代傳播環境下的物理教育-

個人經驗分享


曾燿寰 研究副技師

中研院天文所

摘要


臺灣長久以來的中學科學教育都是以考試領導教學為主,經過多年的教育改革,不斷有新的教學方向,最近108課綱更為了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理念與目標,以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之主軸,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這些都和早期考試領導的教育方向有很大的不同。

科學素養當然不能只靠背誦和理解科學知識,更需要動手操作學習。此次報告,分就科學閱讀和實際參與科學動手做活動,分享我個人的經驗,以供大家參考指導。


為什麼民主治理需要物理教育?


廖英凱 先生

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摘要


無論是科學傳播,乃至於物理教育,傳播者或教育者作為科技治理面向公眾端的第一線,是解決當代科學問題與決策困境的關鍵。但由於當代科學蓬勃發展後導致各學科的高度分化,使單一科系、領域常不具備解決社會性科學議題所需的充分知識。

此外,當代民主治理欠缺對科學與其知識本質的理解;科學傳播仍多處單向的知識給予;科學教育也以仍為課室的培力為主,難以回應真實議題的解決。對此,研究者以自身工作經歷,論述物理學與物理教育因其科學發展中的素樸與基礎特性,特別有益面對科技治理的複雜知識網絡,並建議物理教育乃至於整體科學教育,應強化賦權與批判的參與精神。


關鍵字

科技治理、科學傳播、科學素養、社會性科學議題、公眾參與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