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Linden Hibiscus,Coast Hibiscus
學 名:
Hibiscus tiliaceus Linn.
科 名:
錦葵科(Malvaceae)黃槿屬(Hibiscus)
別 稱:
黃槿(李文饒文集),右納(中山傳信錄),桐花、海麻(海南),萬年春(廣東),鹽水面頭果(臺灣),粿葉樹、糕仔樹、粿葉、古老仔、糕仔樹、河麻、萬年木、惘花、朴仔、披麻、銅麻、港麻、河麻、山加半
原產地:
原產熱帶與亞熱帶海濱,分佈於中國廣東、菲律賓群島、太平洋諸島、東南亞以至印度和錫蘭等地。
分布:
產臺灣沿海地區,甚為普遍,台灣全島平野及濱海地區皆有分布;抗風耐鹽,沿海村落多植之。
用途:
1.優良防風、庭園、行道樹種:黃槿生性強健、生長快速、耐風防潮,多生於海濱地區,是海岸防砂、定砂、防潮、防風的優良樹種;亦可植為庭園樹,庇蔭樹或行道樹。2.民生用途:葉片可供作蒸煮糕粿的枕葉,沿海居民有取其葉墊於糕粿以蒸煮,因而有糕仔樹及粿葉樹等別稱;樹皮纖維可製作繩索或織網等用途;枝幹木材質輕富彈性,可作傢俱或薪柴之用。3.藥用:黃槿的葉及樹皮可治支氣管炎及咳嗽,葉外敷可治腫毒及作洗滌劑之用,根可作解熱及催吐劑。性味:樹皮、葉、花:甘、淡、涼。效用:全株: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治木薯中毒,瘡癤腫痛;根:解熱,催吐。治發熱;嫩葉:治咳嗽,支氣管炎。
莖:
中喬木,株高可達 15 公尺或更高,徑 30~100 公分;樹幹平滑,樹皮灰色,纖維質,樹枝分歧,多分枝,橫向開展;小枝幼時有柔毛,成年後則光滑無毛。
葉:
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 3~10 公分;葉片長 8~15 公分,寬 9~20 公分,圓心形,葉基深心形,葉尖突銳,厚紙質,葉緣為全緣或為不明顯之波狀齒緣,脈掌狀,7~9 條;葉背灰白色,被星狀毛; 托葉宿存,三角狀卵形,長可達 2 公分,疏生星狀毛。
花:
幾乎整年都可見零星開花,惟較集中於 2~3 月,花頂生或腋生,大,黃色,多不十分張開,但張開時徑可達 9~12 公分;花柄圓柱形,長 4~6 公分,粗壯;苞片二枚,對生,卵狀三角形或長橢圓狀三角形,先端銳尖,有柔毛;副萼片(總苞片) 9~11 枚,三角形,長 0.3~0.4 公分,先端銳尖;花萼鐘形,深五裂,有粗毛;花瓣五枚,鮮黃色,筒狀,層層相疊,鐘狀像個羽毛球,花心暗紫色,長 4~6 公分,寬 3.5~5.5 公分,先端圓或鈍;雄蕊多數,單體雄蕊;雄蕊柱圓柱形,長 4~5 公分,未超出花冠;花絲線形,較短;花藥一室,子房球形,五室;花柱五條。
果實:
果實為蒴果,長橢圓狀橢圓形(桃形),長約 2~3 公分,徑約 1.8~2.5 公分,苞背五瓣裂,先端有尾尖(短喙),有綿毛;種子齒牙形,無毛,長約 0.3 公分,有散生乳頭狀小疣。花東海岸三仙台和小野柳看到的紫花黃槿,果實較黃花黃槿大而飽滿。
特 性:
黃槿為錦葵科常綠大喬木株高可達 15 公尺,樹皮灰色,纖維質,樹枝分歧。多分枝,橫向開展,幹上多萌芽枝。嫩葉及花序有柔毛,葉,有突尖,葉厚紙質,互生,具長柄,心形,全緣或有小鋸齒,葉寬可達 30 公分,葉背灰白色,掌狀脈 5~7 條,托葉早落。幾乎整年都可見零星開花,惟較集中於 2~3 月,花頂生或腋生,具小苞,花萼 5 裂,花瓣黃色 5 片呈筒狀,層層相疊,鐘狀像個羽毛球,花心暗紫色,單體雄蕊。蒴果闊卵形,6~7 月成熟,木質,種子腎形。早年在沒有塑膠袋的年代,在鄉下,黃槿那碩大的葉片,在過年時可是「炊粿」的襯底材料,既環保又有特殊香味所以又稱為「粿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