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Fiddle-leaf Fig
學名:
Ficus pandurata Hance var. pandurata ,Ficus pandurata Hort. ex Sand.
科名:
桑科(Moraceae)榕屬(Ficus)
別名:
提琴葉榕、七弦琴葉榕
原產地:
熱帶非洲。台灣於 1901 年首度引進,後又多次引進。
分佈:
栽培作為庭園造景之用
用途:
庭栽觀賞及行道樹:樹姿潔淨青翠,一般栽種為盆栽、庭園綠化行道樹或造景的主題樹木。
莖:
高可達 12 公尺,樹幹通直,小枝條直立或斜上升不下垂,小枝莖皮剝裂,有氣孔,疏生氣根,密被細毛,全株近於平滑,老莖有縱裂痕。
葉:
單葉互生,向上翹起,常叢生於枝條先端,葉片大形,寬提形,長 20~40 公分,寬 10~28 公分,革質,正面平滑,先端具鈍短突尖,基部心形,葉緣為全緣波狀,兩面殆無毛,側脈 5~7 對,細脈網狀;葉柄長 1.5~5 公分;托葉長 1~6 公分,離生,兩面被細毛,宿存,新葉黃綠色。
花:
隱花
果實:
隱頭花序(隱花果),無柄,腋生,隱花果球形單一或成對腋生,殆無柄;基苞長約 0.25 公分,宿存,扁球形,成熟時黃褐色或紫褐色,有白色斑點,徑 3~4 公分,被細毛,乾時徑約 2 公分,皺縮。
特性:
常綠喬木,高可達 12 公尺,樹幹通直,小枝條直立或斜上升不下垂,小枝莖皮剝裂,有氣孔,疏生氣根,密被細毛,全株近於平滑,老莖有縱裂痕。單葉互生,向上翹起,常叢生於枝條先端,葉片大形,寬提琴形,長 20~40 公分,寬 10~28 公分,革質,正面平滑,先端具鈍短突尖,基部心形,葉緣為全緣波狀,兩面殆無毛,側脈 5~7 對,細脈網狀;葉柄長 1.5~5 公分;托葉長 1~6 公分,離生,兩面被細毛,宿存,新葉黃綠色。隱頭花序(隱花果),無柄,腋生,隱花果球形單一或成對腋生,殆無柄;基苞長約 0.25 公分,宿存,扁球形,成熟時黃褐色或紫褐色,有白色斑點,徑 3~4 公分,被細毛,乾時徑約 2 公分,皺縮。 一般琴葉榕要長到很高的時候,才會開始結出隱花果,所以很難發現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