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Swamp Manogany,White Manogany,Robusta Eucalyptus
學名:
Eucalyptus robusta Smith
別名:
桉、桉樹、有加利、油加利、大葉有加利、蚊仔樹
科名:
桃金孃科(Myrtaceae)桉屬(Eucalyptus)
產地:
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台灣 1896 年由日本人本多靜六氏首先引進,民國 42 年間,康瀚先生再次引進栽植,為台灣 30 多種桉樹中最常見的一種。
分布:
被廣泛栽種為行道樹
用途:
1.行道樹:台灣早期大葉桉被廣泛栽種為行道樹;大葉桉不耐旱也不抗風,併且易引起白蟻為害,更不適合丘陵或山地造林,在山地樹幹易彎向低坡,生長極為不良。2.木材用途:木材製油可作驅蟲劑;木材紅色,略粗糙,紋理扭曲,不易加工,耐腐性較高,在原產地稱為沼澤桃花心木(Swamp Mahogany) 或稱為白桃花心木(White Mahogany)。3.藥用:性味:葉:辛、微苦、平、香氣。效用: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防腐止癢。葉:清熱解毒,收斂,防腐止癢。治感冒,痢疾,咽痛,泄瀉,絲蟲病;外用治燒燙傷,癰疽癤腫,丹毒,皮膚濕疹,腳癬,皮膚消毒;果實:截瘧。治瘧疾。
莖 :
中至大喬木,高可達 35 公尺,徑 50~100 公分,樹幹直立,通直;樹皮宿存,稍軟鬆,粗糙,紅褐色,有不規則斜裂溝紋;樹幹上多萌往上伸長的芽枝,嫩枝有稜。
葉 :
幼態葉對生,葉片厚革質,卵形,長 11 公分,寬達 7 公分,有柄;成熟葉為單葉互生,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 10~20 公分,寬 3~9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形稍斜形,厚革質,不等側,全緣或微波狀,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顏色較淡,側脈多數,顯著,以 80 開角緩斜平形延伸至葉緣,兩面均有腺點,邊脈離邊緣 0.1~0.15 公分;葉柄長 1~2.5 公分,光滑無毛茸。
花 :
花多為 5~10 枚排列為一繖形花序,有時亦可達 12 枚;總梗壓扁,且常有稜角,長 2.5 公分以內;花梗短,長不過 0.4 公分,有時較長,粗而扁平;花芽圓錐形,長 1~2 公分,寬 0.7~1 公分,有柄;萼管半球形或倒圓錐形,長 0.7~0.9 公分,寬 0.6~0.8 公分;花瓣合生成帽蓋狀;帽狀體與萼筒等長,先端收縮成尖嘴狀,蓋口較萼筒為寬,開花時花蓋脫落,露出花蕊;花為黃白色,花絲白色,小形;數目多,兩性花;雄蕊多數,長 1~1.2 公分,花藥橢圓形,縱裂;在春、秋二季開花。
果實:
蒴果為蒴果,倒卵狀壺形,如杯狀,長 1~1.5 公分,果緣薄,上半部略收縮,蒴口稍擴大,果瓣 3~4,深藏於萼管內,成熟時頂端之蒴蓋則開裂脫落。
特徵:
常綠大喬木,樹皮粗糙,小枝帶紅色。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 1~2.5 公分;葉片長 10~20 公分,寬 3~9 公分,,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葉尖銳尖,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葉基鈍圓形,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葉緣為全緣,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側脈多數而明顯。花序為聚繖花序,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腋生;花 5~12 枚,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小梗短,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總梗粗長,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扁壓狀,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具稜角;萼片與花瓣合生呈蓋狀,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與萼筒相等或等長,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蓋口較萼筒為寬,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先端突尖,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微彎曲。蒴果倒卵狀長橢圓形,如杯狀,長 1.5 公分,果緣薄,果瓣 3~4,和果緣等高或稍突出,成熟時頂端之蒴蓋則開裂脫落。花期 5~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