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門變變變

文 / 季信豪

日治─三重埔公學校時期(1927~1942)

本校前身為二重埔公學校三重埔分教場,右上為今村尊八校長(任期19331945)

日治─三重埔國民學校時期(1941~1945)

1941年二戰開始,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因應日本內地頒布的《國民教育令》再次修訂「臺灣教育令」,將公、小學校一律改稱國民學校,而公學校學制正式結束,學校因此改名為「三重埔國民學校」。

三重國民學校時期(1945~1967)

日本戰敗回歸台灣,本校改稱三重國民學校

本校的門牌為三和路三段一號,由現在的學校位置,似乎不好理解為何是這樣,但若由這份40年代的學校建築物平面圖看來,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了!左邊的公路是三和路,最初的校門就在那裡,過了一個池子,再穿過一條水圳,就進到了教室的教學場域,那時仁愛街都還沒開闢呢!

由上而下依序是1953-1962-1964-1968年的校門演變,可以了解在這段十幾年的跨距當中,變化似乎不是很大。

三重國民小學時期(1968~1985)

這樣波浪狀的建物造型,在當時幾乎全省學校建築物隨處可見,似乎說明了是當時的建築流行風格。

三重國民小學時期(1985~1990)

1991~2020年時期

隨著8789學年度教育部的降低班級人數教室增建工程,本校接連興建了重光與崇德兩棟教學大樓,為配合學校建物的整體發展,學校中軸線因而轉移,校門座向自此轉了90度,即目前面南方三和路二段173巷內的校門。

由於仁愛街的開闢,將本校校地一分為二,三和路與仁愛街當中的三角形校地,由本校撥出至三重市公所並設置為一處公園以及活動中心,此時的校門實際上已經位於仁愛街之側。

2020年至今

配合市府「通學廊道改善計畫」政策,提供給學生一條更安全、更友善的通學步道環境,20201月嶄新、亮麗的新校門與綠圍籬開始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