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大觀】

看見教行化育紀念碑

文 / 季信豪

日文翻譯大力感謝陳慧娟老師友情贊助

在一本由東京內外タイムス社,民國41年7月所發行的這本【台灣大觀】的刊物當中,內容囊括了國府剛撤退來台的當時,有關台灣方面的軍事改革、政治建設、財經建設、各縣市教育的概況...,其中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竟然出現了在當時名稱尚在「台北縣新莊區三重鎮三重國民學校」的詳細介紹。

內容當中詳載了王正光校長的基本資料,也從中得知當時本校學生數高達2,560名,班級數39,老師45員(每班1.15位,好辛苦喔!)最重要的是:裡頭一大篇有關於學校的介紹,對於已經從事三重小校史蒐集長達20年的我來說,實在是有如得到了一部,從天上掉下來的祕笈一般的難能可貴,我知道您的日文程度應該也跟我一樣不是很好,因此,我請了日文系畢業的同事陳慧娟老師,以她專業的角度幫我做了詳實的全文翻譯:


『該校前身為三重埔分教場,成立於民國16年,目前為該區最大的國民學校。身為優秀教師的王校長於民國38年1月就任,成為該校台灣光復後第二任校長,他本身除了學識淵博外,更是一位創作型的人物。王校長本名為王乞食,其別號「中石」乃是取自「中心要分明,石志事必成」之意;梅縣長則以「正為公犧牲,光為大公明」期勉,為他命名為「正光」。王校長自成為該校校長以來,積極建設學校功績卓越,從他於孔子2500年紀念日時,設立孔子紀念碑一事為例,即可窺見王校長在教育中追本溯源的用心。此外,王校長更是盡心盡力教育學生,致力於改善校風及矯正學童壞習慣,而這也正是王校長辦學的精神所在。該校的校訓乃是所謂三重精神的「三愛」「三要」「三力」,「三愛」所指的是愛國家、愛民族及愛鄉土;「三要」所指的是要學問、要努力及要研究;「三力」所指的則是練體力、養氣力及勉學力。該校以校長為中心,認同校旗象徵學校精神所在,人人遵從校訓外,學生每天高唱涵蓋四大訓育目標,以我是模範學生、我要尊師力行、我有三重精神為兒童信條的校歌,發揚高尚情操與奮鬥精神;王校長更表示立目標、謀計畫、重實行及要反省正是他本人辦學的四項任務。』

還記得我剛來到三重國小任教時(民87年),曾經聽前輩講過之前有一位名叫"乞食"(台語乞丐)的校長,那時只是想說"不會吧!怎會有人叫這名字?"但所謂事實本身是會說話滴,在這篇文章當中,終於得到了最強而有力的印證!文中所提到的"紀念碑",就是目前安置於本校崇德樓一樓左側玄關前方的那座【教行化育】石碑,從歷史資料當中發現,當時王校長應該是採取募捐的方式集資的,而且還是由當時名為學童家長會所發起的活動。

從過往相片看來,這石碑應該搬過好幾次家,最早民國38年應該是座落於日據時代的紅磚大禮堂一側,後來約75~77年間,禮堂拆除興建了忠孝樓,遂移至忠孝樓外的右側(圖七),然而,當民國97年忠孝樓被鑑定為海砂危樓進行拆除之後,即被遷移至目前所置放的位置,這座石碑應該是三重國小目前現存校園當中年紀最長的"古蹟",雖歷史未如學校般達百歲之齡,但在每個畢業於三重國小的大、小孩子的心目中,這就是對於三重國小印象最深刻的記憶!

備註:石碑背面文字「民國三十八年己丑教師節 孔子誕生二千五百年紀念碑 三重國民學校興學有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