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國小原住民學習場域介紹
「原住民文化學習場所」於113年6月完工,專為學生提供原住民文化課程的學習場域。此場所旨在促進學生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理解,並透過課程內容,幫助學生深入認識本土傳統與價值觀。此外,場所也設有部落休憩空間,供師生及社區成員交流、放鬆與共融,進一步鞏固社區的文化連結與互動。
「泰雅傳統家屋」於112年6月完工,作為學生的上課場所,致力於傳承泰雅族的文化與歷史。家屋內擺設有祖先的器具、農具等,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傳統生活方式與文化價值。屋內的設計靈感源自於早期祖先的建築風格,旨在提供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探索與學習中感受泰雅文化的深厚底蘊。這個空間不僅是課堂,更是連結學生與文化遺產的重要橋樑。
「泰雅穀倉」於113年6月完工,作為學生的上課場所,專注於農業與傳統文化的學習。穀倉內展示了本校栽培的小米及各類農作物,讓學生在實地觀察中了解農業的重要性及其在泰雅文化中的地位。透過這個學習空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農業知識,還能體驗到種植與收穫的樂趣,進一步深化對傳統農耕文化的認識,促進對本土資源的珍惜與尊重。
「泰雅瞭望臺」於113年6月完工,作為學生的上課場所,提供一個獨特的學習環境。瞭望臺位於高處,學生可以在此俯瞰整個校園的美景,欣賞周圍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這個空間不僅是學習的地方,也是激發學生創造力與探索精神的理想場域。透過觀察與討論,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環境與文化的關聯,促進對於本土文化的認同與珍惜。
「小米園區」是本校核心農耕價值之處,象徵著泰雅族人對土地的深刻情感。小米田不僅是泰雅族傳統農業的根基,更體現了族人對土地的深愛與敬畏。此外,小米園區也是泰雅族歲時祭儀的重要場所,涵蓋播種祭、收割祭、守月季等傳統儀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學習這些文化習俗。透過小米園區,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農耕文化的意義,並感受到對於自然與傳統的珍惜與尊重。
「菜園」是專門用來種植泰雅早期主食的場所,包括地瓜、芋頭、南瓜等作物。我們在菜園中實施有機耕種方式,透過學生的定期細心照顧,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農業知識。此外,菜園也是本校的食農教育場所,旨在提升學生對於食物來源的認識與尊重。收穫的農作物將分送給部落的長者們,促進社區的聯結與互助,讓學生體會到分享與感恩的精神。
「泰美語雙語情境教室」於113年7月揭牌,旨在創造一個活潑的雙語學習環境。此教室不僅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場所,也是教師進行專業研習的場地。透過精心的語言佈置,我們期望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動機,激發他們對於語言學習的興趣。此外,該教室同時也是本校新住民語言直播共學的場域,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與學習,打造多元共融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