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執行情形說明
2-1 學校環境與設備資源(可點選連結)
本校校園環境、學習設備及學校設施的提升,致力於為學生提供適合學習和成長的環境。我們不斷向原委會、教育部、縣府、鄉公所等政府 部門爭取經費,以擴充相關設備與環境,打造一個能讓學生引以為傲、展現族群文化的學習場域。
(1).文化學習場域:文化學習場所、傳統家屋、傳統穀倉、瞭望臺、小米田、菜園、泰美語雙語情境教室。
(2).文物館:展示泰雅文化相關文物,並每年會結合社群或民間相關文物舉辦特展。
(3).學習設備:Chromebook、大型液晶螢幕、觸控式電子白板。
(4).族語標示:教室、專科教室、辦公室等族語標示牌。
(5).族語文化走廊:展示學校相關歲時祭儀之活動海報。
2-2 學生入學與就學情形
(1).本校歷年學生數:
110學年度:學生數55位。
111學年度:學生數57位。
112學年度:學生數47位。
113學年度:學生數48位。
114學年度:學生數48位。
(2).本校歷年就讀大同國中學生數:
110學年度:學生數8位
111學年度:學生數6位
112學年度:學生數5位。
(3).學生就學期間,學校定期針對幼兒園與國小辦理親師座談會,分享本校實施民族教育相關成果等,讓家長信任學校。
2-3 實驗教育相關師培結構(如原住民教師比、部落耆老參與、族語認證能力、師培進用、師資增能等)
(1).本校自110學年度籌備期起,因應實驗計畫需求聘用專職族語老師、文化指導員等,目前學校原民籍教師(含校長、文化指導員)比例達 70%。
(2).本校致力於培養具備在地文化素養的教師,以能獨立完成民族文化課程。然而,由於課程的多樣性和專業性,仍需部落耆老的協助與支持。部落耆老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文化體驗和學習機會。透過耆老的指導與分享,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傳承本族群的傳統智慧與文化價值。每學年度約達500節,佔文化課程比例近25%。
(3).校內原民籍教師取得族語中級以上認證(賽考利克 4人)、(四季語4人),其中有2 位達高級認證程度。
(4).定期辦理民族文化課程教師增能研習、民族文化學校校際教師對話:
民族教育課程研習
112學年度
民族教育融入閱讀議題
民族文化融入部定課程
民族教育議題融入美感教育課程
認識南山部落語族群自我認同課程
認識南山部落傳統領域
英語雙語課程分享及民族文化回應式教學(英語領域)
如何設計科展題目及方式(融入民族文化議題)
113學年度
泰雅傳統竹編生活(113.8.12-13)
民族教育評鑑實務(113.10.23)
泰雅傳統染布(114.02.06)
認識3D列印機(114.02.26)
3D列印結合本校校訂課程(114.04.23)
民族教育課程分享(桃山國小)(114.05.21)
南湖大山與南山部落的關係(114.06.19)
宜蘭縣實驗教育學校工作坊(114.07.04)
進階染織藝術(114.07.14)
114學年度
民族教育課程如何融入領域課程-轉化設計的起點與實踐(114.08.20)
成為文化行動者-實驗教育教師的文化眼光與教育使命(114.8.22)
輔導知能研習:教師心理檢視(114.11.05)
民族文化校際教師對話
110 宜蘭縣金岳國小
110 宜蘭縣碧候國小
111 新竹縣嘉興國小(小米播種)
111 新北市德拉楠實驗小學
112 台東縣臺坂國小
112 新竹縣嘉興國小
112 宜蘭縣武塔國小
112 新北市烏來國民中小學
112 屏東縣南和國小
112 屏東縣地磨兒國小
112 屏東縣長榮百合國小
114臺灣戲曲學院
佐證資料
2-1 學校環境與設備資源(請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