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執行情形說明:
本校教育理念為「musa maki balay kinblaq gaga nqu llaqi Pyanan」 (漢譯:成為具有泰雅文化素養的現代南山之子)。本校課程銜接大同國中民族課程,其理念為「強調主動的覺知」、「扎根在地泰雅文化」、「兼重傳承與創新」、「強調gaga的教學」、「重視泰雅族賽考利克方言Pyanan部落語」。學生圖像為建構出「自信(共生)」、「融合(共好)」、「創新(共學)」、「卓越(共榮)」的llaqi Pyanan(共鳴)之學生教育圖像。
lokah inlungan(自信):
與大同國中展開協同對話,設計並實施銜接國小至國中的「民族教育課程」,經由體驗與探索各項動態、靜態學習課程內容,來強化學生對於自己民族的認同與自信。
msblaq(融合):
泰雅族部落的傳統教養方式歷來除了強調要與實際生活融合之外,也強調個人、家庭、部落的合作;幫助所有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全部落每一個人與每一個家庭共同的責任。本校的教育就是透過泰雅傳統文化的學習,並融入現代的生活要素,讓學生去體會與習得祖先千年所遺留下來的智慧,以成為擁有理想目標的人。
giqas knita(創新):
本校民族教育課程分為「傳統文化學習」及「部落在地學習」兩大課程面向,學生能參與及了解自己的文化,並以自身文化為榮,同時培養部落學童兼具gaga的學習態度。在課程規畫上,相當強調部落在地生活創新學習,並積極配合政策參與等,兼顧學生學習成效並顧及部落未來之特色發展。
hminas kinbliqan(卓越):
本校實驗教育內容,兼顧傳統與創新,除了傳承原住民族文化之外,也注重並規 劃部落在地產業創新等議題課程,並精緻現有的各項社團發展,如:民族技藝社團及體育性社團等,同時也強調基本學科能力之提升,期望經由增進學生視野,開拓學生潛能,提升學生未來生涯競爭力。
理想學生教育圖像:自信、融合、創新、卓越的泰雅人
「培養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的力量」,學校與社區是不可分割的學習共同體。本實驗教育希望統整傳統與現代的民族文化教育的學習內容,並以泰雅族賽考利克方言Pyanan(南山)部落語為學習主軸。建構出「自信(共生)」、「融合(共好)」、「創新(共學)」、「卓越(共榮)」的llaqi Pyanan(共鳴)之學生教育圖像,讓所有學生於校園內喜樂於學習、享受幸福學習快樂氛圍。
在實踐上述理念與理想時,本校採用多元教學方法,如問題導向學(PBL)、專題研究、田野調查方式及實際體驗等,強調以山林為本校學習場域,通過入山狩獵、觀察植物等活動,使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和體驗自然環境,了解並傳承泰雅族的傳統知識與技能。本校亦重視耆老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陪伴長者,進行祖孫共讀等活動,從長者的智慧與經驗中學習。
本校注重傳統祭儀的教育,如播種、收割、入倉、守月等,使學生能夠在祖先的生活步調中成長,進一步深化對泰雅文化的認識與認同。透過這些具體的教學與活動安排,我們致力於培養出具有泰雅文化素養的現代南山之子。
課程學習內涵從A生活智慧、B山林文化、C傳統技藝、D雲霧中的綠寶石四個主題課程來說明。
A.生活智慧:以「gaga家庭」和「燒墾生活」為次主題。
一位真正的泰雅族原住民,是具備自律、互信、互助與責任的倫理,這正是現今社會人際、職場與家庭各方面須具備的重要特質。
在「gaga家庭」課程中,包含泰雅族的GaGa,涉及GaGa有關的倫理與為人處事態度、祖先的話語與訓誡、家庭結構與角色、婚姻觀念、條件、規範與儀式等,是進行品格教育的重要課題。
在「燒墾生活」課程中,包含泰雅族先人的生存智慧,舉凡與開墾種植有關的知識、技能、祭儀及相關禁忌都囊括在內,有生長環境、季節順序、植物選擇、農作技術、祭儀與禁忌等。透過課程,讓學生習得小米生長的耕作知識與技術,理解早期農耕與歲時祭儀之關係,因種植不易,小米的獲得是祖靈保佑,進而飲水思源。
B.山林文化:以「山林生態」和「狩獵生活」為次主題。
在「山林生態」課程中,包含環境生態保育觀念、認識野生動物生態、河川生態、植物生態及泰雅各種建材及建築。透過課程,讓學會觀察山林,保護山林,與山林共生共存,達到山林環境的永續發展。
「狩獵生活」課程中,包含狩獵的信仰與禁忌、獵物的應用與處理、獵場巡禮、狩獵的方式、狩獵的規範等。透過課程,讓學生習得在山林中的生存智慧,覺知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需要利用資源,學習在生活中直接利用各種自然資源等,得到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
C.傳統技藝:以「傳統樂舞」和「傳統工藝」為次主題。
在「傳統樂舞」課程中,包含各種樂器(口簧琴、木琴等)、傳統歌謠、古調、傳統舞蹈。
在「傳統工藝」課程中,包含泰雅傳統服飾名稱與特色、編織器具、編織材料、編織技法、編織物品、編織設計與創作等。透過課程讓學生習得傳統物品工藝及織布工藝等編織文化,學習材料的取得、處理、工具的使用及創作等方法,進而產生對傳統工藝的欣賞與傳承之情。
D.雲霧中的綠寶石:以「泰雅美食」和「綠寶石」為次主題。
在「泰雅美食」課程中,包含泰雅傳統食材選擇、種植環境調查、泰雅食材料理、泰雅美食饗宴等。透過課程,讓學生認識泰雅各種食材,並嘗試運用各種料理方式,開創烹煮出新泰雅美食風味餐。
在「綠寶石」課程中,包含認識在地食材及高麗菜、高麗菜的價值性、高麗菜對當地的影響性、有機種植的原理、產業與環境的關係。透過課程帶著孩子發現在地產業特色,運用在地特產,發揮創新及創意,進而創造新在地特色,思考南山未來的發展與產業的結合。
佐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