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民族教育主題課程之核心概念與學習重點,並提供各年段教案內容供教師參閱。透過明確的課程架構、在地文化素材與教學流程示例,協助教師深入理解課程脈絡,推動更扎實的民族教育教學實施
民族教育課程共備
一、民族教育課程執行狀況月皆定期召開民族教育共備會議,教師依課程進度分享各班級的教學狀況,包括課程開設情形、學生學習反應、課程素材使用與在地文化融入的具體成果。會議中亦同步檢視課程與年度計畫、學習目標、能力指標之對齊度,並討論各節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素材取得、課程節奏、學生差異)以進行即時調整,確保民族教育課程能循序、紮實推動。
二、教案編修狀況:每場共備皆包含教案研修時段,教師依據前次教學回饋、學生學習歷程及學校伙伴建議逐一修訂教案內容。修訂方向包含:補強情境與脈絡提升學習活動的操作性充實族語與文化詞彙完善評量方式
三、本學期共備時間:
四、教案編修進度(請點選)
尊重課程內容的核心目標,適度融入文化元素:在一般領域課程中,會根據課程目標的需求,適度加入文化元素。例如在數學課學習三角形分類時,使用部落建築或圖騰作為案例,但不影響數學核心概念的學習,確保文化融入是自然且符合教學目標的。
使用文化情境引導學習動機:在課程開始時,可能會以部落生活經驗或校園日常作為引導情境,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興趣與關聯性。例如:
避免過度連結導致課程失焦:教師謹慎拿捏文化融入的比重,避免讓文化元素影響課程的核心內容,確保學生能達成該課程的主要學習目標。
民族教育課程較具研發 (請點選)
本校積極研發具在地文化元素的民族教育教材與教具,將泰雅族語言、狩獵文化、傳統植物知識及生活智慧融入有趣的遊戲化設計。透過手作教具、戶外實作與情境競賽,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與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