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課程內容的核心目標,適度融入文化元素:在一般領域課程中,會根據課程目標的需求,適度加入文化元素。例如在數學課學習三角形分類時,使用部落建築或圖騰作為案例,但不影響數學核心概念的學習,確保文化融入是自然且符合教學目標的。
使用文化情境引導學習動機:在課程開始時,可能會以部落生活經驗或校園日常作為引導情境,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興趣與關聯性。例如:
避免過度連結導致課程失焦:教師謹慎拿捏文化融入的比重,避免讓文化元素影響課程的核心內容,確保學生能達成該課程的主要學習目標。
教師從命題上盡量貼切學生原民經驗:教師在設計命題時,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部落文化、以及自然環境,例如以部落農作物為例題或以傳統手工藝的製作過程為背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題目內容,並感受到學習與生活的連結。
透過原民經驗出題,促進學生學習技能並了解原民文化:透過部落日常生活經驗或傳統文化的場景來設計題目,例如以農耕季節、捕魚技巧等來進行數學運算或科學探究,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學習到知識技能,同時進一步認識到傳統文化的智慧。
引導學生反思和連結文化意涵:設計出題時讓學生能從解題過程中體會文化的深意。例如,從部落分享的故事出題,學生不僅解答出數學或語文問題,也能對故事中蘊含的文化價值有更深的認識,了解祖先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