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資料表
二、校務概況(包含學校歷史、發展過程及現況概述)
(一)沿革:
1、日治時期:(民9.05.~34.08)
本校前身為【ピヤナン番童教育所】(譯:埤雅南番童教育所),創始於民國9年5月15日成立,同年11月1日校舍落成並舉行開學儀式。民國10年9月11日改升為【ピヤナン甲種番童教育所】(譯:埤雅南甲種番童教育所),同年12月增建校舍完成。
2、光復初期:(民35.05.~ 49.06.)
民國35年5月1日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創立為【台北縣太平鄉四季國民學校埤南分校】。民國49年6月奉台灣省衛生委員會指定本校為營養午餐示範學校。
3、南山國校時期:(民51.08 ~ 58.07)
民國51年8月1日奉准獨立改校名為【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學校】。並於同年11月3日與四季國民學校辦理財產劃分與交接,11月10日由鄧允愷先生到校接掌政府遷台後的首任校長。
4、南山國小時期:(民58.08~迄今)
政府為推動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並於民國58年8月改校名為【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民小學】。至民國80年申請本校老校舍汰舊換新校舍原地重建工程,主要重建教室、宿舍、操場等多項大工程,期間也完成許多學校硬體工程,如87年完成教師宿舍及餐廳工程、88年完成幼稚園教室及風雨教室工程、88年底完成社區化運動場暨改善環境工程等。為重視國民素質培養幼兒接受過學前教育,本校於民國87年9月成立附設幼稚園並招生開始上課。民國100年6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並在101年元旦法案開始實施,幼稚園及托兒所將整合為幼兒園,招收兩歲到六歲的學齡前幼兒,由教育部監督管理。本校亦於民國101年8月1日實施幼托整合,將幼稚園改名為幼兒園。
(二)發展過程及現況概述:
1、108年理念、共識、認同:08月校長履新茶會闡述自我教育理念、09月與教育伙伴築民族教育目標與願景、10月與部落
及家長交談、意見交流、10月與大同國中團隊取得國小銜接國中的共識。
2、109年學習、支持:02月期初校務會議與同仁取得轉型民族實驗教育之認同、04月盤整學校校定課程架構及內涵、05月
邀請專長學者到校指導民族教育工作坊、05月本縣育成中心及東華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支持、整學年工作坊。
3、110年籌備期檢討、修正、實踐:
(1)、 辦理相關活動(110):
持續辦理pyanan山林巡禮活動
辦理教師精進社群工作坊(民族教育課程撰寫研討)
參加東華大學宜花地區原住民實驗110學年度成果發表會
接待金岳國小蒞校參訪( 師生原住民文化活動交流)
接待碧候國小蒞校參訪( 師生原住民文化活動交流)
辦理家屋落成暨民族實驗教育揭牌活動
辦理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校定課程模組工作坊
協助辦理東華大學於萬榮國小民主文化教育課程研習活動
參與台中教育大學實驗教育成果展
參訪泰雅中部實驗教育學校
辦理教師寒假民族文化教育知能研習
參加東華大學文化課程備觀議課計畫
參加東華大學族語課程備觀議課計畫
4、111年執行期至今:
(1)、 辦理相關活動(111):
辦理教師暑期民族文化教育知能研習
辦理教師精進社群工作坊(民族教育課程撰寫研討)
參加東華大學文化課程備觀議課計畫
參加東華大學族語課程備觀議課計畫
參加國家教育研究院基地學校-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計畫
參加新竹縣嘉興部落-播種歲時祭儀活動
辦理泰雅傳統知識體系建立教師增能研習工作坊
辦理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校定課程模組工作坊
接待新竹縣嘉興實驗小學蒞校參訪(師生原住民文化活動交流)
參加東華大學宜花地區原住民實驗111學年度成果發表會
接待新北市德拉楠實驗小學蒞校參訪(師生原住民文化活動交流)
辦理教師寒假民主文化教育知能研習(口簧琴製作、課程架構修正)
參加宜蘭縣公開博覽會-「守月季」公開民族教育課程
申請文化場域計畫
(2)、辦理相關活動(112):
辦理教師暑期民族文化教育知能研習
辦理教師精進社群工作坊(提升教師族語能力)
參加東華大學文化課程備觀議課計畫
參加東華大學族語課程備觀議課計畫
參加國家教育研究院基地學校-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計畫
參加宜蘭縣南澳鄉部落播種課程、武塔國小民族文化課程校際交流
參加東華大學宜花地區原住民實驗112學年度成果發表會
接待臺東縣臺坂國小蒞校參訪(師生原住民文化活動交流)
接待新竹縣嘉興實驗小學蒞校參訪(師生原住民文化活動交流)
接待新北市烏來國民中小學蒞校參訪(師生原住民文化活動交流)
參與實驗教育成果展
辦理南山國小傳統祭儀(小米收割祭、守月文化、小米播種祭)
辦理南山國小民族教育課程幼小銜接課程
辦理連結部落課程(小米收歌祭、編織共學、小米播種祭)
參加宜蘭縣「蘭陽好宜家」-閩客原多元文化教育嘉年華
參加金車基金會山海迴響原音樂舞
(3)、辦理相關活動(113)
辦理南山國小學習場域啟用儀式
參加宜蘭縣113年度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師生原住民歌謠專輯發表會暨原住民族紀念日活動
參加東華大學文化課程備觀議課計畫
參加東華大學族語課程備觀議課計畫
受邀宜蘭縣大同鄉守月季微電影首映會開幕舞蹈展演
參與教育部及學前教育署原住民教育論壇
本校傳統舞蹈隊參與113學年度宜蘭縣舞蹈競賽
參與國立東華大學主辦文化回應式教學設計跨校聯盟-數學領域小組
參與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中心辦理-113年宜花地區原住民實驗教育成果分享活動
辦理南山國小傳統祭儀(守月文化)
辦理南山國小113學年度校內聖誕節系列活動暨學生多元學習成果體驗與社團成果發表活動
參加宜蘭縣113學年度「蘭陽好宜家-多元文化教育嘉年華」活動
(4)、辦理相關活動(114)
114.8.20-22 辦理本校民族教育共備會議
114.9.1 辦理本校開學祈福儀式
114.9.16-18 參與第13屆全國泰雅運動會(籃球競賽)
114.9.27-28 參與農業部辦理「食農教育大會」
114.10.2-3 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中心辦理-114年宜花地區原住民實驗教育成果分享活動
114.10.8-9 參與「山上的孩子來看海」戶外教育課程
114.10.16-18 本校教師參與東華大學辦理教師增能研習
114.10.24 參與「2025科普列車」活動
114.10.25 本校泰雅舞蹈隊協助「南山消防局動土儀式」舞蹈展演
114.11.02 參與宜蘭縣舞蹈比賽
114.11.13 參與東華大學諮詢輔導會議暨文化課程觀議課
三、實驗教育理念
南山國小是一所泰雅族的學校,學生與老師是教育的主體,學校與部落是實踐民族教育的空間,因此,部落給予學校的責任就是發展在地化的學習內容,能讓部落族人孩子在溫暖、安定的學習生活環境下學習永續生活的智慧及技能。
本實驗教育課程亦即將發揮泰雅族Pyanan人的精神,將學生視為完整的學習個體,統整民族教育學習內容(包含傳統文化及現代文化),更顧及學生以泰雅族賽考利克方言Pyanan部落語為主軸,透過課程思維與實體操作、傳統觀念與現代實踐、分工責任與合作分享、欣賞與創作的學習過程,以達成充分發展學生潛能及培養llaqi Pyanan(南山的孩子) 初等教育學習階段,進而接軌大同國中民族教育課程主軸llaqi Atayal(泰雅的孩子)中等教育的民族教育一貫性學習為目標。
教育理念:musa maki balay kinblaq gaga nqu llaqi Pyanan【漢譯:成為具有泰雅文化素養的現代llaqi Pyanan】
本校學童畢業後幾乎都直接就讀大同國中,為讓民族教育學習有其一貫性,從初等教育扎根並向上延伸及發展,讓學習能從國小到國中,乃至於與高中、大學有完整的縱向銜接。本縣大同國中已透過實驗教育來推動民族教育發展,其教育理念為:
一、扣合區域性的泰雅民族的文化導入課程內涵
二、能獲得充分學習族群文化之機會
三、拯救瀕臨危機的民族及社會文化
四、並能認同自己的民族,成為具有原住民靈魂的新生代
本校民族實踐教育為參酌大同國中之延伸,依循之理念有下列各條:
一、強調主動的覺知:希望學生及家長等所有部落的族人,均能主動去知覺族群文化的重要性,能認同自己的文化。
二、扎根在地泰雅文化:在學校推展民族文化之萌芽,讓部落文化得以逐漸生長與茁壯,讓學生重視部落文化的發展,未來能延續泰雅民族的各項生活技能,進而認同自己部落的發展,未來能返鄉參與部落的命脈發展。
三、兼重傳承與創新:本校推展民族實驗教育兼重創新與傳承原住民族文化,經由兩大課程面向,(1)民族傳統文化,(2)部落在地特色,來豐富學生之學習內涵,提升他的基本能力與未來生涯競爭力,以增進其視野。
四、強調gaga的教學:gaga包含有很多意義,它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既包含有泰雅族文化裡最重要的精神信仰,也是祖靈的話語與訓誡,更是日常生活規範的核心,本校期望透過gaga的學習,讓孩子能體會並習得祖先所遺留下來的智慧,經由參與及了解自己的文化,並以自身文化為榮。
五、重視泰雅族賽考利克方言Pyanan部落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