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
學英語的方法討論與反思
柯孟瑄 老師
柯孟瑄 老師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發展日新月益,知識不再只有在課本裡找的到、學習者不再只是「被動式」吸收,而是要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亦根據十二年國教課綱推動「素養導向學習」,目的是培養出學生帶得走的能力、成為終身的學習者。由此可知,學習動機在課堂中是越來越重要,同時,培養目標和了解方法也是未來學習的趨勢。
因此藉由期末考結束,教師帶著學生進行自己學習反思、同時檢視自己這一年來的學習歷程,例如:學習英語的目的?課堂中的活動培養什麼英語能力(聽、說、讀、寫)?背單字的方法?
運用kahoot! 作為工具設計出「學英語的方法」相關問題,運用提問策略,引起學生動機。
進行過程中,我們反思這一年中,在課堂上進行的活動、學習的方法,學生回應熱烈,教師也能看出學生回應狀況,並即時回饋,反思好的學習英語的方法。
最後使用slido作為工具對學生提問開放性的問題,例如:「這一年用過什麼方法學習?」、「喜歡什麼方法?為什麼?」學生的回答包含「喜歡用平板wordwall練習」、「聽、因為記得比較清楚」、「從遊戲學習」、「聽CD」、「唱英語歌」...等等。
藉由提問,學生被引導思考自己的學習歷程以及學英語的方法,並藉由這樣的過程思考自己適合的方法,教師也能從中獲得學生的回饋,形成教學相長的互動模式。
藉由這樣的活動,學生會注意到學習要有方法和步驟,並探索自己適合的方式。過程中,老師不評價而是給予學生方法的建議、學生感到安全便能誠實回答和反思,並引起學生對於自己學習歷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