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達仁鄉土坂社區發展協會 古勒勒.給令(熊大龍)

文/呂安 圖/蕭仲廷

「 鏡頭裡浮現部落大街上趕路上學的孩子們,跟著愉悅的腳步來到山林間的秘密基地,有一群青年在自建自造,復刻著dagedan(排灣族語,意指休憩涼亭)與老人家的生活場景,走著走著我們來到大武山,跟著部落獵人和長輩踏上尋根之旅,前往位於屏東的舊部落。 將這些生活日常記錄下來的,不是電視臺或文史工作者,而是土坂部落不同世代的青年們。

位於臺東最南端的達仁鄉土坂部落。

關於土坂部落紀實,可以從一群名為「國排土」的青年講起,「國際排灣與圖書自救會土坂總會」於2015年創立,是一群喜歡參與各部落活動、對部落公共事務有興趣的青年組成,他們曾自主興辦「土坂社區報」,採訪與整理部落發生的事物和特別的人物故事,採編後自行印刷並發放給部落居民。2016年,國排土的執行長古勒勒.給令(熊大龍)勝任「土坂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號召青年們一同參與協會的運作,推動更多部落的公共事務。

「土坂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古勒勒.給令(熊大龍),返鄉後加入協會推行部落事務長達六年。

在2018年五年祭那年,協會首次發起影像文字人才培力計畫,希望用部落族人的視角記錄下這個重要的祭儀,總幹事古勒勒說到:「其實在排灣族社會,一般平民並不是主要參與祭典的核心人物,我們頂多在外圍觀看,所以對於細節並不一定很了解。」因此即便有許多文史或影像工作者前來拍攝五年祭,但部落族人自己紀錄的視角與意義非凡,並且讓這些影像保留在部落中。

然而在祭典之外,部落的文化與故事更是蘊藏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今年的「南迴地區紀錄片培力工作坊」,希望號召部落居民拿起手機一起挖掘生活故事,藉由紀錄片的方式將其保留下來,並讓更多人看見南迴的美。工作坊邀請到阿美族的影像工作者馬耀.比吼來介紹原住民的紀錄片、關注新移民議題的蔡崇隆與劉千萍導演講述女性視角的紀錄片、榮獲國際音樂獎項的《獵人歸來》MV導演陸浩銘與製片黃薇蓁等人來分享。講師群都是深耕於部落紀實或社會議題的專業影像工作者,希望藉此開啟參與者對於紀錄片的認識與想像,並提升對於影像設計和剪輯的能力。

「南迴地區紀錄片培力工作坊」課程於土坂金宿舉辦,吸引多位部落青年參與。

影像培力工作坊的參與者從學生到中壯年的族人都有,在一個月的培訓後大家熱切地討論自己想記錄的題材,有媽媽拍攝女兒在部落生活的一天、有關於部落涼亭搭建過程的故事、有跟隨獵人腳步了解部落遷移歷史與獵人文化的故事、有小米種植的歷程及製作奇那福cinavu的婦女 ,也有家族尋根......等的紀錄。題材涵蓋農耕、教育、建築、家族遷移等生活場景,讓人一窺排灣族部落的常民文化。

土坂社區發展協會於晃晃二手書店舉辦紀錄片成果放映會,各紀錄片拍攝者共同參與分享。

其中一部影片《遠路遠》,由部落青年朱正勇所製作,正勇平時便喜歡拿著攝影機拍攝部落活動與大小事,經過這次的工作坊,終於把一支對於家族來說很重要的影片剪輯完成。遠路遠的那條「路」,是土坂陳頭目家族成員們尋根回到舊古樓部落的那條路,那是一條長達20公里的河床地、高攀中央山脈句奈山再下切到七家溪才能抵達,路途行徑陡坡、懸崖與滑走坡,需要強健體力與對方向的判別。

工作坊參與學員朱正勇,平時便喜歡拍攝部落活動與日常生活。

2019年土坂社區發展協會協力土坂三家頭目家族分別進行尋根之旅,在耆老的引領下族人們回到長輩們曾經生活的地方探訪,而三條路中最遠的便是這條陳家頭目(Ladan)回舊古樓的路。家族一行人經過四天三夜的旅程,在抵達舊古樓時,看著現場一大片石板屋的遺跡,一間一間房舍的根基仍清晰可見,同行者們興奮地循著老人家的手繪圖一一找尋自己父母親的家屋,那份感動流露於每個人的笑容與言談中。

《遠路遠》為朱正勇所完成的紀錄片,記錄下土坂部落陳家頭目家族的尋根之旅。

「回家的這條路很遠,尋根之旅是經過很多年的規劃,也是好不容易湊齊家族成員,天候更是要作美才能夠成行。」參與這趟尋根之旅的家族成員說到。《遠路遠》這部三十分鐘的紀錄片將三次尋根之旅的歷程記錄下來,為這段回家的旅程畫下最美好的註解,也把家人的那份感動永遠留存,更是提醒著觀者回家的路怎麼走。

紀錄片拍攝者與觀影者於放映會進行分享交流。

南迴地區紀錄片培力工作坊的放映分享會舉辦於晃晃二手書店,創作者及紀錄片受訪者齊聚一堂,分享著初次看到影片的感動,也一同回起當時的心境以及鏡頭外的小插曲。透過部落居民所拍攝的影像,讓人認識不同面向的土坂部落,也從不同的角度拼湊出對於「家」的註解,讓回家的路不再遙遠。

111年臺東縣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南迴地區紀錄片培力工作坊

提案單位|臺東縣達仁鄉土坂社區發展協會

了解更多|「臺東縣達仁鄉土坂社區發展協會」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