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翻轉「設計」一條社區與設計師共創的路

受訪者/青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楊文廣、陳沛瑄、范雅婷

文/呂安 圖/蕭仲廷、青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今年夏天,金崙大街上多了一道彩色牆面,讓居民可以自由書寫和交流資訊;拉勞蘭部落推出文化報刊與部落圖像的手繪明信片;多良大溪部落的農產品和中秋月餅,在質感的包裝下搖身一變精緻禮盒;太麻里日昇媽媽的歌聲,在教室以外的空間繚繞;正興部落狩獵的用具與回憶,裝載在特製的背帶中—— 這些在南迴線上遍地開花的設計,都出自社區居民與游牧設計師共創而來。

「設計師游牧計畫」發起團隊—— 青築設計顧問工作室,是一個駐點於太麻里金針山上的地方設計團隊,由五位設計師組成,創辦人楊文廣具備工業設計的專業,在七年前和哥哥與夥伴們合資接下金針山上的民宿,展開看似與世隔絕的田園生活,並成為整座山上最年輕的生力軍。身為設計師的文廣,在與金針山居民互動的過程中,發現「設計」或許能為鄉村帶來一些轉變,於是在2019年發起「設計師游牧計畫」。

青築設計顧問工作室創辦人—— 楊文廣。

藝術家駐村創作的計畫在全臺各地已行之有年,但設計師駐村的行動卻相對少見,「設計師游牧計畫」透過在地設計團隊帶領設計師拜訪當地業者與居民,一起找出地方現下的課題與需求,並嘗試用設計的方式解決。帶著這個想法,文廣到各縣市及大專院校招募想來臺東短居的設計師,回想起最一開始的宣講臺下只坐了一位學生,文廣自嘲著說:「至少那位學生後來有報名並且錄取,這樣我們算是招募率百分之百吧!」

青築設計顧問工作室成員——沛瑄(左)與雅婷)。

設計師游牧計畫至今已執行四屆,第二屆開始每年有六十至八十位來自全臺的設計師參與徵選,業界設計師的比例也漸漸多於在校生,而游牧的範圍從金針山特定店家到整座金針山的公共區域、再到太麻里及南迴各村,每年的範圍逐漸擴大。四年來共有二十二位的設計師來臺東度過兩個月的暑假,在游牧過程中與當地業者和居民共創產品或有趣的行動。

游牧期間由青築團隊帶領設計師拜訪各村關係人,媒合兩方展開認識與合作。

在設計師游牧的兩個月中,青築設計團隊擔任引路人的角色,帶領設計師拜訪居民、認識地方,每位設計師會被媒合到一組業者或一個場域,在沒有特定框架限制下,挖掘地方的課題,過程中也透過青築團隊舉辦的設計課程和地方餐敘,加深對在地的了解。今年的計畫主軸為「一村一設計師」,以香蘭村、大王村、金崙村、多良村、正興村等五個村為遊牧場域,為了讓各村村民共同討論出村內希望被解決的課題,團隊首度運用了「審議式民主」的討論方式。設計師在前期參與臺東社造中心舉辦的培訓課程,學習審議知能、技巧和討論工具後,緊接著進入各村擔任審議式民主工作坊的主持人,讓社區居民成為主體,共同思考自己與地方的關係、生活中遇到的公共課題、盤點可以運用的資源並發想可能解決的方案,再透過投票的方式選出大家最有感的提案,由設計師進行後續的執行。

今年嘗試以「審議式民主」讓居民在設計師的帶領下,討論共同課題與提案。

然而在進行審議式民主工作坊前,居民須先了解何謂「設計」,設計師也需要找到社區的利害關係人,以及熟悉與地方溝通的語言,此時身為在地人同時也是設計師的青築團隊,便扮演很重要的引路人角色。團隊不斷在過程中和地方業者與居民溝通:設計並非製作出美美的產品包裝與平面廣告,而是透過設計的過程挖掘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一種了解自己、進而與外界對話的方式。面對前來駐點的設計師,團隊則展現社會設計的概念與做法,強調挖掘、溝通、企劃等前期工作都是設計的一環。

2022年設計師游牧計畫以太麻里的鄉鎮定位「打造全臺最解憂小鎮」為題,希望社區和設計師創造解憂的各種方式,共有五位青年設計師進駐臺東南迴五個村落,以識別設計、包裝設計、插畫、彩繪、聲音等方式,將社區的想法與提案一一成真。

設計師|莊淳喻

作品|部落日記-Lalauran

場域|太麻里鄉香蘭村

理念|藉由插畫圖像細膩傳遞部落生活點滴,在LOGO的設計上汲取部落建議採用拉勞蘭獨有的海祭典故為題,並將插畫運用於部落報刊。

設計師|胡芝瑀

作品|采集-TO GETHER

場域|金峰鄉正興村

理念|在Sinapayan青年工作站哥哥姐姐的帶領下,將狩獵者與山林的對話和多層次的記憶轉譯呈現收藏於盒。

設計師|黃軒筠

作品|聽見日昇之聲

場域|太麻里鄉大王村

理念|透過聲音結合視覺設計所呈現的聲景明信片,讓觀者藉由日昇媽媽的歌聲中走入大王村的六個角落,學習生活學習愛。

設計師|陳施澄

作品|金崙公告牆

場域|太麻里鄉金崙村

理念|來自香港的設計師觀察到金崙的觀光發展與部落文化日漸綻放,受到香港「連儂牆」的啟發,為金崙打造一面能承載部落大小事的牆。

設計師|林廣秦

作品|DAIKI 多良村大溪社區形象識別與包裝再造

場域|太麻里鄉多良村

理念|從社區品牌識別、農產品包裝以及新產品禮盒都一手包辦,圖為「月出」中秋月餅禮盒,設計師動員一家大小,由母親擔任烘焙師教導社區運用在地食材製作月餅,於中秋節發售禮盒大獲好評。


隨著游牧計畫產出一件件深刻的作品,許多人好奇,計畫後留下了什麼?團隊表示每一年都至少有一到兩件作品留下,無論是金針山的視覺系統與指標、店家的地圖與牆面,都早已融入居民的生活中。然而作品只是計畫成果的一環,更難得的是游牧計畫讓社區與設計師互相了解彼此的產業與視角,並牽起雙方一輩子的緣分。參與第一屆游牧計畫、今年加入青築團隊的范雅婷分享到:「當時參與游牧時,真的與社區產生很強的連結,比起對於設計的需求,居民好像更期待和我們有互動交流,有時只是去問一兩個問題,就會抱兩顆高麗菜回家,計畫結束後也常常被問到何時會回來金針山。」游牧計畫後有五位設計師移居來台東工作,有兩位便加入青築設計的團隊,持續用社會設計翻轉世界。

2022年「設計師游牧計畫與臺東社造中心公民參與計畫」,在太麻里菜市場聯合舉辦成果展,各設計師設攤展現設計作品。

隨著大眾對於設計的意識越來越強烈,設計師成為各個領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歷經工業化下各個職位分工明確的年代,以往設計師僅位於產業鏈的其中一小環,設計時常被視為一種「工具」,將想法視覺化便能結案。設計師對於地方的底蘊、案主的故事背景與個性、使用者需求未必有很多深入探究的機會,因此在游牧計畫的過程中,青築團隊時常接收到設計師的反饋:「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設計師是否不應該觸碰到地方的角力與來自各方的多元意見?是否應該給設計師一定的框架,減少挖掘與溝通協調的時間?」然而比起一個完美的設計成品,青築團隊更希望社區能帶給設計師更多對於真實社會課題的反思,在充分的理解下做出可持續性的設計,進而翻轉讓設計成為集體的「行動」而非單一的工具。

青築團隊在金崙公告欄前,寫下對於地方的心願。

看著越來越多年輕設計師走在游牧的路上,青築團隊希望游牧計畫能在全臺遍地開花,也非常樂意共享這幾年來在臺東推行的經驗。他們在便利貼上寫下對於明年的心願,緊緊貼在位於金崙大街上的連儂牆,成為社區最解憂的風景。

111年臺東縣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第四屆設計師游牧計畫—品牌革新打造全臺最解憂小鎮」

提案單位|青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了解更多|「田園文創聚落」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