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

愛每個學生不論他的出生背景、長相、個性

教育工作者應以愛為前提,每一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各種不同的長相不同的個性,老師應能喜歡、真誠接納每個學生,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公平及正向的教育。因為「教育是生命引導生命的歷程」,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教育工作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而建立親密信任關係,則須有真誠的關懷,教育工作者應有愛人、關懷他人的心,才能更有力量引領學生成長。

一、自律嚴謹的道德觀—做人處世的根本

赫爾巴特認為「人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因而教育目的也應是道德」,譬如善良意志、社會合作的行為、正義以及適當地服從權威等,都是他所謂品德的含義。學校的教育目的希望學生受教育後能有所改變,且是向良善的方向成長。用高倡導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自重自律的道德觀,是教育的首要課題。

二、健康的身心—養成良好健康的習慣

健康的身心是個人自我實現及服務社會的基本,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有利學生生命的開展及國家競爭力的提昇。學校要提供健康促進的學校環境,教導學生從事有益健康的活動;提供學生正向學習的環境,涵養學生正向思考的健康心理。

三、自發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教育不應只重分數而扼殺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應重視學生的多元智慧,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讓學生擁有自己想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樣學生就能在知識的寶庫自在掘取。

四、學習力的培養—培養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力

國小階段在語文、數學方面應該達到一定精熟的程度,尤其是閱讀及英語的能力更是重要,因為這是未來學習其他科目的基本能力,學生能夠培養帶得走的學習力,日後才能不斷的學習新知。學校更要教學生獨立、批判性思考,最後還有創造力和好奇心,這些在面對未來全球化的社會時才能具備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五、公平之外—給弱勢家庭學生特別的關注

對於家庭較弱勢的學生,學生在學習條件上較一般學生為差,在生活輔導上更需要老師的關愛,一樣的一句問候與關懷在這些弱勢學生的身上會有更大的成效,學校教育更應在學習上提供這些弱勢家庭學生更多的補償教育措施及給予必要的學習資源挹注。

在個人的教學歷程中,深深體會唯有發自內心的愛每個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才能更有力量去影響孩子。更深信尊重每個學生、關懷學生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支持,教導學生如何去學習勝過考試得高分;學校要提供溫暖安全的學習環境,愛每位學生、提供每個孩子成功的機會。我將秉持這份信念與時時反思的能力,與學校同仁共同努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