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畫緣起
本校第三期程特色領航計畫,在本校經過優質畫推動小組討論,再經由各科教學研究會、課程核心小組研討、行政會報、課程發展委員會、校務會議等正式與非正式討論形塑而成。
凝聚共識的過程,由「107新課綱」及「本校特色課程方向」為討論主題,教務處召集各學科召集人及教師代表,經歷2次新課綱討論會議,逐步形成國、英、數、自然、社會、藝能科均需投入特色課程研發與試行的共識;接下來請各科召開多次教學研究會,內部討論形成特色課程的方向與研發主題,訂定研發期程,成立同科或跨科之教師專業社群,預計於105~106學年度發展出本校校訂必修特色課程與校訂多元選修課程,形塑本校獨特的學校特色,成為吸引家長與國中生就近入學的特色主題。
子計畫A,分成三個分支計畫「107課綱規劃課程計畫」、「教師共備課程與教學增能計畫」、「課程小組發展課程計畫」。持續透過教學研究會、新課綱課程核心工作小組的內部對話,形塑本校課程地圖的特色,並統整本校107課綱實施整體具體作為;鼓勵老師參與社群,增能教學、研發課程,於105學年研發並試行課程,106學年積極修正調整,完成總體課程計畫,順利於107學年實施新課綱課程。
(二)具體內容與預期效益
1.計畫目標
(1)整體目標
a.規劃與發展符合107新課綱之多元選修課程,完成三年學生學習地圖及學校總體課程計畫。
b.成立核心工作小組,研討新課綱課程規劃方向,凝聚校內教師共識,有計劃召開相關會議,逐步完成各項工作。
c.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透過社群研發課程,視需要引進外部專家或友校經驗,產出本校多元選修課程、甚至加深加廣課程。
(2)分項目標
A-1:107課綱規劃課程計畫
a.依據107新課綱精神,研發多元選修課程,提供更個別化與差異化之適性課程,並於105學年研發並試行課程,106學年積極修正調整,完成課程規劃。
b.研擬本校彈性學習實施方式與配套措施,創造多元的學習環境。
c.根據試行成果,提交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逐步確定本校課程地圖
A-2教師共備課程與教學增能計畫
a.規劃於教學研究會、教務會議、校務會議中,辦理新課綱總綱、領綱、他校實施經驗之教師研習,增強教師對新課綱的認識。
b.鼓勵教師組成教師專業社群,並搭配均、優質計畫,給予設備經費及課程研發所需軟、硬體資源。
c.請教師將社群研發成果或學生學習成果於教學研究會、教學準備日向其他教師說明,以達經驗交流,提升教師專業知能之效。
A-3課程小組發展課程計畫
a.所有教師和行政團隊均能充分體認課綱轉銜的必要改變和核心理念。
b.整合子計畫B及子計畫C發展成校訂必修課程,提供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以跨領域、知識應用統整應用類型之課程為主;並於子計畫D中除了發展課程提供加深加廣選修,延伸部定必修以銜接大學進路作準備,也以拔尖多元培訓計畫,提供補強性選修,提供適性與差異化教學,確保學生基本學力。期使學校各式課程規劃均符應新課綱理念和學校辦學願景。
c.各學習領域推派核心工作小組代表,討論本校學生圖像,規劃課程地圖草案,提交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106年6月確立本校新課綱課程總體計畫。
d.教師社群成員及運作
(1)教師專業社群
專業社群名稱
A-3核心工作小組
成員
(一)校長擔任主任委員、教務主任擔任執行秘書,行政人員代表 4 人,包含;學務主任、圖書館主任、輔導室主任、教學組長。
(二)各領域教師代表:指由各領域之教師選(推)舉之代表,其人數不得少於委員總額之二分之一,包含語文(國文 1 人、英文1 人)、數學 1 人、社會 1 人、自然學科 1 人、藝能科 1 人、全民國防教育 1 人及教師會代表 1 人等 8 人。
(三)家長或社區代表:指由家長會或社區人士選(推)舉之代表1人。
工作內容
1. 執行A-3「核心小組發展總體課程」計畫
2. 規劃執行方案
3. 推動方案
4. 議題提交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
(2)運作模式
由校長擔任社群召集人,教務主任規劃研討主題,預計每月進行1~2次核心工作小組會議,並將規劃草案提交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
2.分支計畫具體作為與預期效益
A-1:107課綱規劃課程計畫
(1) 受益對象:本校全體學生,共計1,800位。
(2) 預期效益
a.完成左營高中學生圖像
b.完成多元選修、特色課程、加深加廣選修、彈性學習課程規劃。
c.完成本校總體課程規劃
A-2教師共備課程與教學增能
(1) 受益對象
a.直接受益:本校教師110位及跨校教師。
b.間接受益:本校全體學生。計1,710位。
(2) 預期效益
a.教師專業社群、核心工作小組會議、課程發展委員會能定期運作並逐步完 成新課綱課程規劃。
b.多數教師能瞭解課程研發的方法,並產出教師自編教材。
c.透過教學方法或課程設計的精進研習,增進教師專業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A-3核心小組發展總體課程
子計畫A:召集人教務主任葉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