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畫緣起:
1.本校地處高雄北郊舊部落,且因眷村改建,人口外移,影響學生來源,入學素質有落差。因家長普遍存有明星高中升學迷思,未能進入市區學校的學生才會選擇就讀本校,學生平均成績常處在中等區位。為增進學生學習成效並引導其學習,各科教師組成「提升學習力」小組,利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咸認唯有辦理「拔尖」、「固底」、「扶弱」的課程,方足以提昇學生學習成就並塑造優良學風。
2.學生入學成績雖屬中等,但有部分學生係因學習不得法,並非資質駑鈍,學生的智慧與能力尚待指引與開發。本校學生饒富創意,善巧靈慧,可塑性極大,若學習得法,再經校園環境的薰陶與教育,給予更多的琢磨,常有令人驚艷的突出表現。在「教之使成英才」的理念下,教師們樂於提供更多元的教學服務,逹成知育、情育方面的教學效能。
3.第二期程第一年、第二年優質化計畫,本校辦理蘋婆菁英班「拔尖」和「多元菁英」課程及蘋婆數學班、蘋婆英文班「紮根」課程,以拔尖、扶弱為本,規劃提昇學生多元學習知能。近年來已有顯著成效,99年大學繁星計畫本校錄取18人,100年大學繁星計畫本校錄取57人,101年大學繁星計畫本校錄取55人,102年大學繁星計畫本校錄取58人,錄取人數均為高雄區最多,錄取頂尖國立大學者亦創歷年來新高。未來透過更多的補救教學措施,充份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註:蘋婆是左營高中校樹)
4.近年來的努力,社區生入學佔本校新生比率、學生「樂學計畫免試入學」入學比例逐年成長。
提升就近入學比率
本校學生「樂學計畫免試入學」入學比例
5.優秀學生入學獎學金吸引社區優秀學子就讀本校,提升入學學生品質。經三年之分析,領到獎學金之同學入學後學業成績表現參差不齊,表現不如預期。所以102學年將「優秀學生入學獎學金」修改為「新生定期考學業成績表現獎勵金」,激勵在校表現。
6.Learn Mode 數位教學平台的發展
(1)信望愛文教基金會教育平台實驗計畫介紹
信望愛文教基金會:王雪紅女士旗下之信望基金會,在台灣地區捐贈搭配高中學科課程教科書內容、老師管理平台及增進學生學習軟體,搭配載具為hTC Flyer,為此專案捐贈方案。
信望愛基金會捐贈左營高中660台Flyer平板電腦,提供高一學生每人一台進行數位學習使用。
(2)計畫宗旨
開創新型數位教學模式與產製數位學習內容協同學習,共同成長,縮減城鄉數位學習資源差距成為:
老師備課的好工具;老師與學生互動的好平台;老師建立個人品牌的好環境。
學生預習、複習、自我練習的好夥伴;學生拓展學習視野的好管道;同學們協同學習的好社群。
(3)計畫中學校、師生與家長之角色
學校:擴增校內網路軟硬體與對外頻寬、支援溝通和行政管理工作
教師:配合參與研習、自編數位教案、參與互動學習、推動相關課程,並提供使用經驗和改善建議
學生:透過教學平台參與自主學習、延伸學習、跨校互動與團隊合作學習
家長:在計畫中協助和參與子女的數位學習、數位公民養成的歷程等
(5)LM教學平台實驗計畫不只是一般的平板電腦捐贈,除了有形的平板電腦,還提供一個內容豐富、具備效率又安全的教學平台,和學校師生一同創造空前的台灣數位學習經驗。
(4)為活化十二年國教主動探究式學習,透過新時代的數位化學習方式,掀起「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頁,左營高中拔得頭籌,將與其他各校學生運用雲端資源交流學習。
7.學生是校園的主體,亦是家長的寄望所在,教務及其他行政部門確實掌握並宣示學校的發展目標、願景及推動優質化的精神所在,在全校總動員的架構下,深信經第二期程第三年的實施,必可讓左中師生有更優異的表現,讓學區家長願意鼓勵子女就近入學。
(二)計畫目標:
1.建立學生信心,獎勵學生成就 2.增進學生課業,提振學習能力
3.提高入學素質,統整學習成效 4.提昇科學素養,強化體驗實踐
5.激發學生潛能,協助展現優勢 6.透過服務學習,參與公共事務
7.促進適性發展,擴展生活經驗 8.增強品德修為,表揚品德楷模
(三)團隊建構:
1.由教務主任擔任召集人。
2.蘋婆學生培育計畫:本項計畫由教學組長擔任小組長。行政團隊由註冊組長、設備組長擔任。教學團隊由各學科科主席與秘書負責。其中數理實驗班由數學科、自然科召集老師負責。舞蹈班學科加強課程由舞蹈組負責。拔尖、扶弱專班等實質教學活動由各學科科主席協助推動。
3.學生增能研習計畫:本項計畫由王萬珍老師擔任小組長。行政工作由教務主任、設備組長負責,團隊包括國文科、英文科、歷史科及自然科老師等協同推動。其中社區文史探究由國文科、歷史科老師負責,科學活動部份由自然科科老師規劃、學生平板電腦資訊能力養成由資訊老師和資訊執秘負責、Learn Mode 數位教學平台的發展則由圖書館及教務處予以行政支援。
4.品德及多元學習計畫:本項計畫由社會科林明鋒老師擔任小組長。行政團隊由學務主任、訓育組長、生輔組長組成。教學團隊由社會科、藝能科、體育科、音樂科老師及外聘社團老師等擔任。其中「有品」活動的推展由學務處總理。「心靈成長」及「生涯探索」活動由輔導室主導,學務處協同推動。平日執行由導師支援推動。藝文創作、鑑賞、展覽活動規劃及實施,由音樂及美術老師協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