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畫緣起:
1.本校於99學年度起推動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初期有22位教師參加,並由行政同仁率先投入,100學年度有30位老師加入,101學年度有37位老師加入,102學年度繼續辦理,本校參加教專的人數比例達八成以上,形成一個學習型的校園組織。
2.切合教師需求來辦理進修研習發展,增加教師知能。
3.整合知識的管理與分享機制,除運用現有的e化設備外,再強化建構管理平台,提供教師知識及經驗分享機制,透過本校己建置完成的moodle教學系統,將自製媒體教材上傳平台,提供學生一個沒有時空限制的行動學習網絡。
4.隨著資訊化時代來臨,資訊科技突飛猛進,使學校教學方式需要改變,教師必須能懂得利用電腦及網路,才能掌握未來資訊融入學校教育的趨勢,以因應教學科技的變革。出版品(例如電子書)、教材的無紙化在現今亦是數位化與網路化環境,增加學生閱讀書籍的管道趨勢。
5.專業成長不能單打獨鬥,也無法以閉門造車式達成,許多課程問題更無法於自身領域完成,唯有透過教學研究會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的不斷交換意見,方能達成事半功倍效果;除此之外,校際的觀摩學習及教學經驗的分享及意見交換,將是提昇教師專業的重要管道。
(二)計畫目標:
1.發揮教師專業,促使貢獻所長 2.鼓勵研發創意,提升教學成效
3.鼓勵教師進修,強化專業成長 4.建置教學檔案,充實教學內容
5.整合進修成果,分享教學資源 6.推動數位教學,提升成長動能
(三)團隊建構:
1.由生物科許惠紋老師擔任召集人。
2.教師專業增能研習計畫:本項計畫由教學組長擔任小組長。行政團隊由秘書、輔導主任、圖書館主任組成。教學團隊由各學科科主席負責。
3.教師資訊能力提昇計畫:本項計畫由粘碧慈老師擔任小組長。行政團隊由總務主任、圖書館主任擔任。教學團隊由電腦科、資訊執秘及其他具資訊專業素養教師擔任,各科教學研究會協同參與。
4.整合校園各項e化教學系統,強化部落的應用,新增「建立校園數位出版發展方案」,導引學校發展優質自製教材,由圖書館主任與資訊教師共同擬訂研習計畫,讓全體教師透過平台作校內外經驗的分享連結,各科教學研究會協調參與。
5.專業學習社群:團隊由各計畫負責老師規畫,以每一分支計畫一社群團隊為基礎;另由教務處整合各社群並規劃校際交流合作機制,達成資源共享、經驗分享的最佳效益目標,各科教學研究會協同參與。
6.持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由教務處主導,教學組長擔任小組長,所有成員為參與對象,逐步落實「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及「敬業精神與態度」等四個層面,以滿足目前教學的各項需求,102學年度為教師教學入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