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病毒是什麼?諾羅病毒症狀?諾羅病毒會傳染嗎?諾羅病毒多久會好?感染後可以吃什麼?《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析!
諾羅病毒是什麼?諾羅病毒症狀?
諾羅病毒(Norovirus)是一群可感染人類,並引起病毒型腸胃炎的單鏈核醣核酸(RNA)病毒,過去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
諾羅病毒症狀包括:
噁心、嘔吐 、腹瀉、腹絞痛、發燒、寒顫、倦怠、頭痛、肌肉酸痛
通常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上述症狀一般會持續1~10天,之後便逐漸痊癒。在台灣每年通報腹瀉群聚案件中,約4成為諾羅病毒。
諾羅病毒的病毒性腸胃炎會傳染嗎?傳染途徑?
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在體外可以存活長達3週,在水中可以存活更久,僅需極少量病毒約10~100個病毒粒子即可造成感染。
其特點包括:
耐受溫度達63度:諾羅病毒在80度高溫下,30秒才會失去活性。
無法被酒精、乾洗手殺死:諾羅病毒屬無套膜病毒,無法透過酒精殺死。
無法長期免疫:諾羅病毒的外殼蛋白具有高變異性,曾感染者也無法獲得長期免疫。
諾羅病毒5大傳染途徑:
1.生食海貝類及牡蠣等海鮮
2.吃到患者準備或料理的食物
3.吃到患者吃過的食物
4.接觸到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的飛沫
5.觸摸帶有病毒的物體後,觸摸自己的嘴
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症狀差異
諾羅病毒 VS. 輪狀病毒
症狀以嘔吐為主,其次為腹瀉 VS. 症狀以腹瀉為主,也常見發燒
症狀持續2~3天 VS. 症狀持續4~5天
所有年齡層均可能感染 VS. 好發0~3歲嬰幼兒
無疫苗預防 VS. 已有口服疫苗
諾羅病毒症狀多久會好?
諾羅病毒所引起的病毒型腸胃炎,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症狀一般持續約2~3天,若是嬰幼兒、老人和免疫功能不足者,症狀則可能持續1~10天。
諾羅病毒潛伏期多久?傳染力多強?
諾羅病毒潛伏期一般為24~48小時。
諾羅病毒患者康復後,至少3天內都具有傳染性,少數免疫不全的患者甚至在康復後2週,糞便仍存有病毒具有傳染性。
諾羅病毒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什麼?
諾羅病毒患者早期須多喝水或藉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可在藥局購買),來緩解脫水,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待症狀緩解後,即可透過少量多餐及清淡飲食來補充營養;恢復過程中若出現噁心感,則可先稍作休息。
諾羅病毒可以吃什麼?
稀飯 白飯 吐司(不含牛奶) 饅頭 蘋果泥
有脫水現象者,建議避免喝運動飲料,改喝藥局販售的電解質補充液,因為其滲透壓更適合發生急性腸胃炎的病人。
諾羅病毒不可以吃什麼?
牛奶 蛋類 汽水 果汁 濃湯 油膩、辛辣、重口味食物 高纖維食物
諾羅病毒嬰幼兒吃什麼?
喝母奶的嬰兒:可餵食母奶。
喝奶粉的嬰兒:沖泡奶粉時需稀釋成2/3奶或半奶,若還會拉肚子,則換止瀉奶粉(無乳糖成分);約1週後,視病情恢復狀況,逐漸換回嬰兒奶粉。
近期國內除了流感之外,還要小心諾羅病毒。疾管署示警,其病毒株已轉變為GII.17型,春節腹瀉就診創5年新高。醫師黃軒表示,諾羅病毒會使得水瀉又「噴射狀嘔吐」,而酒精性乾洗手對諾羅病毒無效。因此,民眾應優先選擇含次氯酸鈉(漂白水)的環境消毒劑。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表示,諾羅病毒GII.17型病毒株捲土重來,春節腹瀉就診創5年新高。由於已間隔8年未現蹤且出現基因重組變異,多數民眾缺乏抗體免疫力,恐引發多起群聚感染事件。
監測顯示,近期群聚感染多發生於餐飲場所、長照機構、家庭聚餐、未徹底加熱海鮮(如生蠔),因此生的海鮮,尤其是貝類最近要少吃。
至於臨床特徵與高風險族群,他表示,諾羅病毒的潛伏期:10~50小時(平均24小時)。典型症狀包括水瀉(每日4~8次水樣便)、噴射狀嘔吐(兒童尤為明顯)、低度發燒(37.5-38.5°C)、腹痛伴隨肌肉痠痛。
諾羅病毒產生的重症有2種:
1. 小於5歲的幼兒可能因嘔吐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2. 老年人脫水風險高,需監測尿量與電解質平衡。
黃軒表示,防疫關鍵有3點:
1. 個人衛生:如廁後、進食前使用「抗菌肥皂搓洗20秒」,重點清潔指縫與甲溝。
此外,酒精性乾洗手對諾羅病毒無效,應優先選擇含次氯酸鈉(漂白水)的環境消毒劑。
2. 飲食安全:貝類水產需以85°C以上加熱90秒,才可滅活病毒 生熟食砧板分離,避免交叉污染。 腹瀉期間禁止為他人備餐(症狀消退後仍需持續48小時)
3. 環境消毒:嘔吐物處理應穿戴手套與口罩,先以5,000ppm漂白水覆蓋30分鐘再清除。門把、電梯按鍵等常觸碰表面,每日以1,000ppm漂白水擦拭。
治療方式包括支持性療法、止吐劑應用、抗生素禁忌。
1. 支持性療法:補充水分與電解質(WHO建議低滲透壓口服補液鹽)。
2. 止吐劑應用:Ondansetron舌下錠可減少兒童急診輸液需求。
3. 抗生素禁忌:諾羅病毒為RNA病毒,「抗生素無效」且可能加劇腸道菌群失衡。
疾管署示警,其病毒株已轉變為GII.17型,春節腹瀉就診創5年新高。
諾羅病毒年後大肆虐!疾病管制署今2025.02.11表示,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衝破30萬人次,創10年新高紀錄,近4週398起腹瀉群聚,98.6%檢出諾羅病毒,提醒民眾,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且「酒精殺不死」,開學過後更要注意流行趨勢,《NOWnews》也整理諾羅病毒症狀、潛伏期、傳染途徑等資訊。
諾羅病毒是什麼?酒精竟然殺不死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說明,諾羅病毒屬於「杯狀病毒科」,只需要10到100個病毒粒子就足以在人身上引起疾病,且一般常用的「酒精性消毒劑」無法完全根除,需要使用濃度高於50 ppm(理想濃度為1000至5000ppm)的「氯漂白劑」進行環境消毒,且消毒劑接觸時間至少要3分鐘以上。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疫情情況。
▲諾羅病毒傳染力極強,只需要10到100個病毒粒子就足以在人身上引起疾病。
諾羅病毒症狀有什麼?潛伏期多久?
吳昌騰指出,諾羅病毒感染後的症狀範圍很廣,從無症狀感染到「嚴重脫水性腹瀉」都有可能,最大宗的還是「腹瀉和嘔吐」,其它包括噁心、腹部絞痛、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全身不適;特別要注意的是,諾羅病毒可能讓患者出現「脫水」的嚴重併發症,進而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此外,諾羅病毒症狀性感染的潛伏期通常為24至72小時,流行期為每年11月至隔年3月,傳染力很強,大人與小孩都可能罹患,易引發群聚感染。
▲雲林縣王姓男子年初二家族聚餐訂購虎尾鎮某餐廳的外帶桌菜,結果家族30人有15人出現腹瀉等症狀,感嘆年假全毀。
▲嚴重的腹瀉和嘔吐,是感染諾羅病毒最大宗的症狀。
諾羅病毒怎麼傳染?怎麼預防?
吳昌騰提及,諾羅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但「嘔吐物」在病毒傳播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病毒可以透過受污染的食物、水、物體表面傳播,甚至氣溶膠傳播,例如「吸入嘔吐物中的病毒粒子」,其中,「食物處理人員是重要的感染源,生食或未煮熟的貝類也可能導致感染。」
在預防上,吳昌騰強調要從個人衛生做起,一定要使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外,特別是在上完洗手間後和進食前;並盡量避免接觸可能受污染的表面和物體、做好環境消毒;生病的食物料裡處理人員務必暫停工作,且在症狀消失後至少48小時內不要返回工作崗位;最後就是確保飲用水的來源安全,避免飲用受污染的水。
▲腸病毒疫情升溫!疾管署呼籲要做好個人衛生,平時應以肥皂正確勤洗手。
▲預防諾羅病毒,最重要的是使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尤其是上完洗手間後和進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