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鄭成功文化協會 開元佛殿,將於今年2019年10月12日,農曆己亥年9月14日,隆重舉辦第一屆國際玉皇文化節 暨 第十九任 中天玉皇大天尊-玄皇高上帝就職大典。
中天玉皇大天尊,簡稱玉皇上帝、玉皇大帝、玉皇、玉帝,也就是俗稱家喻戶曉的「天公祖」,他代表著中天最高的權位,而並非單只是某一位神聖的尊號,目前中天玉皇大帝已蒞任到第十八代,是由關聖帝君擔任,尊號為玄靈高上帝,祂由1863年接任至今已屆156年,由於中天氣運的轉變,關聖帝君將於今年己亥年(2019年),功圓行滿,佛證蓋天,回歸本位。
早在2005年,上天已經在選拔新的玉皇大帝,最後經由五教教主的再三舉薦及眾神聖的選拔,考證延平王鄭成功累世忠孝仁義精神,德慧俱備,經歷完整,確認承繼為第十九任 中天玉皇大天尊,懿封尊號玄皇高上帝,統御三十二天,三界十方諸天星斗以及四生六道之萬靈萬神,繼以普化蒼生同登慈航。
玄皇高上帝 延平王鄭成功的元靈,追遡自六千八百年前,乃上古時代位居於三十六天大羅天之『三靈聖元』,因時運所至,乃降生于周朝的文王長子「伯邑考」,為營救當時被商紂王囚禁的父親文王,反遭陷害,上天念其一片孝心,孝誠感天,禮義完備,敕封為【紫微大帝】,掌轄群星。
再時運所需,乃第二世降生於唐朝,即是「陳元光」大將軍,表現忠肝義膽的精神,智勇雙全,護國安民,由於開闢漳州、潮州一帶有功,受歷代皇帝的追封,清乾隆皇帝授封為【開漳聖王】,至今仍受到萬民的敬仰與朝拜。
再時運所至,第三世乃降生為北宋時期的「楊延昭」,為楊業之子,一生忠耿保家衛國,大忠大義的精神,與其父楊業,子楊文廣,並稱楊家將,上天授封為【楊府元帥】。
第四世降生於南明時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一生忠義精神,反清複明,國賜姓名朱成功,明永曆授封【延平王】,最後收復臺灣,開墾治理,使臺灣奠定今日富足安樂的基礎。
綜觀以上延平王鄭成功累世的身分與經歷,皆為忠烈名將,並以崇高的忠孝仁義精神,護國佑民,匡君救民,是為皇朝之棟樑,蒼生之標榜。其歷經紫微大帝,開漳聖王,楊府元帥以及最後的延平王鄭成功,皆屬於同一靈脈,由於經過這四世的淬煉與磨考,皆秉持著忠、孝、仁、義的道德精神,犧牲奉獻,百折不撓,因此方能得受五教教主的舉薦與眾神聖的推選,繼關聖帝君之後,接任第十九代中天玉皇大天尊-玄皇高上帝。
因此,在此誠摯邀請第十九代 中天玉皇大天尊-玄皇高上帝之同一靈脈之相關宮廟與宗親團體,共襄盛舉,共同參與5730年來第一次在人間舉辦的玉皇大帝就職聖典。
藉由現今科技的發達與交通的便利,聯合四大靈脈的相關宮廟與宗親團體,並舉辦第一屆國際玉皇文化節慶,一起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及玄皇文化,並藉由這一次國際性活動的平臺,以提升各宮廟與宗親團體的知名度與功能性,讓中華文化更永續傳承,冀以再發揚光大,造福人群。
讓玄皇高上帝的神威普照十方,光耀世界各角落,讓更多有緣人同沾聖恩,福慧圓滿。己亥中天氣運轉變之際,乃是中天皇統交接之年,是驚動三界諸天與天地六合的大事與聖事,冀盼大家協合共辦,蒞臨指導與觀禮,親沐聖恩,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有關於當天就職聖典活動的時程內容與盛況,根據我們籌備會的規劃與估算,預計大約有二萬人次參加聖會。
上午是第十九任中天玉皇大天尊-玄皇高上帝的【列隊進場】與【就任儀式】,中午是殊勝的【御宴】,即是玄皇高上帝就任,宴請前來慶賀的諸天神聖的御宴,並將請260位穿著旗袍的禮生,以訓練有素的整齊步伐與動作,仿中國古禮的方式進獻上供,並配合國樂的演奏。
下午將舉行【萬人祭天】科儀,每位與會人士將有機會,穿著「皇袍五龍衣」,藉由當日玄皇高上帝就職大典之祥瑞聖氣,于壇前向皇天祈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賜福納祥闔家安康,將可預知場面之殊勝莊嚴與非凡意義。
我們中華鄭成功文化協會 開元佛殿 玄皇高上帝籌備會,奉命在此宣揚,並誠摯的邀請海內外的相關宮廟與組織及宗親團體,屆時一同蒞臨這場神人共辦,天人同賀之聖會。
鄭成功誕生的史蹟
出版日期:民國57年9月30日, 1968年09月30日
書刊名:臺南文化
刊別:季刊
卷期:第8卷第3期
起迄頁碼:9-11
出版地:臺南
發行地:臺南
日本的「西日本新聞証」編集局長井手純二,月前曾來臺灣旅行,並至臺南參觀延平郡王祠,返日本後,將鄭成功當時在日本誕生地的千里濱有關鄭成功的史蹟圖片廿三幀,寄給臺南市政府,這些照片有八时有六时,市府民政局已加以整理並裝上鏡框,附以說明,定本月廿九日民族英雄鄭成功復臺三○五週年紀念春祭鄭王時展出,以供市民參觀。「鄭成功是明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七月十四日(陽曆八月廿七日)誕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千里濱,即今之長崎縣松浦郡。鄭成功是明末時名震歐亞的英雄人物,不但民間專稱他為「國姓爺」,即當時日本和歐洲人也這樣稱呼他。 英雄誕生傳奇 世界上的英雄人物,在他誕生時都有一些神奇的傳說,以作為英雄的不平凡的襯托,鄭成功也不例外。根據私人的記載說:「芝龍(鄭成功父)……無何落魄去日本,娶倭婦(田川氏)生成功,是夜倭島萬火齊明,芝龍心異之」(鄭亦娜鄭成功傳),日本川口長孺臺灣鄭氏紀事亦稱:「初鄭芝龍之居平戶也,娶平戶士人田川氏女,生成功及弟七左衛門……,其生也,島中萬火齊明,芝龍心異之」。以上是說鄭成功誕生於夜晚,且有異徵,但日本千里濱方面則說鄭成功是誕生於白畫,日人葉山高行撰的鄭成功慶誕碑上說:「既而田川氏娠;一日出遊千里濱,拾文貝;俄將分娩,不及還家,乃就濱內巨石以誕,是為成功,實寬永元年(西元一六二四)七月也。土人今猶名其石曰:『兒誕石』」。 白石有幸成名 這次日本井手純二寄來照片中,便有幾幀是兒誕石、慶誕碑及川內浦千里濱的風景。詩僧曼殊東遊有過平戶延平誕生處詩:「行人遙指鄭公石,沙白松青夕照邊,極目神州餘子盡,架裟和淚伏碑前」。現在日人已將兒誕石列為史蹟,這也是「青山有幸,白石成名」。鄭成功在日本至七歲時,由鄭芝龍派人至日本接回福建石井故鄉,日本尚傳說鄭成功七歲前在日本與花房某學劍,又六歲時會在花房氏宅畔手植椎樹一株,其後這株樹長得很茂盛,被視為「松浦心月」的勝景之一,樹旁立一小石碑,鐫有原銓詩:「鄭森(成功本名)往昔在壺陽,講武修文鍊鐵腸,此樹當年親手植,至今婚據鬱蒼蒼」。 手植竹柏卓立 但這次日本寄來照片,沒有椎樹,只有其手植的「竹柏」,此竹柏現也枝葉茂密,十分挺拔,卓立於川內浦,該處靠山臨海,海邊一帶有搭蓋棚屋在水上的人家,像四川長江邊碼頭的棚屋一樣。照片中的川內浦,海岸線的風景是很優美,至於鄭成功慶誕碑的照片,可看出碑的橫款作篆文,碑是漢文,然已呈斑斑的痕跡。川內消現有鄭成功的小廟,係日式翹脊屋頂,廟內有神龕,上有「浩然正氣」匾額,可見鄭成功抗清復明的浩然正氣,亦為日人所崇仰。 珍藏畫像銅印 日本松消資料博物館,尚珍藏有鄭芝龍「鄭氏」(篆文)兩字銅印、銅器香爐,邊作齒形,底面有水波紋,中有龍紋,脚的邊緣是屈脚萬字。另有鄭芝龍的銅器古玩,為一象上乘兩人,這些均見之這次寄來照片中。此外尚有鄭成功畫像(與本省現所收藏鄭成功朝服畫像相同,日本所藏的諒為摹寫品)及鄭成功所書行草條幅五言律詩:「一自幽山別,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争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草色,春露到秋風。」款作庚子秋月(庚子為永曆十四年,西元一六六○年,即鄭成功復臺前一年)鄭成功,蓋有「鄭森之章」及「成功」印各一,此一條幅是否出之鄭成功手筆真蹟則不得而知,因其字體與現臺南開元寺所藏鄭成功書太極圖說的字體是不同的。 「據日人井手純二所寄照片說明,鄭成功廟在日本川內浦丸山山腰,鄭芝龍早年所居舊宅在川內浦市街,當時稱「喜相院」,前庭有高逾十公尺的竹柏,相傳為鄭成功所手植。
鄭成功墓園
鄭成功薨逝後,原葬東寧近郊洲仔尾鄭成功墓址(今屬臺南市永康區);施琅克臺、鄭克塽遷居北京後,上疏表示「念台灣遠隔溟海,祭掃維艱」,請遷內地。康熙皇帝對此下詔:「朱成功係明室之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敕遣官,護送成功及子經兩柩,歸葬南安,置守塚,建祠祀之。」並提贈輓聯:「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農曆五月二十二日,鄭成功、鄭經父子遷葬福建省南安縣康店鄉覆船山,附葬於七世祖鄭樂齋墳墓內。也有說法稱,為免台灣人起抗清之心,鄭氏諸祖在台諸墳悉遭朝廷下令遷葬福建。
東寧
東寧(閩南語:Tang-lêng;日語:東寧/とうねい Tōnei )是17世紀鄭氏以南明延平王的身份於大員地區的藩王政權稱號。對於「東寧」一詞的地位,當代學者之間有著相左的見解,有人稱之為鄭氏的「國號」,也有人稱之為台灣在鄭氏統治下的「總地號」。東寧此一名稱,在鄭氏降清滅亡後仍持續被使用至今,成為台灣社會的一道歷史痕跡。
對於東寧一名的使用始末記載不一,多數史料顯示此一名稱是在鄭經繼位後才開始使用;然而,亦存在部份史料記載,此一名稱為鄭成功於永曆帝被殺之後所改。在部份史料中,以東寧國或東寧省等寫法來稱呼當時的台灣;此外,鄭經又在與清廷的談判書信中留下了「遠絕大海,建國東寧。於版圖疆域之外,別立乾坤」等擁有多種解釋的語句[3],而這些正是導致這個名稱及具爭議的理由。除鄭氏曾以東寧自稱,敵對的滿清與往來密切的日本江戶幕府也都曾如此稱呼鄭氏;其中,日本古文書中曾尊稱鄭經為「東寧國王」,而清方則稱之為「偽號」,並在官方史書中記錄鄭經將東都改稱東寧省
蔡向原民道歉
鄭成功託夢向原民道歉 鎮門宮辦法會
鄭成功託夢向原民道歉 鎮門宮辦法會
發布時間:2016/8/11 12:51 更新時間:2016/8/11 15:15
供奉「國姓爺公」鄭成功的台南市鹿耳門溪口鎮門宮,兩周來廟方管理人,連續被鄭成功託夢,要求向原住民道歉,為300多年來的漢人與原住民爭議尋求和解,鎮門宮也因此成為全台第一家、向原住民公開道歉的國姓爺廟宇。 被稱為民族英雄的鄭成功,300多年前從鹿耳門溪口登台,除了趕走荷蘭人,也驅趕原住民,因此部分人士甚至指鄭成功是屠殺原住民的罪人,台南火車站前的鄭成功銅像,7月28日還遭民眾潑灑紅墨水抗議。 此事件過後,供奉「國姓爺公」鄭成功的台南市鹿耳門溪口鎮門宮,傳出管理人這兩週以來,連續被鄭成功託夢,要求他在14日的祝壽法會上,代為向原住民道歉,為300多年來的漢人與原住民爭議尋求和解,但原住民代表認為,雖然說廟方有心值得肯定,但難免被外界質疑消費原住民。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教授 羅永清
信仰的或是靈界 現在開始可以這樣做是蠻不錯的 我是希望說將來歷史 能夠讓台南市民或是相關的人 能夠知道有很多角度可以提供 所以我覺得是很棒的開始
台南市原住民籍議員 谷暮‧哈就
他(廟方)道歉的形式 道歉的時間點 我們其實覺得不是很適當 那這其實不是我們西拉雅族人 或是一般原住民族人 可以接受的方式
對此,廟方強調,此次的普渡法會做到盡善盡美,同時也不排除在廟中供奉原住民英靈牌位,目的只是代表國姓爺鄭成功尋求300多年來的和解。
台南市鹿耳門溪口鎮門宮管理人 林忠民
我跟你說 我們先做 該怎麼做 做到人家開心為原則 他們不開心不接受 我們就一年一年辦 甚至我們鎮門宮 昨晚還有構想 要跟國姓爺報告 不然改先安置一個 原住民的靈位祭拜 拜到他們認為我們真的有心 原民代表基本上肯定廟方作為,但期望廟方能夠邀請台南西拉雅四大社參與,同時請益怎樣才是最好的和解方式,有共識後、再向市府反應拆除鄭成功銅像,如此才是落實真正的原住民族轉型正義。
但不論如何,鄭成功託夢要化解300多年來的恩怨,也成了地方奇談。
記者 溫正衡 台南報導
曾於詩作《錯誤》中寫下「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著名詩句,詩人鄭愁予(本名:鄭文韜)於美國時間13日凌晨因心臟衰竭在美逝世,享耆壽91歲。鄭愁予為金門縣政顧問,20年前也將戶籍遷至金門族人戶內。
詩人鄭愁予(本名:鄭文韜)於美國時間13日辭世。(中央社資料照)
詩人蕭蕭今天向中央社記者轉述鄭愁予弟媳婦林彩桂訊息,指鄭愁予於美國時間6月13日凌晨4時44分因心臟衰竭逝世。
鄭愁予1933年12月4日生於山東濟南,1949年舉家來台,1967年曾應邀赴美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寫作計畫」(IWPG)。
鄭愁予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十一世裔孫,民國94年他決定「情歸浯江,落籍金門」,將戶籍遷入金門縣族人鄭峰生戶內,他同時也是金門縣縣政顧問;但6月13日凌晨4時因心臟衰竭逝世於美國,享壽91歲,消息傳回金門各界均表不捨。陳福海聞訊深表不捨,已交代縣府文化局向家屬致意,並提供必要協助。
金門縣政府指出,鄭成功曾據金門、廈門以抗清,受封國姓爺,後來鄭氏歸降,族人全被內遷;本名鄭文韜的鄭愁予,民國22年出生在山東濟南,後隨軍職父親遷來台灣。57年鄭愁予取得獎學金前往美國深造,進入名作家聶華苓所主持的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研究,陸續獲得多個學位,並先後任教美國愛荷華大學及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香港大學等校,教授中國現代文學。
客居美國37年的鄭愁予大師,一直到94年才返回台灣,擔任國立東華大學第6任駐校作家,後來在金門大學首任校長李金振熱忱邀請下,回到金門擔任金門大學講座教授多年,李金振卸任後他於105年起受邀為東海大學駐校詩人,106年更榮聘為東海大學終身榮譽講座教授,長駐東海校內。
不過,5年前鄭愁予妻子余梅芳在美國過世後,鄭愁予因年歲已大,且因老伴過世受剌激有失智傾向,家屬表示其身體狀況不適合長途搭機,此後即長居美國不曾再返台,外界都少聽聞其消息。
鄭愁予是國際級詩人,文學泰斗,他的作品在華人世界廣獲好評,民國86年其作品《錯誤》編入高中國文課本,後來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地區也曾選鄭愁予作品入華文教材。他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解析:
一、清新雅致的婉約風格
一座江南的小城,一個暮春三月的日子,一個盼歸的思婦,一段執著的愛情。這樣的故事,如果在宋人筆下,也必定是一首淒婉傷感的婉約詞。台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意境優美,詩意深婉,顯示的正是婉約之美的美學特色。
讀著這首小詩,達達的馬蹄聲清晰地傳入讀者的耳鼓,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美麗畫面:三月江南的小城,彎彎的柳樹枝條長出了細細綠葉,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小巷,泛著幽幽淡青色的光,傍晚時分,幽靜的小巷響起了一聲聲達達的馬蹄聲,由遠而近……這一聲聲達達的馬蹄聲,聲聲敲在小巷深處一位江南女子的心上,多麼熟悉的聲音啊!是自己遠行的心上人回來了嗎?她的心狂跳起來,一躍而起,撲向窗邊,揭開許久沒有揭開的窗簾,向達達的馬蹄聲處望去……失望掛在她的臉上,她又慢慢地放下了窗簾……
二、綺思無窮的抒情視角
鄭愁予的《錯誤》,沒有哭哭啼啼。江南女子的愁怨,給我們的感覺,是那麼的清新雅致,綺思無窮。「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小詩到了最後這兩句,點明了詩題,原來這個「錯誤」,是這樣一個給人以雋永回憶的「美麗的錯誤」,至此,也點明了全詩的抒情視角。
三、心隨字動的長句短句
第一小段,「我打江南走過」,六個字;「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十五個字,長短句交錯。在詩第二段中,凡「你的心……」均是長句,寫「我」多為短句,讀起來錯落有致,節奏鮮明。長短句交錯,帶給讀者的還不僅於此。短句暗示的是「我」作為一個過客來得匆匆,我們仿佛隨著急促的馬蹄聲在目送過客匆匆而過;長句暗示的是江南女子等待之悠悠,思念之綿綿。這樣,心隨字動,怎不為江南女子執著的愛情而感懷。
四、新穎別致的生動比喻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江南女子的美麗清新脫俗;「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新穎巧妙的比喻,活脫脫的刻畫出一位執著等待愛人歸來的思婦形象。看來,她的愛人離開她的時間也不短了,內心的孤寂就如「寂寞的城」「街道向晚」,但這並沒有沖淡她的思念之情,她的心只為他的心上人開放。
渲染離別後記:我本人很喜歡這首詩,於是到處搜羅和整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發覺在這首詩里,我能夠與詩人在某種意境和感悟上達成某種共鳴,現實的生活總是不盡如人意,但在我們的內心世界裡,總有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那種超凡脫俗、與世隔絕的境界,恰恰是我們所最需要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總是不能在世俗的眼光中認清自己;我們總是被過多的世俗所羈絆;總是被雜亂無度的生活所困擾,但是我們往往並不能在權勢和利益中解脫出來,我們內心深處都想做到「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境界,但是正當我們認為自己很清醒的時候,其實,我們都是沉浸在「錯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