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海(Dead Sea) 報告人:599231105 涂世達
1. 世界之最
死海為東非大地塹之延伸,受斷層陷落影響,成為全世界地表最低的地方(約海平面以下415公尺),有「世界的肚臍」之稱號。由於東側為外約旦高原,西側為猶太山地,高度落差最大可達1400餘公尺,因此在死海湖緣周圍發育出許多沖蝕溝與沖積扇,這些景觀皆可在Google Earth中找到。
2. 湖泊變遷
近年來,死海面積正縮小當中。筆者以1861年、1922年、1973年和2010年四個年代的古地圖(1861、1922 )或衛星影像(1973、2010)為底圖,將各年代之湖泊面積描繪出來,並利用疊圖分析作比較,我們發現幾點結果:
(1)從1861年與1922年兩張古地圖中,疊圖發現湖緣有西移的現象,雖然下表地圖差異似乎不大,但面積相差有61平方公里。
(2)在1973年的地圖中,發現在以色列境內靠近死海南方出現某樣「人為設施」(下一小節討論),這在1973年衛星影像中是不屬於死海的一部分。
(3)從1973年與2010年兩張衛星影像中,除了死海面積縮小約263平方公里之外,「人為設施」的面積在以色列境內更大大增加了,甚至在約旦境內也發展起來。
1861年:死海面積為977平方公里
1922年:死海面積為916平方公里
1973年:死海面積為901平方公里
2010年:死海面積為638平方公里
3. 原因探討
(1)自然因素:
j死海為鹹水湖,對外無出口,水源多仰賴約旦河與湖緣之臨時河提供,其水源有限。
k死海位於西亞,氣候為熱帶乾燥氣候,年蒸發量大於年降水量,為世界缺水區之一。
約旦河發源於Mt. Hermom,先流至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之後流出,最後注入死海(Dead Sea),流域涵蓋以色列、約旦、敘利亞三個國家。其河谷縱剖面如下:
(2)人為因素:
j農業灌溉:
從Google Earth中發現在死海周圍有少數地區是有農業活動進行的,其灌溉水源多來自於注入死海的臨時河。此外,更發展出一套儲水系統,當地稱為灌溉池(irrigation pond)。
死海南岸(有一部分還是1861年的死海範圍)
死海中段(很多為1861年的死海範圍)
沖積扇上的農業活動
死海北岸
灌溉池
以色列死海西北方農田一景
以色列死海南岸番茄收成
k圍湖造「池」: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約旦為發展鉀礦工業,增加出口量,積極在死海南岸設立工廠,並開發『工業蒸發池』,以提煉鉀酸鹽等工業製品。從2010年衛星影像得知,工業蒸發池面積已達273平方公里。其與死海面積之消長情形如下圖所示(深藍色為死海,淺藍色為工業蒸發池):
1973年
2010年
下面網路連結是1989年與2001年工業蒸發池之擴建情形。不論是因為興建工業蒸發池而導致死海面積縮減,還是因為死海南岸早已乾涸,鹽地裸露,以色列和約旦政府就地利用以發展鉀礦工業,死海面積逐年縮減的事實已被廣受重視。
http://eol.jsc.nasa.gov/EarthObservatory/Salt_Evaporation_Ponds_Dead_Sea.htm
以色列靠近死海南岸的工業區
約旦的鉀酸鹽工廠
l觀光需求:
缺水的地區,水變得格外珍貴,如門前的噴水池或度假中心的游泳池常被視為高貴的象徵。下圖是利用Google Earth找出位於死海周邊的渡假中心(有游泳池或室內戲水設施者),以色列境內有標出有16座,約旦境內標出有9座。這些觀光需求所需的水源,多來自於約旦河的河水,也間接影響死海面積的縮減。
(3)國家因素:
從1964年開始,以色列自加利利海引水建造水壩;約旦、敘利亞則在約旦河支流攔截水源建造水壩,雖增加國內用水,卻也成為死海面積縮減的其中一個原因。
約旦的Kafrain Dam
約旦Wadi Shoaeb Dam
4. 因應措施
以色列、約旦、美國會同世界銀行提出和平管道計畫(Peace Conduit),企圖從紅海與地中海引水至死海,以解決死海面積逐漸縮小的問題。在此計畫中,期望達成兩項目標:
(1)使足夠的水能夠回流死海,以恢復原先的水量。這不僅有助於改善死海整體的環境生態,並可保存文化遺產,更透過工作機會的創造來防止本地區的邊緣化。
(2)由於紅海、地中海與死海之間有高度極大的落差,該計畫企圖在沿線設置抽水站、水力發電廠與海水淡化廠,以增加水資源的可使用量,不僅提供都市人民的需求,在農業、工業與觀光產業上也有莫大的助益。
然而,仍有生態學家警告,此計畫反而會嚴重破壞死海生態,結果如何,我們等待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此工程仍興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