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此文章是 Wallis 姊妹於2006年撰寫的個人分享)
團體生活 (1)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一群人時便叫「團體」?
我覺得「口」字好像圍欄,代表界限。人有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當有一群人時便要顧及別人的利益或感受,不能只顧自己。「專」字,
是叫各人為同一目標專心、專注。這樣眾多的身體便能像一個身體,於是「團」便取替了「身」字,變成「團體」。
加入CYA過團體生活,是幫助會員成長的一個很重要原素。在十多年前入會,一向像獨行俠的我,突然要面對一群人,很不習慣,也鬧出不少有趣
的事......
由於我的外表冷酷,在初入會時有一位會員很害怕我,足足有一年不敢跟我說話。
我的性格十分「男仔頭」,和姊妹講話,兩三句交待了事情便完。再加上沒有「煲電話粥」的習慣,令很多姊妹覺得同我「傾心事」很「無癮」。
就是這樣不能知道姊妹的最新情報,令人覺得我對人漠不關心,曾有一位姊妹開玩笑地稱呼我是冷血動物。
每逢團體避靜時,姊妹們總喜歡秉燭夜談。但作為姊妹之一的我,總喜歡找「周公」談天。
當我不開心時,我是需要空間多過慰問。曾經有一位姊妹曾在我人生低潮時,希望能安慰我,竟,硬闖禁地。結果我的回應是嫌她煩,令她哭了一
場。
有一位思想很理性的姊妹相約我吃晚飯。可能我的思想很感性,表達能力差,當晚我說了很多說話,她都不明白。我們在餐廳裹辯論了一個小時,
才能進入正題。
有一位弟兄在深夜送我回家時,一言不合,演變成一場由街頭到街尾的口角。
由於每一個人成長背景不同,以上的誤會或衝突很難避免。我認為很多衝突的起因都是我們很多時用了[我]的出發點去了解別人或事情。但每一次衝
突卻為個人成長帶一個磨練的機會,去鍛練能跳出自己的狹小的角度、去包容別人、去愛人,像耶穌一樣。當猶太人帶淫婦在衪面前,衪不只是着眼這
個淫婦所犯的罪,反而超越事情外表,看或感受到到她內心所受的傷害,動起憐憫之心。這份功力真的要多多鍛練。
團體生活 (2)
我覺得團體生活中最大的好處是, 能將自己的EQ不斷提升。原來在長大後,有一些同人相處之道仍是可磨練出來。
以前一向獨行俠的我,由於平日只是自己顧自己,對於「分享」這個概念頗薄弱。平日同人吃飯時,我們總會叫自己喜歡食物。但同CYA成員一齊
時,我最怕他們突然有人叫:「不如我們 share 呀?」
真是一個令我很懊惱的問題,因為明明碗中只有一隻蛋及一條腸,可能連自己都不夠食,怎樣能分給出來呢? 又或者本來一件完整的豬扒可送入口
中,但現要切成一塊一塊的讓人分了。
那時我心中時時都這樣想:為什麼明明自己喜歡吃,不去order,又要吃別人碗中的食物。
當然!現在我巳經很接受及習慣了這個Sharing慨念。
2. 愛和自己不同的人
我以前的組長曾經評價我是選擇性地去和人交朋友的人:對自己喜歡的人,無論他怎樣對自己,都會對他/她很好。但對自己不喜歡的人,與他/
她相處半分鐘都嫌多。如果地球只剩下一些我喜歡的人,那麼起碼先死剩一半。沒錯!我的確是一個這樣的人。
所以天主放我在CYA的團體生活中,去學習接納那些我不愛但祂愛的人。最初真的很辛苦,平日速戰速決的我,去面對一些慢條斯理的姊妹時,心
裡常暗叫:「救命! 究竟她們用什麽構造?怎樣會咁慢又講都不明白……」那時候,我常常覺得自己很正確,而對方有問題。
在CYA生活10多年後,天主令自己的腳步放慢了不少,也願意去和自己不同的人交往。可能這些人不會是自己的最好朋友,但我已學會拆走自己的
框框了。「好消息! 我的地球多了一些人可以生存啦!」
可能你會認為改變很困難,但請不要被困難嚇怕。因為你絕對有能力去克服在改變中的難關,因為這份能力來自無限的天主。就這樣「磨吓練
吓」,就可以鍛練自己比以前更好。
撰文:Wallis